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 “一链双轮三连轴”科研育人体系赋能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
闫茹 云宝音 李红 高梦鸽
1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010010 2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010010
摘要:为激活科研育人新动能,构建 “一链双轮三连轴” 科研育人体系。以科学家精神为驱动链条,通过开展系列活动、开发特色教学软件,推动科研与思政融合,厚植思想根基;以教师与学生协同为双轮,教师层面通过培训、项目育人构建 “研教互促” 路径,学生层面依托科技创新项目和多元平台培养三维能力矩阵;以部门、平台、团队为三连轴,部门协同打造赛事育人闭环,平台集聚创新资源推动产教融合,团队实施梯度培育强化科普赋能。
关键词:人才培养;科研育人
在三全育人的引领下,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锚定“科研育人”这一核心任务,深度挖掘科研育人的丰富内涵,多措并举,全力构建“一链双轮三连轴”科研育人体系,以弘扬科学家精神为驱动链条,以教师与学生的协同联动为两个驱动轮,以部门、平台、团队的紧密协作作为三根联动轴,打造全方位“科研 +”育人模式,扎实推动“三全育人”落地见效,致力于培育兼具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一、精神铸魂,厚植科研育人思想根基
强化科学家精神价值引领,构建学生多维学习生态。积极组织开展“弘扬科学家精神 恪守学术诚信”系列活动,精心打造“科学家精神科研宣传课堂”,营造“全员共学、个人自学、分享互学、交流研学”的浓厚“四学”氛围,充分发挥科学家精神的铸魂育人功能。同时,开发“VR思政教育虚拟仿真平台”特色教学软件,打造“红色课堂”,盘活红色资源、创新活动载体,有力推动科研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让思政教育借助科研力量深入人心,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二、双轮驱动,释放科研育人全新活力
赋能教师,深化科研育人主体建设。组织开展《AI时代背景下科研能力提升培训》,深度挖掘教师的科研育人潜能。借助教师承担的科研任务,大力推行项目育人模式,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创业能力。组织教师开展“职业教育专项”课题研究,成功构建“研教互促”特色教研路径,实现科研成果对教学创新的反哺作用;同时开展“思政专项”课题研究,实现师生政治方向与学术导向的精准“双维校准”,实现教研一体、学研相济,充分彰显教师在科研和育人工作中的主体价值,发挥教师在人才培养中的关键作用。
聚焦学生,搭建兴趣导向科研平台。设立院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推行 “兴趣驱动+能力筑基” 双轨培养模式。通过项目立项,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科学思维及创新突破能力,构建“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科研实践与科研创新相结合、社会实践与服务地方经济相结合”的三维能力矩阵,形成完善的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育链。依托校外科研实践基地、“科普宣传日”、大学生社团文化节等多元平台,举办各类学术活动、科普宣传及科普作品征集、学术竞赛、学术讲座、科学家精神等系列活动,充分发挥科研育人的 “滴灌” 效应,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与潜能。
三、三轴联动,构建科研育人大格局
部门协同,打造创新创业育人闭环。依托互联网+、挑战杯两大创新创业大赛,构建“赛事选拔 - 项目孵化 - 市场转化” 全链条机制。将教师科研项目、横向课题、成果转化中的企业真实需求引入赛题,在指导学生参赛备赛过程中,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思考能力,精准对接产业升级需求。
平台建设,集聚创新资源赋能育人。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积极集聚科技创新资源。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汇聚科技、教育和产业多方力量,有效引导学生热爱科研、投身科研,实现科研与育人的有机融通与精准对接。
团队培育:强化科研梯队示范引领。强化科研团队示范引领效应,形成“培育-选拔-示范”的梯度发展格局。依托科研团队建设实施科普赋能,编制科普视频,实现 “科研反哺教学、创新驱动科普”效果,有力推动师生科学素养与区域科普服务能级同步提升,为科研育人注入新的活力与内涵。
在三全育人理念的全面引领下,以科研育人为关键驱动力,精准对接企业技术服务需求,搭建产教科研协同创新平台,构建“校企深度融合、资源双向流动、技术持续创新”的技术技能积累新模式,实现科研育人与产业发展的协同共进、双向赋能。
参考文献
[1] 基于科研精神和专业责任感培养的多元立体化科研育人机制探索与实践——以西南交通大学岩土地震工程团队人才培养为例[J]. 张迎宾;富海鹰;郝润丹;余鹏程;李得建;魏江涛;柳静;常志旺;魏星;程印.高教学刊,2023(36)
[2] “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科研育人路径探究[J]. 张阳.公关世界,2023(22)
[基金项目]
1、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协创计划”科研项目——《深度产教融合背景下校企协同育人的12345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机制研究》(XCZXYB202203)、
2、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教改项目---《职业教育卓越人才“工匠班”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为例》(2023JD-ZD-102)
[作者简介]
闫茹(1984.10--),女,汉,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人,学历:硕士 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自动化、创新教育。
云宝音(1984.03--),男,蒙古族,呼和浩特市人,学历:本科 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中级教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李红 (1994.05--),女,蒙古族,内蒙古赤峰市人,学历:硕士 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机电一体化。
高梦鸽(1990.05--),女,汉,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人,学历:硕士 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