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民族特色的藏族自治县政府档案安全管理体系构建

作者

杨次里

四川省凉山州木里藏族自治县牦牛坪乡人民政府 615802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成为现代政府治理的重要模式。研究指出,推进藏族自治县政府档案社会化服务的创新发展,应着力构建多元协同治理格局,健全多元主体参与的制度化渠道,创新社会化服务模式,加强档案开放共享,进而充分释放多元主体活力,切实提升民生档案的社会化服务效能,更好地服务和保障民生。

关键词:民族特色;藏族自治县;政府档案;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G270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由此可见,进一步以“互联网+”为背景,深度探索如何依托于档案资政服务为社会支持体系建设提供支持,对于我国未来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在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下,各个部门或单位往往是独立进行档案管理的,这不仅导致大量的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还限制了档案信息的流通和利用。然而,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的规模、速度和多样性远超过去,这使得档案管理必须更加注重共建和共享。

1、藏族自治县政府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飞速发展,推动了行政管理、企业运营以及学术研究活动的广泛开展。在此背景下,不同档案数量显著增加,包括文件、报告、图纸、合同、会议记录等类型的纸质档案。这些档案在体积、种类和存储方式上存在差异,要求不断扩展档案存储空间。一些中小型单位没有足够空间来实施存储,造成档案长期堆放或存放不规范,而即便在一些设施较为完备的档案管理部门,随着档案数量激增,也容易面临存储空间不足的困境。长期以来,纸质档案主要使用文件柜、档案室进行存放,未能得到高效、科学的归类和管理,易造成空间浪费。将非标准格式的电子文件转换为统一的归档格式并非易事。许多专用格式的转换工具稀缺或功能不完善,在转换过程中容易出现信息丢失、格式错乱等问题。一些包含复杂图形或特殊字符的电子文件,在转换后可能出现图形变形、字符乱码等现象,严重影响电子档案的完整性和可用性。在不同档案管理部门之间可能存在不同的档案管理标准和规范,导致档案管理混乱,缺乏统一性和协调性。一些档案管理部门乏对档案管理流程的有效监督和考核机制,导致档案管理流程的执行情况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和改进[1]。

2、基于民族特色的藏族自治县政府档案安全管理体系构建措施

2.1、优化档案数据化的管理体系

档案数据化转型不仅需要技术支撑,更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在现有的档案管理体制框架下,进一步明晰各级档案主管部门在数据化工作中的责任边界,理顺纵向管理体制。围绕数字档案的采集、著录、保管、鉴定、利用等业务环节,制定配套的数据化管理办法、技术标准,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建立健全数字档案建设项目的立项、建设、验收、运维等全流程管理规范,明确各环节的管理重点和考核细则,确保数据化工程规范有序推进。四是严格安全管理。制定数字档案安全管理办法,从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方面加强制度设计,强化等级保护管理,筑牢数字档案的安全屏障。与此同时,要积极优化档案数据化管理流程,推动管理重心前移。传统档案管理偏重事后监管,难以适应数据化时代的要求。档案部门要树立过程管理理念,围绕数字档案全生命周期,系统梳理优化管理流程。事前,要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规划,保障数据化工作有序规范推进。事中,要加强绩效考核和过程监管,及时评估项目成效,动态掌握数据化进展。事后,要注重成果转化和效益评价,客观评估数据化投入产出比,为优化完善管理流程积累经验[2]。

2.2、加强档案开放共享

政府档案是宝贵的社会公共资源,理应服务于民、造福于民。推进档案开放共享,让人民群众更充分、便捷地获取和利用档案,是发挥民生档案社会化服务效能的题中应有之义。为此,一要加强民生档案资源的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拓展档案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二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明确界定不同类型档案的开放条件、利用规则和保密审查机制,为档案的开放共享提供法治保障;三要畅通档案公开渠道,依法依规向社会公布档案开放目录,拓展网上开放、自助查阅等服务形式;四要主动加强与公众、新闻媒体的沟通互动,创新宣传方式,提高全社会档案利用意识,推动形成档案开放利用的良性生态。只有加强档案开放共享,吸引社会公众广泛参与,才能更好地发挥档案服务民生的积极作用[3]。

2.3、构建文件信息共享平台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建设文献信息共享平台是连接地方档案资源,推进档案政策咨询和社会支持体系建设的核心举措。当前,我国档案领域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便是“信息孤岛”现象,它严重阻碍了档案资源的有效利用与共享。因而,有必要加快构建跨越地域、层级、部门及业务边界的文件信息共享平台,充分拓宽服务范围,提升服务质量。此平台的首要任务是集成分布于各地的档案资源,减少重复录入与存储,从而极大地提高档案信息的处理效率。同时,为确保信息的一致性与互操作性,平台应建立一套标准化的信息共享机制与规范,为决策者提供精确与完整的档案资源。这些标准不仅涵盖档案内容的格式和编码等技术细节,还应包括信息共享的流程和权限管理等关键环节,确保信息在共享过程中的安全与合规。平台可进一步增设档案信息交换功能,当某地区或部门的档案资源无法满足特定需求时,可自动向其他具备相关资源的地区或部门发起请求,实现档案资源的互补与共享[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档案资政服务的社会支持体系建设已势在必行,但该项工作难以一蹴而就,需要政府、档案机构、其他相关机构以及公众等多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与协同推进。此外,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的建设,结合人工智能与大数据,能够提升档案的检索、分类和分析能力,进一步优化档案资源的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1]高雪璐.省级综合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对策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9.

[2]李娅佳.云南少数民族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研究[D].云南大学,2017.

[3]王云庆.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传承人立档保护研究[D].山东大学,2017.

[4]高胜楠.基于CNKI的档案学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