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言到心灵,小学语文课程思政育人价值的实现路径
常田会
丘北县双龙营镇中心小学校 663207
引言
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课程思政已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举措。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核心学科,不仅承担着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重任,更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语文课程中的字词句篇、诗词文章,无不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实现小学语文课程思政育人价值,能够在学生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塑造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在语言与文化的浸润中,实现心灵的成长与升华。因此,探寻小学语文课程思政育人价值的实现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小学语文课程思政育人价值的内涵与意义
(一)内涵
小学语文课程思政育人价值,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语文教材和教学活动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运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价值观念、文化素养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实现语言能力培养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统一。
(二)意义
1.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了大量经典的古诗文、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通过对这些文本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
2. 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语文教材中大量课文都蕴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像爱国情怀、诚信美德、友善品格、敬业精神等。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些价值理念,能帮助他们建立正确价值导向,促使其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 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经典语文作品大多蕴含深邃思想与丰沛情感。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与文本深度对话时,能体验多元人生情境,在感悟文字魅力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崇德向善的道德素养,进而塑造完整健全的人格特质。
二、小学语文课程思政育人价值的实现路径
(一)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
小学语文教材是实施课程思政的重要载体。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准确把握教材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例如,在学习《朱德的扁担》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朱德同志与战士们同甘共苦、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吃苦耐劳的品质;学习《大禹治水》,让学生感受大禹无私奉献、坚持不懈的精神,明白责任与担当的重要性。同时,对于教材中的古诗词,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通过对诗句的解读,让学生领略诗人的爱国气节,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在语言训练中渗透思政教育
1. 字词教学中的价值引导
字词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在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字词的含义、来源,融入思政教育。比如,讲解“国”字时,介绍其字形演变,阐述“国”所代表的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等概念,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学习“孝”字,讲述中国传统孝道文化,引导学生尊重长辈、关爱家人。
2. 阅读教学中的情感共鸣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环节。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分析写作手法的同时,要注重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在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时,让学生感受父子之间深厚的亲情,体会爱的力量,从而引导学生珍惜亲情,学会关爱他人;在学习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课文时,如《桂林山水》,通过对优美语句的赏析,激发学生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3. 写作教学中的思想表达
写作是学生内心世界的文字投射。教师可设计富含思政导向的写作主题,引导学生在字里行间传递正向价值观念。比如以“我的理想”为题,鼓励学生将个人志向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紧密相连;开展“我为家乡代言”写作活动,让学生在笔墨间挖掘家乡之美,培育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真挚情怀。
(三)创新教学方法,增强思政育人效果
1. 情境教学法
通过创设鲜活的教学情境,能让学生直观感知文本中的思政内涵。教授革命题材课文时,教师可播放历史影像资料、展示相关图片,或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还原历史场景,使学生沉浸式体会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时,让学生扮演五壮士,模拟山顶歼敌、英勇跳崖的情景,深切感悟英雄的悲壮气节。
2. 小组合作学习法
小组协作学习能有效培育学生的团队意识与沟通能力。语文教学中,教师可围绕富含思政价值的议题组织小组研讨。比如学完《将相和》后,让学生分组探讨“蔺相如与廉颇的品格对我们学习生活的启示”,通过组内交流碰撞思维火花,使学生从多元视角理解问题,深化对团结协作、宽容豁达等价值理念的认知与感悟。
3. 实践活动法
开展多元语文实践活动,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有机衔接,能有效增强思政育人成效。带领学生走进博物馆、纪念馆,让他们在历史文物与文献资料中触摸中华民族的发展脉络,感受文明成就;组织诗词朗诵会、故事分享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展示风采的过程中,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素养
教师是实现小学语文课程思政育人价值的关键。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课程思政素养,深刻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和意义,具备敏锐的思政元素挖掘能力和灵活的教学方法运用能力。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参加课程思政培训,邀请专家进行讲座和指导,促进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与分享。同时,教师自身要加强学习,关注时事政治,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将思政教育自然地融入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三、总结
小学语文课程思政育人价值的实现,是一个系统而长期的过程。通过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在语言训练中渗透思政教育,创新教学方法以及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素养等路径,能够实现小学语文课程语言学习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想道德的熏陶和精神境界的提升。从语言学习到心灵塑造,小学语文课程思政育人价值的实现,对于培养具有正确价值观、深厚文化底蕴和健全人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今后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应不断探索和完善课程思政育人的有效途径,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王春凯 . 小学语文教学融入思政教育实践策略研究 [J]. 吉林教育 ,2024(16):33-35.
[2] 包钦 . 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路径探析 [J].2024(35):129- 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