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大数据时代下中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优化研究

作者

宋雨晴

合肥市经贸旅游学校 230011

摘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中职会计专业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需要教师开展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大数据时代对中职会计专业人才的新需求,分析当前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中职会计专业人才,提升中职会计教育质量,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中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优化

引言

在大数据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会计行业正经历深刻变革。传统会计工作模式逐渐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变,这对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现有的中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在一定程度上与时代发展脱节。研究大数据时代下中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优化策略,对提高中职会计专业教育水平,满足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数据时代对中职会计专业人才的新需求

(一)数据分析能力

大数据时代,会计工作不再局限于简单的账务处理,还需对大量财务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为企业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应具备基本的数据分析能力,能够运用数据分析工具处理财务数据,挖掘数据背后的价值。

(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中职会计专业学生需要掌握会计信息系统、财务软件以及大数据分析软件等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实现会计工作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操作。

(三)综合素养

除专业技能外,大数据时代更注重会计人员的综合素养。如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能与不同部门协作;拥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及时掌握新的会计法规和技术;具备数据安全意识,保障企业财务数据的安全。

二、中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一)课程内容滞后

目前,中职会计专业课程内容更新速度较慢,未能及时融入大数据相关知识和技术。传统会计课程占据较大比重,而涉及数据分析、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课程较少,导致学生所学知识与行业实际需求脱节。

(二)课程结构不合理

课程结构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理论课程较多,实践课程相对不足,且实践课程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多为模拟实验,难以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大数据环境下会计工作的实际流程,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缺乏跨学科课程

大数据时代的会计工作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但中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跨学科课程较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建立起多学科知识体系,无法满足实际工作中对综合知识运用的要求。

三、大数据时代下中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优化策略

(一)更新课程内容

首先,在现有的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核心课程中,有机融入大数据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实例。例如,在讲解财务分析章节时,引入大数据分析如何精准挖掘企业财务数据背后的潜在信息,帮助企业发现成本控制的关键点、预测未来盈利趋势等。在风险预警方面,以实际案例为依托,介绍大数据如何实时监测企业财务风险指标,通过建立风险预警模型提前发出警报,使学生深刻理解大数据技术对传统会计工作的革新。

其次,及时更新会计法规和准则:安排专人关注国家和国际会计法规、准则的更新动态,如财政部发布的最新会计准则解释、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修订等。将这些新的法规和准则内容及时融入到相应课程教学中,确保学生所学知识与行业最新要求保持一致。例如,当新的收入准则发布后,在财务会计课程中详细讲解新准则下收入确认的原则、方法和流程的变化,对比新旧准则的差异,并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新准则在企业财务核算中的应用。同时,引导学生关注会计法规和准则变化背后的经济环境和政策导向,培养学生对行业变化的敏感度和适应性。

(二)优化课程结构

首先,增加实践课程比重,构建涵盖基础会计模拟实验、财务会计综合实训、大数据会计实践项目等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除传统的会计手工账模拟和电算化模拟实验外,重点增加基于大数据环境的会计实践项目。与企业合作获取真实的财务数据,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大数据分析知识和技能,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进行分析和预测,为企业提供决策建议。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掌握大数据时代的会计工作技能。

其次,加强课程之间的衔接:对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全面梳理,优化课程顺序。在学生掌握财务会计课程中的基本会计核算方法和财务报表编制原理后,及时开设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引导学生将财务会计知识运用到信息化环境中。在会计信息系统课程中,让学生学习如何在财务软件中进行账务处理、报表生成,以及如何利用系统中的数据分析功能对企业财务数据进行分析。之后,开设财务管理课程,在财务管理课程中,运用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数据,进行财务分析、预算编制、投资决策等活动,实现课程之间的有机衔接。同时,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设置跨课程的综合项目,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多门课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三)增设跨学科课程

首先,开设信息技术与会计融合课程:设置“大数据与会计信息系统”“人工智能在会计中的应用”等跨学科课程。在“大数据与会计信息系统”课程中,讲解大数据技术在会计信息系统中的应用原理,如大数据存储技术如何优化会计数据的存储结构,提高数据的查询和处理效率;大数据分析技术如何为会计信息系统提供决策支持,帮助企业进行精准的财务预测和风险评估。通过实际案例演示和项目实践,让学生掌握大数据技术在会计信息系统中的应用方法。

其次,融入相关学科知识:在会计专业课程中融入统计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在基础会计课程中,引入统计学中的数据描述和分析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会计数据的特征和规律。在财务管理课程中,融入管理学中的战略管理、预算管理等知识,让学生从企业战略的高度理解财务管理的目标和任务,掌握预算编制和执行的管理方法。通过融入相关学科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从多学科的角度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制定系统的教师培训计划,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大数据技术、会计新法规等方面的培训。同时,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实践,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定期安排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业的财务工作和大数据项目实践。教师在企业实践过程中,积累实践经验,将企业实际工作中的案例和问题带回课堂,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其次,制定优惠政策,引进具有大数据技术背景和会计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这些专业人才不仅具备扎实的大数据技术知识,还熟悉会计工作的实际流程,能够为课程设置优化提供专业建议。他们可以参与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和开发,将大数据技术与会计专业知识有机融合,设计出更符合时代需求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案。在教学过程中,这些专业人才可以指导学生开展大数据会计实践项目,帮助学生解决实践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他们还可以与校内教师进行教学研讨和经验交流,促进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数据时代为中职会计专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通过更新课程内容、优化课程结构、增设跨学科课程以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措施,能够有效优化中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从而培养适应大数据时代需求的中职会计专业人才,推动中职会计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明.大数据时代中职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22(10):45-49.

[2]王丽.基于大数据的中职会计课程体系优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3(15):56-59.

[3]张峰.大数据背景下中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创新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4(7):72-76.

宋雨晴

1997年5月,女,汉,上海市崇明县,本科,助理讲师,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