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任务驱动的中学语文大单元学习任务群教学实践研究
李树鑫
福建省安溪第一中学
引言
语文学科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核心支柱学科,教学的目标早已经超越了对单纯的语言文字知识的传递,转而需要教师聚焦于对学生语文实践能力与综合素养的全面培养。“学习任务群”理念在大单元教学中的引入,可以有效地促使语文教学设计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即教师要以任务驱动为核心架构,将学科知识深度地融入到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从而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对语文知识的内化、迁移与创造性应用。
一、提炼大概念,实现高阶规划
在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中实施学习任务群模式,首先需要教师提炼大概念,它是实现高阶教育规划的关键之所在。大概念能够穿透知识的表层指向文本的核心价值与深层意义,从而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建立起知识间的有机联系,从而促使学生形成结构化的认知体系[1]。
教师在教学人教版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时候,这一单元主要包含《智取生辰纲》《范进中举》《三顾茅庐》《刘姥姥进大观园》等多篇白话文小说,并且围绕“人生百态”的人文主题展开,所以教师在提炼大概念时就可以运用高频法发现这些课文都是通过具体的故事情节展现不同人物的命运和社会现实的,之后再通过归纳法,总结出这些文章都是借助人物形象的塑造来反映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的 , 最后教师可以通过追问法深入地探究文本背后的文化内涵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基于此,就能够提炼出“通过分析白话文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社会背景,理解作品所反映的人生百态和文化内涵”这一大概念,进而为之后的学习任务群设计打下坚实基础。
二、创设主题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真实且富有整体性的主题情境能够将语文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结合,从而让学生得以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到语文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当学生的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联时,学生就更加容易产生情感共鸣,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有效地提高学习的实际效果。
教师在教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时候,教师就能围绕“人生百态”的人文主题为学生创设“社会众生相观察与记录”的主题情境。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收集现实生活中不同人物的故事和经历,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对社会现象的关注程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能开展“故事分享会”活动,引导学生互相分享自己所收集的故事,并且指引学生思考这些故事与单元课文的内在联系是怎样的。
在学习《范进中举》时,教师就能让学生对比范进的人生经历与现实生活中追求梦想的人们,从而分析在不同时代背景下人物命运的异同之处。同时教师可以开展“剧本创编与表演”活动,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观察改编成剧本,并且进行课堂表演。通过这些活动的驱动,学生就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内容,从而深入地感受到作品所反映的人生百态。
三、架构任务群,组织学习历程
学习任务群是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师需要将大单元的学习目标分解为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子任务,在循序渐进中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步地建构知识与提升能力。
教师在教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时候,教师就能设计“编写《白话文小说阅读技巧手册》”的主任务,之后再将这任务分解为子任务,让学生可以了解白话文小说的基本特点和阅读方法,从而明确手册编写的目的和要求。
首先教师可以设计“栏目设计”的子任务,引导学生之间分组讨论并且确定手册的栏目名称,可以是“人物形象分析”“故事情节梳理”“社会背景解读”等等;然后设计“文本研读”子任务,鼓励学生选择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按照栏目要求进行详细地分析和解读。在迁移应用阶段,教师可以设计“同类文章推荐”的子任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阅读策略,自主地阅读其他白话文小说,并且写作一篇推荐语,最后教师要设计“手册完善”的子任务,将学生的研读成果和推荐语进行整理和筛选,从而完善手册的内容。学生在参与这些子任务的过程中,不但可以深入地理解白话文小说的阅读策略,还能充分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养[2]。
结束语:
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发挥着独特且关键的作用,对此,初中语文教师需要通过提炼大概念,实现高阶规划;创设主题情境,激发学习动机以及架构任务群,组织学习历程等方式,在任务驱动下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地提升课堂教学的互动参与效果,从而持续地提升大单元教学的效率与质量,为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化成长筑牢坚实的根基。
参考文献:
[1] 柯丽芳. 基于大单元的初中语文学习任务群设计与实践 [J]. 试题与研究,2025, (07): 145-147.
[2] 王力 . 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 [J]. 智力 , 2025,(05): 99-101.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2023 年度“协同创新”专项课题“整体发展视域下中学语文单元学习任务群建构研究” ( 立项批准号Fjxczx23-300) 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