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单双侧人工耳蜗术后康复效果对比研究

作者

白建光 杨蒙 葛静 杨威(通讯作者)

内蒙古自治区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内蒙古 呼和浩特)010070

【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单双侧人工耳蜗术后康复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4年1月至2024年12月期间,内蒙古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67例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患者病例资料。其中接受双侧植入的患者为观察组,接受单侧植入的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语言能力,听觉能力以及综合康复效果。结果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双侧人工耳蜗植入术可更为显著的改善患者语言能力以及听觉能力,值得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双侧人工耳蜗植入术;语言能力;听觉能力

在医疗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现阶段我国人工耳蜗植入术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人工耳蜗属于复杂的电子装置,其能够针对机体听觉神经产生电刺激,以替代感音神经性聋患者所缺失的声刺激解码能力,对于改善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聋患者听力水平以及语言能力均具有积极的意义[1-2]。但是多数情况下,部分患者只是性单侧人工耳蜗植入术,虽然能够改善其听觉能力以及语言能力,但是当患者处于噪音环境中时,可使其语言识别能力以及声源定位能力受到明显的影响。而双侧人工耳蜗植入术能够通过双耳双模式促使患者达到双耳倾听的小股哦,以获取头影效应,双耳总和效应以及双耳静噪效应。其中头影效应即患者头颅对声信号所产生的阻挡效果,当声信号以及噪音从不懂位置传递至双耳时,可产生耳间强度差以及耳间时间差[3-4]。通过双耳聆听则能够从语言之中准确的分离噪音,针对噪音信号达到削弱的效果,达到双耳静噪效应。而双耳总和则为听觉中枢汇集于双耳的声信号并进行融合,在声刺激强度一致的前提下,双耳相比于单耳能够听到更为清晰且向量的声音,通过上述效应的作用,以改善患者双耳信噪比,促使患者能够更好的定位声源,提升噪声小言语识别效率,进而改善患者语言能力以及听觉能力[5-6]。本文将探究分析单双侧人工耳蜗术后康复效果,详情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4年1月至2024年12月期间,内蒙古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67例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患者病例资料。其中接受双侧植入的患者为观察组,接受单侧植入的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共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为:7-29岁,平均年龄(22.33±3.60)岁,观察组患者共37例,男23例,女14例,年龄为:8-31岁,平均年龄(23.13±3.11)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P>0.05。

1.2方法

于标准双间隔声室开展测定,应用听力计及时术后听阈以及含有普通话语言的测定系统,测试患者术后语言识别能力以及听觉能力。测试过程中连接听力计与电脑,双侧扬声器分别放置于患者前方45°。

1.3观察指标

1.3.1语言能力

应用有意义听觉/语言整合量表(MAIS)评定,设定1、2、3、4个等级,等级越高语言能力越好。同时应用言语可懂度分级量表(SIR)评定患者语言能力,分为1-5级,等级越高语言能力越好。整理患者平均语言年龄。

1.3.2听觉能力

应用听觉行为分级量表(CAP),评估患者听力表现。整理患者末期听觉能力。

1.3.3综合康复效果

整理患者语言康复级别,级别越高康复效果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2.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

2.结果

2.1两组语言能力

观察组在清晰度、语法能力、表达能力、词汇量、理解能力、交往能力以及平均语言年龄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平均语言年龄差异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如下所示:

2.2两组听觉能力

观察组SIR可懂度,末期听觉能力以及末期CAP高于对照组,P<0.05,如下所示:

2.3两组综合康复效果

观察组语言康复级别高于对照组,P<0.05,如下所示:

3.讨论

对于正常群体而言,听觉系统能够针对传入左右耳的声音信息进行整合,并加以分析,进而形成双耳听觉。耳间时间差,耳间强度差,耳间相位差以及耳间因色差等共同完成了双耳对于言语的识别,尤其是针对复杂环境中的声源定位以及音色感知等。但是对于双侧重度或是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等类型患者而言,其难以通过双耳完成上述复杂的处理过程,需借助人工耳蜗,才能够确保其语言能力以及听觉能力的相对正常状态[7]。现阶段人工耳蜗植入术已经在此类患者之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是过去受到认知以及经济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多数患者选择单侧人工耳蜗植入,虽然能够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其在术后语言以及听力功能方面的恢复效果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单侧人工耳蜗置入之后,只能形成单声道,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患者听力状态,但是其不具备正常双耳倾听能力的生理特征,当患者处于复杂环境时,可使其难以及时获取听觉信息,进而影响其语言以及听力能力的康复效果,针对此类情况,需及时明确更为高效的干预措施[8]。

此次研究发现,双侧人工耳蜗植入术能够更为显著的改善患者语言能力,听觉能力以及综合康复效果。与王洪云[9]等人的研究基本一致。提示双耳人工耳蜗植入可更为显著的改善患者整体康复效果。分析其原因认为:双侧人工耳蜗植入是将人工耳蜗植入患者左右双侧耳,相比于单侧植入其具有更为明显的优势,即能够使得患者形成与正常人基本一致的双耳听觉模式,拥有双耳听觉的优势,其中涵盖双耳整合,双耳抗噪以及去除头影效应等功能。此类功能的出现,对于改善患者日常语言能力,噪音预压能力以及听觉能力等均具有积极的意义。在双耳听觉模式之下,患者能够更为容易的波捉到有效的双耳线索,即双耳时间差以及双耳强度差,通过听觉中枢对双耳时间差以及双耳强度差进行处理,确保患者能够在言语声定位以及噪音背景下获取更为优良的语言能力[10]。因而双耳人工耳蜗植入相比于单耳人工耳蜗植入能够获取更为优良的听觉效益,促使患者语言功能得到提升,保障患者整体康复效果的改善。与此同时双耳人工耳蜗植入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其提升了与声音感知相关的光谱线索,改善了患者右侧颞区对声音刺激的处理,通过与右侧额顶网路募集感官信息,以提升声音分辨能力。如当患者处于噪声环境时,其仍能够针对短句,双子词语,声母以及韵母进行有效的识别,改善了声场听阈[11]。

综上所述,双侧人工耳蜗植入术可更为显著的改善患者语言能力以及听觉能力,确保患者康复效果的可持续提升,值得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崔圆圆,张标新,邱建新,等.学龄前儿童不同间隔时间序贯植入双侧人工耳蜗术后听觉效果分析[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25,23(01):34-38.

[2]温家康.不同噪声环境下同期双侧人工耳蜗植入与单侧耳蜗植入双模式听觉康复患儿言语识别能力发展变化对照研究[D].内蒙古医科大学,2024.

[3]刘佩.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能管理影响因素及对策的混合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24.

[4]洪梦迪,王倩,陈艾婷,等.人工耳蜗术后电诱发镫骨肌反射、神经反应电位与舒适阈值对比观察[J].中华耳科学杂志,2023,21(06):791-797.

[5]王敏,腾白玉,郭文文,等.正常耳蜗结构与Mondini畸形患者人工耳蜗术后电极阻抗及早期干预效果对比研究[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23,21(03):257-261.

[6]唐开新.人工耳蜗植入前后耳聋患者耳鸣和失眠症状的变化规律及耳鸣与失眠症状的相关性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23.

[7]王斌,郭晓会,曹克利,等.Waardenburg综合征患者人工耳蜗术前EABR检测及术后生活质量评估[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22,20(04):289-293.

[8]徐卓.应用锥形束CT评估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电极位置、植入损伤及位置频率失匹配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2022.

[9]王洪云.双侧人工耳蜗植入与双模式干预对低龄语前聋患者效果对比[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4,31(12):15-17.

[10]何盛梅,李昌亚,卓贤露,等.先天感音神经性聋脑白质微观结构变化及其与人工耳蜗术后疗效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耳科学杂志,2022,20(02):277-282.

[11]徐卓,周敏,林颖,等.低龄语前聋患儿双侧人工耳蜗植入与双模式干预早期效果分析[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22,30(02):124-129.

项目名称:内蒙古自治区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课题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