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备—教—学—评”闭环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作者

王煜然

厦门第十中学 福建省厦门市 361021

引言

翻开学生的作文本,常见两类现象:要么内容空洞、套路雷同,要么批阅后依然重复类似问题。这背后折射出初中写作教学的深层困境——目标模糊导致训练碎片化,讲评与指导脱节阻断能力生长,而单向灌输更削弱了学生表达内驱力。如何让写作教学真正“活”起来?关键在于构建一个目标贯通、环节咬合、反馈及时的教学闭环。备—教—学—评体系正是以动态循环为核心,将教师的目标导引、过程指导与学生的实践反思、修改提升融为一体,形成持续优化的学习回路。

一、闭环体系的构建逻辑

传统写作教学常陷入布置—批改—讲评的机械流程,而闭环体系则强调目标、实施、反馈、优化的内在统一。它以学生写作能力发展为中心,通过四个环节的紧密咬合,建立螺旋上升的教学生态,其运作逻辑如下:

(二)精准定位的备——锚定靶向目标

备课首先要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很多老师习惯直接照搬教材上的写作题目,比如写一篇游记或记一件难忘的事,这样的目标过于宽泛。实际操作中,应该结合具体学情和单元要求,把笼统的题目转化为可操作、可检测的具体能力点。比如在学写游记单元,不能仅满足于写出景物特点这样模糊的要求,而要细化到:学生能否抓住某个独特感受(如宁静或震撼),合理运用移步换景和定点特写两种手法,在描写中自然地表达个人感悟。这样的目标设定要有明确的检测标准,比如学生作文中是否出现两处以上的感官描写,景物转换是否有过渡句衔接等。备课的关键在于把抽象的能力要求分解成学生可以一步步达成的具体任务,并且预设好检测这些能力是否达成的观察点。

(二)目标导向的教——创设情境任务

课堂教学最怕脱离实际空讲技巧。好的写作指导应该创设真实的表达需求。比如教议论文观点鲜明这个目标时,可以设计班级辩论活动,讨论是否应该推行电子作业这样的现实话题。让学生在正反方辩论中切身感受不同表达方式的效果差异,然后再结合课文《敬业与乐业》中的范例,具体分析设问句、转折句等如何强化观点表达。部编版教材最大的特点是读写结合,每个单元都有对应的写作训练点。教师要善于利用课文资源,比如教景物描写时,可以让学生模仿《春》中总分总的层次结构,或者学习《小石潭记》中动静结合的描写手法。关键是要让学生明白这些技巧不是为了炫技,而是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三)深度参与的学——实践与协作并重

写作能力不是听会的,而是练出来的。完整的写作过程应该包括构思、起草、修改多个环节。比如教记叙文时,可以先用故事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在具体写作环节,针对学生常见的描写单薄问题,设计专门的扩写训练,比如把他哭了这样一个简单陈述,扩展为包含神态、动作、环境等细节的50字片段;修改环节则引入同伴互评,制定简单明确的评价量表,比如检查文中是否包含两处以上的动作或神态描写,情感表达是否自然等。这样的练习设计要循序渐进,从片段到全文,从模仿到创新,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训练台阶。

(四)驱动优化的评——多元反馈促提升

作文批改常见的问题是评语笼统,比如描写不具体、结构不清晰,学生拿到后依然不知道怎么改。有效的评价应该给出具体修改建议,比如把 " 公园很美 " 这样的概括性表述,改为夕阳为湖面镀上金边,垂柳轻拂涟漪这样包含视觉和触觉的描写。评价主体也要多元化,除了教师批改,还可以组织学生互评,引导学生使用评价表互相提建议;同时设计自评表,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写作过程。最重要的是,教师要从学生的作文中发现共性问题,比如大部分学生都存在情景分离的情况,这就成为下一轮备课的重点。评价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要把发现的问题转化为后续教学的改进方向。

二、课堂实践:以部编版“游记写作”为例

在游记写作教学中,我们按照备—教—学—评四个环节开展教学实践。备课阶段,通过分析往届学生作文,发现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按游览顺序平铺直叙,缺乏重点;二是结尾常出现这里真美之类空洞的感叹。据此制定了明确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围绕一个独特感受来写,比如静谧或热闹,并至少运用一次移步换景和一次定点特写的手法。评判标准也很具体:看作文中是否有明确的场景转换提示句和至少一处细节描写。课堂教学时,设置了一个真实的任务情境:为学校公众号的最美校园一角栏目写游记。首先指导学生分析课文《三峡》中视角转换的写法,比如从两岸连山的远景到悬泉瀑布的特写;再学习《小石潭记》中对潭水、游鱼的细节描写。为了方便学生操作,提供感官观察表,指导他们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角度观察景物,并记录自己的独特感受。写作过程中,学生选择校园的一个角落,填写好观察表后再动笔写作。完成后进行小组互评,重点检查是否围绕一个感受点来写,是否包含必要的写作手法。根据同伴意见修改时,主要补充具体的感官细节,调整感悟的表达方式。作文批改环节,教师会选取典型段落进行点评。比如有学生写实验楼很科学,就建议改为具体描写蓝玻璃映着试管的光影这样的画面。批改后发现近三分之二的学生存在情景分离的问题,于是在下次写作前增加了相关训练。

结语

“备—教—学—评”闭环体系的价值,不在于环节的完整,而在于打破写作教学的线性僵局,让目标导引、实践试错、反馈优化形成动态循环的学习生态。其实施关键,在于教师以专业自觉实现精准备课,以教学智慧促成深度参与,更在于培养学生修改中反思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周恬舒 ." 备—教—学—评 " 一体化导向下游记大单元写作教学实践研究——以新编修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例 [J].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5(7):76-78.

[2] 卢伟莲 , 梁运义 . 浅议初中语文 " 读—写—评 " 写作作业设计模式 [J].中学教学参考 ,2022(34):19-21,25.

[3] 郭靖茹. 初中写作教学中评价量表的应用研究-- 以七年级写作教学实践为例 [D]. 浙江 : 浙江师范大学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