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林业生态建设创新实践
吴昕
河北省平泉市发展和改革局,067500
摘要: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林业生态建设成为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生态修复与产业融合是实现乡村生态与经济双赢的重要路径。通过森林生态系统修复,提升生态功能,同时发展林下经济与生态产业,构建生态产业链,推动乡村生态经济循环。科技赋能与人才支撑为林业生态建设注入新动力,智慧林业技术的应用、人才培育机制的创新以及科技成果转化,助力林业现代化。生态文化与社区参与则为林业生态建设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传承与创新生态文化,完善社区参与机制,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激发乡村居民的生态意识与参与热情。这些创新实践共同推动乡村林业生态建设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筑牢生态根基。
关键词:乡村振兴;林业生态建设;生态修复;科技赋能;生态文化
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乡村生态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林业作为乡村生态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其生态建设不仅关乎乡村生态宜居,更是实现乡村产业兴旺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当前,乡村林业生态建设面临着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平衡、技术与人才短缺等难题。如何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实现林业生态建设的创新突破,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聚焦生态修复与产业融合、科技赋能与人才支撑、生态文化与社区参与三大领域,深入探讨创新实践路径,旨在为乡村生态建设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参考。
1.生态修复与产业融合:构建乡村生态经济循环体系
1.1森林生态系统修复与生态功能提升
森林生态系统是乡村生态的重要屏障,其修复与功能提升对乡村生态安全至关重要。通过退耕还林、植树造林等措施,优化森林结构,增加森林覆盖率,增强森林的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同时,采用科学的森林经营方法,提升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碳汇能力,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生态支撑。在实践中,应根据不同地区的生态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森林修复方案,确保生态修复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1.2林下经济与生态产业协同发展
林下经济是实现林业生态与经济双赢的重要途径。通过发展林下种植、养殖等生态产业,充分利用森林资源的生态优势,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例如,在林下种植中药材、食用菌等经济作物,既能增加农民收入,又能减少对森林资源的破坏。同时,结合乡村自然景观和生态资源,发展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新兴业态,拓展林业生态产业的附加值。通过打造生态旅游线路、建设森林康养基地,吸引游客前来体验乡村生态之美,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1.3乡村生态产业链的构建与完善
构建乡村生态产业链是实现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以林业生态为核心,整合上下游产业资源,形成从种植、养殖到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例如,将林下种植的中药材加工成中药饮片、保健品,将林下养殖的禽畜加工成特色食品,提升生态产品的附加值。同时,加强生态产品品牌建设,通过品牌化营销,提升乡村生态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科技赋能与人才支撑:提升林业生态建设的现代化水平
2.1智慧林业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智慧林业技术是提升林业生态建设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手段。通过卫星遥感、无人机监测等技术,实现森林资源的动态监测与精准管理。这些技术能够实时获取森林资源的生长状况、病虫害发生情况等信息,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同时,推广智能灌溉、病虫害预警等技术,提升林业生态建设的科技含量。例如,在干旱地区,通过智能灌溉系统,精准控制灌溉水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利用病虫害预警系统,提前发现病虫害隐患,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减少病虫害对森林资源的破坏。
2.2人才培育与引进机制的创新
人才是林业生态建设的核心动力。加强林业生态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升乡村林业从业人员的素质,是实现林业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举办技术交流活动等方式,提高乡村林业从业者的专业技能。同时,建立人才引进激励机制,吸引高校毕业生、科技人员投身乡村林业生态建设。例如,为引进人才提供住房补贴、科研经费等优惠政策,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够安心扎根乡村,为林业生态建设贡献力量。
2.3科技成果转化与产学研合作
科技成果转化是推动林业生态建设的关键环节。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开展产学研联合项目,将先进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例如,与林业科研机构合作,开展森林生态修复技术研发项目,将实验室中的新技术应用到乡村森林修复实践中;与高校合作,开展林下经济作物种植技术研究,提升林下经济的产量和质量。通过产学研合作,解决林业生态建设中的技术难题,推动林业生态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3.生态文化与社区参与:营造乡村生态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
3.1生态文化传承与创新
生态文化是乡村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和价值观。挖掘乡村传统生态文化资源,如古树名木保护、传统农耕文化中的生态理念等,弘扬生态价值观。同时,创新生态文化的表达方式,通过生态教育、文化活动等形式,提升乡村居民的生态意识。例如,举办生态文化节,展示乡村生态文化的魅力;开展生态教育进校园活动,将生态理念融入乡村学校教育,培养青少年的生态意识,为乡村生态建设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3.2社区参与机制的完善
社区参与是乡村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保障。建立乡村生态建设的社区参与平台,鼓励村民参与林业生态建设与管理。例如,成立生态合作社,组织村民参与林下经济种植、森林管护等工作,让他们在生态建设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同时,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保障村民在生态建设中的权益。对于因生态保护而减少收入的村民,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偿,提升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形成全民参与生态建设的良好氛围。
3.3生态文明教育与宣传
生态文明教育是提升乡村居民生态意识的重要途径。加强乡村生态文明教育,将生态理念融入乡村学校教育与社区生活。通过开展生态知识讲座、环保主题活动等形式,提升乡村居民对生态建设的认知度与认同感。同时,利用新媒体平台,如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开展生态宣传活动,传播生态知识,展示乡村生态建设的成果,激发乡村居民的生态保护意识,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建设的良好氛围。
4.结语
在乡村振兴的宏大征程中,林业生态建设的创新实践意义非凡。生态修复与产业融合、科技赋能与人才支撑、生态文化与社区参与三大路径,相互交织、协同发力,为乡村生态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生态修复筑牢了乡村生态根基,产业融合拓展了乡村经济空间;科技赋能提升了建设效能,人才支撑夯实了发展后劲;生态文化凝聚了精神力量,社区参与汇聚了全民智慧。这些创新实践,不仅让乡村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更为乡村产业兴旺、百姓富裕提供了坚实保障。未来,需持续深化探索,完善机制,强化保障,推动林业生态建设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让乡村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绘就新时代乡村生态宜居、产业兴旺的壮丽画卷。
参考文献:
[1]马蓓莉,翟光耀.临沂市林业生态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成效及发展建议[J].南方农业,2023,17(20):153-155.
[2]谭华,涂作平.林业生态建设在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探索[J].农业与技术,2024,44(11):55-58.
[3]陈正伟.林业生态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成效:以正安县为例[J].农技服务,2024,41(11):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