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童话故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探寻

作者

刘娜

兰州市东郊学校 730000

摘要:童话故事,作为儿童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丰富的想象力、生动的情节、鲜明的角色和深刻的寓意,深受儿童喜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话故事不仅是语言学习的载体,更是情感培养、道德教化、思维启迪与文化传承的重要工具,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童话故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多重价值,分析其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语言运用能力、促进情感与道德发展、培养创新思维与文化素养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并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期更好地发挥童话故事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独特价值。

关键词:童话故事;小学语文;语文教学

引言:小学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基础阶段,童话故事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它们不仅为孩子们打开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也为他们的成长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因此深入探究童话故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对于优化教学策略、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1】。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吸引注意力,增强课堂互动性

童话故事以其新奇的情节、生动的角色和丰富的想象力,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讲述、角色扮演、动画展示等多种方式呈现童话故事,使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有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互动性,从而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二)跨越文化界限,拓宽学生视野

童话故事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如《安徒生童话》中的丹麦风情,《格林童话》中的德国民间故事等,通过引入不同文化背景的童话故事,可以帮助学生拓宽视野,了解多元文化,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和国际视野。

二、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一)丰富词汇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童话故事中的语言丰富多样,包含大量生动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自然而然地接触到这些词汇,并在语境中理解其含义和用法,从而有效扩大词汇量,同时通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能得到显著提升。

(二)培养语感,提高表达能力

童话故事的语言往往优美流畅,富有韵律感,学生在反复阅读和模仿中,可以逐渐培养出良好的语感,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语速,此外通过复述故事、编写续集或改编故事等活动,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也能得到有效锻炼【2】。

三、促进情感与道德发展

(一)传递正能量,培养积极情感

童话故事往往蕴含着善良、勇敢、正直、友爱等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这些故事中的正面角色和美好结局,能够激发学生的正面情感,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和爱心,同时通过讨论故事中的道德冲突和人物选择,学生可以学会识别是非善恶,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二)应对情感挑战,增强心理韧性

童话故事中的主人公常常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但他们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智慧最终获得成功,这些故事为学生提供了面对现实生活中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和策略,通过讨论和分析这些故事中的情感元素,学生可以学会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增强心理韧性。

四、培养创新思维与文化素养

(一)激发想象力,培养创新思维

童话故事以其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在阅读和讨论童话故事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发挥想象力,创造新的故事情节和角色,这种创造性的思考过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3】。

(二)传承文化,提升文化素养

童话故事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它们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民俗和传统文化元素,通过学习和了解这些故事,学生可以深入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历史渊源,增强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通过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童话故事,学生可以培养跨文化交流和理解的能力,提升综合素养。

五、教学策略建议

(一)精选童话故事,确保内容适宜性与多样性

为了确保童话故事的教学价值得到最大化利用,教师首先需细致考量学生的年龄层次与心理发展阶段,精心挑选那些既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又能激发其兴趣的童话故事,对于低年级学生,应选择情节简单、语言生动、画面感强的故事,如《三只小猪》或《小红帽》。这些故事易于理解且能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认知能力的提升,教师可逐渐引入更为复杂、寓意深刻的作品,如《安徒生童话》中的《丑小鸭》或《格林童话》里的《白雪公主》,这些故事不仅能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引发他们对人生、社会等深层次问题的思考。

(二)创新教学方式,营造趣味盎然的课堂氛围

为了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教师应积极探索并实践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除了传统的故事讲述外,还可以引入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故事中的人物情感和情节发展,从而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此外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动画版的童话故事,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提高教学效果,互动游戏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如设计故事接龙、角色猜谜等游戏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所学知识。

(三)引导深入思考,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童话故事不仅仅是语言学习的载体,更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道德观念的重要资源,在讲述和讨论童话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应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通过巧妙设问、启发思考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故事背后的深层含义。例如可以围绕故事情节的转折点、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以及道德寓意的多元性等方面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引导他们学会从多个角度审视问题,形成独立而深刻的见解【4】。

结论:

童话故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它们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升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化素养;还能够促进他们的情感与道德发展以及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教师应充分认识和利用童话故事的教学价值,创新教学方式和手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手段的不断发展,童话故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将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和体现。

参考文献:

[1] 李薇薇.童话教学的价值审视与策略探寻[J].语文世界:小学生之窗, 2023(10):34-35.

[2] 李锦凤.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话内容的融入及价值探寻[J].教育界:综合教育, 2019(7):2.DOI:10.3969/j.issn.1674-9510.2019.25.052.

[3] 李思源.探寻小学低段童话教学核心价值及教学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6.DOI:CNKI:SUN:KXZK.0.2016-09-009.

[4] 李思源.探寻小学低段童话教学核心价值及教学策略[J].科学咨询, 2016(8)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