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思政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的实践研究

作者

薛梦莹

长春市九台区其塔木中心小学 130500

引言:

小学思政课属于落实立德树人关键任务的主要课程,对于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并形成社会责任感起到奠基的效果。不过,传统的思政课堂却出现内容抽象化、教学单向化等现象,使得学生不容易把知识转换为自己的行动自觉。伴随着教育理念的变化以及社会发展需求,小学思政课程急需经过系统地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来冲破理论与实际之间的障碍,改善课程的亲和程度和实用性。

一、小学思政课程内容改革的实践路径

(一)生活化课程内容重构

小学思政课程内容要对接学生日常的生活经验。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在编排时就体现了生活化特点,像一年级下册“我和我的家”单元,就借“家人的爱”“让我自己来整理”等主题,引导学生去留意家庭生活的细节。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营造出“家庭责任小管家”的情境,让小朋友连续一周把整理书包、做家务的过程记录下来,而且要用图文日记的形式发出来。这样把教材里的内容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的做法,能够帮低年级的孩子在具体的场景里明白亲情的意义以及劳动的价值,做到从道德认识向行为习惯转变。

就中高年级学生而言,可以将社会热点议题加入课程当中,提升时代感和现实意义。拿四年级上册“我们所知道的环境污染”这个单元来讲,教师可以采用近来校园周边环境调研的数据加以引入,组织学生对塑料污染、资源浪费等现象进行分析。在开展“校园环保观察员”这一活动时,让学生记录班级里每天制造的垃圾量,并且去筹划一套垃圾分类回收的方案,把教科书里的环保观念变成能做得到的实际行为,从而真正培育起学生们的社会参与意识。

(二)学科融合与内容拓展

思政课程需要打破学科界限,进行跨学科整合。在二年级上册的“欢欢喜喜庆国庆”教学中,可以进行“爱国主义主题周”的活动。如在语文课堂上,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我爱祖国》诗歌创作活动;还可以带领学生进行绘画“心中的天安门”;在美术课上,可以指导学生进行以“心中天安门”为主题的画作;在音乐课上,进行红色曲目的学唱等等。多学科融合的方式,可以从语言的角度来表达自己对祖国的情感,也可以从视觉的角度来感受对祖国的热爱,更可以从听觉的角度来感知爱国之情。

面对数字时代的教育需求,课程内容要重视时代性扩充。拿五年级上册“网络新世界”这个单元来说,教师可以联系现在学生非常喜爱的短视频创作现象,规划出“网络信息辨析”这样一个专题活动。借助剖析那些热门的网络谣言案例,让学生举办一次“信息真伪甄别挑战赛”,教导他们怎样去查证信息来源、怎样识别逻辑上的漏洞等等这些媒介素养方面的技巧,进而助力学生在网络化的环境里树立起恰当的价值观 [1]。

二、小学思政教学方法改革的创新实践

(一)体验式教学法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在实践当中加深认识。就“关爱他人”这一主题展开教学之时,教师可以联合社区推行“小小志愿者”活动。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为社区里独居的老年人去设计关怀方案,用打电话慰问或者制作祝福卡片等形式,真切体会到助人为乐。像这样学生亲身体验的学习过程,要比单纯依靠课上讲授更有效地促进同理心。

(二)项目式学习的实践探索

项目式学习以真实问题作为推动点,促使学生形成综合素养。拿三年级下册“我们的公共生活”这个单元来说,老师可以开展“校园公共设施改善”项目,让学生要经过问题调查、方案规划、成果展现三个步骤来完成。从调查问卷到访谈交流,搜集师生的各种想法,用数学手段去统计这些设施被大家使用的情况,再靠美术方面的技术把改造图纸画出来。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学生既增强了自己对于公共责任的认知,也完成了跨学科知识的衔接。

(三)数字化资源的整合运用

借助数字化的资源使教学更直观、更富互动性。在“认识我们的国家”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 VR 技术开展“云游祖国”的活动,带领学生身临其境地欣赏故宫的建筑之美,感受敦煌壁画的魅力。这种虚拟现实技术,不仅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也激起了学生对祖国的自豪感 [2]。

三、小学思政课程改革的评价优化

(一)多元化评价体系构建

改变单一考试评价模式,构建知识掌握、实践表现、情感态度等多维评价体系。在“传统节日”主题教学中,除了书面测试,还使用三个方面的评价。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参加节日习俗体验活动的积极性,成果性评价查看手抄报制作水平,发展性评价记录学生节日文化感受分享。并采用“成长档案袋”评价方法,学生的学习作品、实践照片、反思日记等均被收集保存,学习成长轨迹得到全面记录。

(二)“教学评”一致性原则落实

确保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评价方式协同统一。以“培养垃圾分类习惯”的教学为例,教师安排“校园垃圾分类宣传”实践活动后,形成阶梯式评价计划。早期用行为观察表追踪学生参与垃圾分类的次数,中期判断宣传方案是否具有创意且可行,后期举办“环保小卫士”自我和互相评价活动。这种动态评价体系既可以马上给予教学成果回馈,又能为之后的教学规划改善供应科学数据来源 [3]。

四、结论

小学思政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改革要从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生活实际出发,经过生活化内容的重新构建、多元化的教学革新以及科学化的评价改良,形成一种知行统一的育人格局。通过实践可以得知,当课程内容贴近生活,教学方式注重体验,评价体系关注成长时,思政课堂可以变成学生价值观培育的沃土。

参考文献:

[1] 王颖 . 思政课一体化视域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践研究[J]. 甘肃教育研究 ,2025,(07):129-131.

[2] 吴宗红 . 新媒体时代小学思政课程的创新教学路径探索 [J]. 中关村 ,2025,(02):222-224.

[3] 吴玉琴 , 王小玲 . 全媒体视域下小学思政课情景课堂教学实践路径研究 [J]. 甘肃教育研究 ,2025,(03):13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