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启蒙培养
郭凤兰
吉林省公主岭市南崴子街道中心小学校 136102
一、引言
在教育改革持续深入推进的时代背景下,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目标。作为核心素养的关键构成要素,批判性思维对于发展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黄金时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批判性思维的启蒙教育,能够助力学生从小养成优良的思维习惯,有效提升其思维能力。寓言故事作为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以其生动有趣的情节、深刻的寓意和丰富的教育价值,成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优质载体。然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寓言故事的教学往往侧重于知识传授和寓意的简单讲解,忽视了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因此,深入研究如何在寓言故事教学中启蒙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二、批判性思维启蒙培养的重要性
(一)适应时代发展需求
当下,信息洪流席卷而来,学生亟需掌握甄别信息虚实、洞察问题内核的能力。批判性思维恰似一盏明灯,指引学生摆脱思维盲从,以独立视角审视世界,对知识展开质疑、剖析与评判。从小学阶段就开始培育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够为其筑牢思维根基,使其在未来踏入充满不确定性的社会,面对纷杂信息冲击时,始终保持清醒理智,做出精准判断与抉择,从容应对时代发展带来的挑战。
(二)促进学生终身学习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更是其终身学习的重要基础。具备批判性思维的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解决问题。这种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将伴随学生一生,使他们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和生活场景中,都能够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三、寓言故事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启蒙培养策略
(一)创设质疑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教师在寓言故事教学中,应创设合理的质疑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例如,在教学《守株待兔》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农夫捡到一次兔子后,为什么还能一直等到兔子?如果是你,会选择像农夫一样守在树桩旁吗?” 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对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行为进行质疑和思考,打破学生对故事的固有认知,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组织课堂辩论,培养学生辩证思维
辩论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有效方式。教师可以根据寓言故事的内容,设计具有争议性的辩题,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辩论。例如,在学习《愚公移山》后,教师可以设置辩题 “愚公移山的做法是明智还是愚蠢”,让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在辩论过程中,学生需要收集资料、分析观点、反驳对方,这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辩证看待事物的能力。
(三)鼓励故事改编,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寓言故事往往具有开放性的结局,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寓言故事进行改编,在改编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思考和创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学习《坐井观天》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青蛙跳出井口,它会有怎样的经历和想法?” 让学生发挥想象,改编故事。通过故事改编,学生需要对原故事进行深入分析和反思,提出新的情节和观点,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引导多元解读,拓展学生思维深度
寓言故事的寓意往往具有多元性,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寓言故事进行多元解读,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例如,在教学《滥竽充数》时,除了让学生理解 “没有真本事,弄虚作假是不行的” 这一传统寓意外,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从齐宣王和齐湣王的角度,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南郭先生为什么能在齐宣王时混下去,而在齐湣王时却不行了?” 通过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寓言故事,培养学生全面、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寓言故事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启蒙培养的教学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以《狐狸和乌鸦》一课教学为例,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往往只关注狐狸的狡猾和乌鸦的愚蠢,对故事的理解较为单一。本次教学尝试运用批判性思维启蒙培养的策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故事内容。
(二)教学过程
创设质疑情境:教师在讲解故事后,提出问题:“乌鸦的肉为什么会被狐狸骗走?除了因为乌鸦爱听奉承话,还有没有其他原因?” 引发学生对故事中乌鸦行为的质疑和思考。
组织课堂辩论:教师设置辩题 “狐狸骗乌鸦的行为是否值得学习”,让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在辩论过程中,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狐狸和乌鸦的行
为,深入探讨故事的寓意。
鼓励故事改编: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乌鸦没有被狐狸骗,故事又会怎样发展?”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改编故事结局。
引导多元解读:教师引导学生从狐狸的角度思考:“狐狸为什么能想到用奉承的方法骗到乌鸦?这种方法在其他情境中是否适用?” 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故事。
(三)教学效果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狐狸和乌鸦》的故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寓意。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和辩论,提出了许多新颖的观点和想法,如 “乌鸦被骗也可能是因为警惕性不够”“狐狸的聪明用错了地方” 等。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有效锻炼,课堂氛围活跃,教学效果显著。
五、结论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以寓言故事为载体启蒙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具有重要意义和可行性。通过创设质疑情境、组织课堂辩论、鼓励故事改编和引导多元解读等策略,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充分发挥寓言故事的教育价值,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语文核心素养提升奠定坚实基础。同时,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教学方法,持续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动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成长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徐晶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实践探索 [J]. 小学生( 中旬刊 ), 2025, (04): 73-75.
[2] 陈萍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方法 [J]. 新课程教学 ( 电子版 ), 2024, (20): 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