基于“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创新设计的策略探究
董梅
亳州市夏侯小学南校 安徽亳州 236800
摘 要:“双减”是国家出台的一项减轻学生负担的政策,在学生学习负担较大的情况下出台,是非常有必要的。“双减”不仅关乎学生,而且关乎教师,因为教师的认知就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学习的任务量。因此教师需要考虑学生作业量以及作业质量两方面的因素,在保证学生学习压力不大的条件下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尽可能地做到减负提效。基于此,本文首先探究了当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几点有效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创新设计;策略
传统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教师一般会采用题海战术,让学生不断地进行习题练习。这种作业设计形式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考试成绩,但也使学生承受了很大的学习压力,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不利影响。在“双减”大背景下,强调减轻学生的过重的课业负担,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作业设计上要探索出一条全新的道路,使其更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和学生的发展。
一、当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1.缺乏开放性试题,不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方法比较局限,并且对作业进行布置时,往往进行统一化的方式,这些封闭型的练习题对于学生而言,虽然能起到锻炼的作用,但是也会使一部分学生的受到打击[1]。“双减”政策要求作业设计不能以封闭性练习题为主,要增加开放型试题,并且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传统的作业布置是以训练为主,并且书面作业占有比重较大,这样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2.缺乏层次性,没有从学生角度出发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更多依靠原题或随意出题,缺少创新和难度梯度,仅为巩固知识,这样易固化学生思维,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为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他们已有知识的基础,或者是智力发展水平都存在差异,统一性的作业就没有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3.作业反馈、评价单一,没有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根据目前教师对学生作业的评价看,作业评价方式单一,往往只有对错,缺乏激励和赞美。在这样长期的影响下,学生会对这些赞美词语产生抗性,同时教师也容易忽视学生在作业中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性,没有对其进行赞赏和给予肯定,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对学生的健康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4.作业的量不合理
当前教师们在留作业的过程中,存在布置的量不合理的情况。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4也为了迎合家长的心理,许多教师就可能会多留一些作业,给小学中高年级学生造成了过重的作业负担,使得他们非常痛苦,甚至可能产生一些厌学的情绪。
二、基于“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创新设计的策略
1.明确教学目标,更新作业设计理念
随着“双减”政策的深度实施,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师要明确作业设计目标,这样才能使教师在正确目标的指引下来进行作业的合理化布置,从而确保全新的作业设计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2]。教师要以教材为基础,对教材内容进行创编,有针对性地创新设计作业,如变纸笔作业为实践性作业。从而使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得以提升。
2.分层设计作业
数学设计作业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间的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练习和提升。例如,针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孩子,可以减少作业量,同时降低作业难度,以增强自信;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提高性的题目,这样,不同学生的学习成果才都能得到很好地巩固。
3.创新作业设计形式,优化作业设计内容
布置课后作业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巩固和理解所学的知识,在作业设计中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任务等因素,合理、适度地进行作业布置,不能一味地追求题海战术,否则只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动机下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双减”背景下,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师要积极创新作业设计的形式,优化作业设计的内容,帮助学生在掌握扎实的数学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综合素质。例如教师在进行“圆的面积”教学时,教师就可以思考让学生去找生活中的圆形物品,然后亲自测量其半径、直径或周长进而求其面积。
4.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作业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如何有效降低学生的负担和压力,同时还能够发挥作业的巩固作用,是每一个数学教师都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尤其针对小学生来说,他们的认知发展不够成熟,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要认识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为了能够提升作业的质量,作业不仅要来源于教学内容,具有巩固知识的作用,同时,还应当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这样学生才能更愿意参与,使得作业能够真正发挥出自身的作用。
此外,作业设计还应当遵循以下几个原则。首先,层次性。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能力不同,进度自然也各有差异,进行层次性的作业设计,能够使得作业更有针对性,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作业获得成长;其次,开放性。开放性的作业题目能够帮助学生尽可能的放开思维,进而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最后,探究性,探究性能够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自己的进步,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成就感,树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心[3]。以“有趣的图形”的作业布置为例,教师可以将其与美术充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利用将纸对折的方式剪出轴对称图形,然后再将这些图形贴到一张大白纸上,整合出一幅美丽的美术作品。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及创造力,进一步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5.结合现实生活,丰富作业的应用性
小学数学课堂中有很多数学概念相对而言是比较抽象的。如果仅仅依靠教师在课堂中进行单方面的讲解,而在放学后再进行大量进行习题的练习,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其实数学知识是发生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在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也会提高学生的具体实践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性,这种方法比题海战术效果好得多。例如在学习“认识钟表”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去总结自己一天在某个时刻所做的事情,并且进行钟表的记录,和事情的记录。记录时可以使用绘画或者是故事描述。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早起时画出钟表的时间,中午吃饭时画出钟表的时间等的一些时刻。让学生跟生活相互联系,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日常生活,更能够让学生注重自己每一天所做的事情。最后在课堂中与他人进行分享,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也能让学生巩固知识。
总之,“双减”政策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充分发挥出作业的作用,又不会给学生带来过大的压力和负担,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首先就应当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具有层次性、开放性和探究性的作业,将作业的质与量结合起来,提升学生的作业效率,并在作业中融入学生数学思维训练,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真正体现作业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李雪芬.“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J].教书育人,2022(08):46-47.
[2]王雨.浅谈“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的优化设计[J].小学生(下旬刊),2022(01):47-48.
[3]李艳.“双减”政策下如何优化小学数学的作业设计[J].新课程,2022(03):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