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馈机制驱动的小学语文高段整本书阅读指导研究
李嘉雯
兰州市红古区海石湾第二小学 甘肃 兰州 730080
引言
读有所思是统编版中小学校本阅读的核心素养之一,但此目标在高年级学生眼中或许存在“不明确阅读方向、过程监督乏力、不能迁移阅读所得”等问题,因此亟须一种有效的教学反馈机制帮助学生完成读有所思的目标。笔者本着理论阐述、实证分析、改革策略的原则,试图在教学反馈层面证明如何反馈能帮助学生完成读有所思过程中的目标设定、过程反思以及成效进步,并探索适合该年龄阶段的学生阅读、合乎教材的阅读模式,希望为小学深度阅读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些许启示和借鉴。
1 教学反馈机制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中的理论阐释
教育反馈系统是教育过程中起着信息传递、价值调节主要功能的环节,是对整本书阅读形成辅助和指导作用,对于小学整本书阅读的全程,需要保证学生能在情感、设疑、解疑、中构建一种稳定的关系,而教育反馈系统的引入可以使阅读目的更加明确,阅读方式更加科学化。教师的主导教学及同学的同伴协作学习加上个体的反思批判反思,使得反馈机制能够持续性地对读的过程进行维持,并使对读过程进行优化,加强产生阅读活动的结果的深入。在理论上,反馈机制与逐篇阅读关系密切,能作为促进逐篇阅读质量的提升与发展语言文学的必要的基本能力的推动力量。
2 小学语文高段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反馈机制的实践难点
2.1 阅读目标分层引导不足导致反馈缺乏针对性
在小学校园中的高年级书籍阅读教育中,阅读目标往往被概括为“把握主题、积累词汇、提升技艺”,没有关注到每个年龄段的学生的阅读层次需求,加之阅读的目标不清晰,使得教师反馈缺乏具体的靶标指向,因而在反馈时往往缺乏针对性,未能满足每个儿童的需求。有时候对于某些学生而言,他关注的是故事的发展;而对于某些学生而言,他是学习怎样去分析角色和概括主旨。但是,老师总是针对大家而回应的,这让许多面对个体学生的点状性指导失去了针对性。缺乏目标层次的明晰,这也使得老师提出来的建议对个体学生难以引发及时有效的改进行动,进而限制了阅读的升级。
2.2 阅读过程监控不力影响反馈的实时性与连续性
整本书阅读是一个耗时的学习过程,老师需要时时关照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但在真实教学中,这种跟踪管理往往停留在表面,教师们难以实现同步跟进并深入分析学生的阅读行为与思维路径,同时他们的反馈往往是统一呈现于完成阅读任务后,并不容易于此契机进行即时化的调整。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有信息过滤障碍、思维中断和策略选择错误等,但由于这些问题没有及时检测和干预,学生的偏差反而会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逐渐放大,且他们会忽视阅读活动的连续性,因为课堂中的问答交流环节和学习清单检核都是非连续性和分散的,这使得整体的跟踪过程难以实现,最终使其反馈具有间断性的特质。有效的进程监控既是反馈数据获取的前提,也是维持整个反馈机制继续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
2.3 反馈方式单一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
高年段整本书阅读教学反馈手段单一影响学习动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般是进行口头表扬、统一纸条批注等方式来进行反馈,很难再进行具有差异化的学习指导。若反馈方式太简单枯燥,则可能使学生对阅读测评产生厌倦感,减退其反思和自我发展的积极性。一些学生可能需要受激励的指导以增强自信 ; 一些学生也许从难易程度适度的问题中引起思考,但这些不同形式的反馈均会被忽视。另外缺乏具有多样性的交互反馈环境无法让同学们意识到团队协作和资源共享的重要性。
3 教学反馈机制驱动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指导的创新路径
3.1 明确分层阅读目标体系以增强反馈的针对性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取决于阅读目标的科学建构与层次分化。小学高段学生在认知水平和阅读能力上存在显著差异,如果目标体系过于笼统,反馈难以做到精准对应。通过分层目标的设计,可将整体阅读任务细化为基础理解、重点分析与拓展创造三个递进层面。基础层面强调内容梳理与语言积累,中间层面注重人物形象、叙事结构与主题探究,高阶层面则指向批判思维与跨文本联系。反馈机制在此框架下能够发挥分层驱动的功能:对基础学习者提供具体的理解提示,对中等层次学生给出思维延展的引导,对高水平学生提供开放性探究的问题。这样既能保障学生在各自层级上的进步,也能推动阅读指导走向差异化与个性化,从而增强反馈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3.2 优化过程性监控机制以提升反馈的实时性
整本书阅读作为一个跨越较长时间的学习过程,亟需过程性监控来保证反馈的即时有效。若教师仅在阅读单元或整本书完成后进行集中评价,反馈往往滞后,难以及时纠正学生的偏差。优化监控机制的关键在于建立动态追踪与多点介入的体系。教师可通过阅读日志、学习单、思维导图等方式获取学生的阅读表现,并借助数字化平台实现即时数据收集与可视化分析。在课堂交流中,适度增加追问、情境化提问与同伴互评,有助于捕捉学生的思维变化并形成即时回应。过程性监控若能保持连续性与敏感度,教师便能在阅读的不同阶段提供针对性的反馈,帮助学生调整理解方向、改进阅读策略,从而推动深度学习的逐步积累与迁移。
3.3 构建多元化反馈模式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在小学语文高段的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反馈模式的丰富性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投入度与持续兴趣。单一化的教师评价往往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多元化反馈则能够形成多通道、多层面的激励与支持。教师的专业指导需与同伴互评、自我反思相结合,营造互动性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评价过程中体验到表达与交流的价值。数字化工具的引入,也可通过即时批注、语音留言、可视化数据等形式提升反馈的趣味性与参与度。
结语:教学反馈机制在小学语文高段整本书阅读中发挥着目标指引、过程调控与成效保障的综合功能。本研究通过理论阐释揭示反馈机制与阅读指导的内在耦合,通过实践分析呈现目标分层不足、过程监控缺位与反馈方式单一等突出问题,并在路径探索中提出分层目标体系、过程性监控、多元化反馈及闭环联动的构建思路。反馈的有效运行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深度阅读能力,也为统编版教材背景下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提供坚实支撑,对未来整本书阅读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启示价值。
参考文献:
[1] 钱丽芳 .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分析 [J]. 新课程研究 , 2023(2):45-47.
[2] 高纯燕.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育人导向[J]. 科学大众(智慧教育),2024(2):0065-0066.
[3] 马维华 .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有效指导方法 [J]. 小学阅读指南(导学版), 2024(3):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