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生寒暑假个性化作业的设计与应用

作者

景娜

邢台市思源中学

一、引言

传统小学寒暑假作业形式单一、内容枯燥,难以激发学生兴趣和主动性。“双减”政策实施后,个性化作业设计应运而生,强调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设计作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个性化作业设计的理论基础

(一)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智能分为八种类型,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智能类型,设计多样化的作业形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其多元智能的全面发展。

(二)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可设计具有探究性和实践性的作业,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发展。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需求,设计个性化、富有情感色彩的作业,培养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

三、个性化作业设计的实践策略

(一)分层设计:让每个学生“跳一跳够得着”

1. 精准诊断,科学分组

每学期末,通过“知识闯关游戏”评估学生能力,将1 - 6 年级学生分为A(基础层)、B(提升层)、C(拓展层)。这种分层方式不仅考虑了学生的学业水平,还兼顾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特长,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层次中获得有效的学习支持。

2. 作业示例: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的“三级任务”

语文:

A 层任务:基础巩固,如“每日一篇日记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基础写作能力。

B 层任务:拓展提升,如“阅读指定书籍并撰写读后感”,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C 层任务:实践探究,如“设计一份关于家乡文化的调查报告”,提升学生的综合研究能力。

数学:

A 层任务:“每日 10 题计算训练 + 错题分析”(夯实基础)。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设计基础计算训练任务,帮助他们巩固基本概念和技能。

B 层任务:“设计家庭旅行预算表”。如家庭旅行预算表的制定。这不仅要求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还培养了他们的规划和决策能力。

C 层任务:设计“校园绿化规划”任务,学生需要测量校园内指定区域的面积,根据校园绿化需求,设计合理的绿化方案,包括选择植物种类、计算所需植物数量、规划植物布局等。此外,学生还需考虑绿化成本,制定预算,并绘制简单的绿化布局图。这一任务综合运用了测量、计算、绘图等数学知识,同时结合实际生活场景,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英语:

A 层任务:“每日 10 个单词记忆 + 简单句型练习”(夯实基础)。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设计基础词汇和句型练习,帮助他们巩固基本英语知识。

B 层任务:“制作一份英文手抄报,主题为‘我的假期’”。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如制作英文手抄报,培养学生的英语表达和创作能力。

C 层任务:“用英语写一篇关于家乡变化的短文,并进行口头展示”。对于能力突出的学生,设计更具创新性和开放性的任务,如用英语写短文并进行口头展示,提升学生的英语写作和口语能力。

(二)学科融合:让知识“活”起来

打破学科壁垒,设计跨主题任务。例如,开展“环保小卫士”项目,学生需要运用科学知识了解垃圾分类的标准和意义,用数学知识统计垃圾的种类和数量,再用美术知识设计垃圾分类宣传海报,最后用语文知识撰写倡议书,向社区居民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提升综合素养。

四、个性化作业设计的实施保障

(一)教师培训:从“单兵作战”到“团队共创”

分层设计工具包:数学组开发“校本题库”,生成不同难度题目;语文组编写《阅读任务菜单》,包含绘本阅读、名著导读等 20 种形式;英语组编写《英语口语练习手册》,提供日常对话和情景模拟练习。

案例分享会:每月组织教师交流“最受欢迎的作业”,如“用数学知识帮爸爸修自行车”“用语文知识给村长写建议信”“用英语为社区写一封倡议书”。

(二)家长参与:从“旁观者”到“合作者”

亲子共读打卡:设计《西游记》阅读手册,家长与孩子共读后填写“取经路线图”“人物关系表”;设计《英语绘本共读手册》,家长与孩子共读英语绘本并记录学习心得。

家庭实践指导:录制微课《如何陪孩子完成种植任务》,解决家长“不会辅导”的难题。

(三)资源整合:破解“条件有限”难题

巧用身边资源:随迁子女家庭条件有限,设计“采访邻居职业”任务,学生通过访谈快递员、小吃摊主,完成《身边人的奋斗故事》写作;设计“用英语介绍家乡美食”任务,学生通过访谈家人和朋友,完成英语口语练习。

联动社会机构:与邢台市博物馆合作开发“研学任务卡”,学生参观并完成“邢窑文化的发展与影响”任务;与邢台市图书馆合作,开展“英语角”活动,提升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

五、个性化作业设计的成效与反思

(一)学生变化:从“要我学”到“我要学”

兴趣提升: 89% 的学生在寒暑假作业中主动选择拓展类任务,如“用废旧材料制作航天模型”“为村口小卖部设计促销方案”。

能力突破:六年级学生小李通过“装修预算表”任务,发现自家墙面面积计算错误,帮父母节省了300 元材料费。

(二)教师成长:从“经验型”到“研究型”

成果固化:开发《寒暑假成长手册》系列校本教材

辐射引领:作业设计多篇研究论文获我校基础教育成果奖,案例被学校推

(三)现存问题与优化方向

技术短板:部分教师不擅长数据分析,下一步将尝试研究引入“AI 学情诊断系统”,自动推送个性化任务。

资源差异:为随迁子女设计“低材料依赖”任务,“用方言讲述民间故事”

六、结论

寒暑假作业不应是负担,而是学生探索世界的窗口。崇德小学的实践证明,通过分层设计降低焦虑、学科融合激发兴趣、实践任务培养能力,城乡结合部学校同样能实现“轻负高质”。未来,我校将继续完善“家校社协同”机制,让个性化作业成为学生成长的“加油站”。

本文系河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一般课题《小学生寒暑假个性化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404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