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数字赋能,情境教学

作者

韩军强

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河渠学区 054200

小学语文在基础教育当中占据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文化素养而言,有着关键的作用。在以往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大多只是单纯讲解课本知识,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被调动起来,课堂教学的效果也不太理想。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数字技术给教学带来了新的契机,数字赋能与情境教学相结合,为构建小学语文直观课堂提供了新的思路,对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很有帮助。

一、利用数字资源创设情境

(一)图片与视频资源的运用

直观教学是一种运用直观方式进行教学的教学方法,它通过调动学生的感观认知、感情认知等直觉思维使学生发现并学习教学内容。数字资源以其丰富多样的形式,如图片、视频、动画等,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素材来源,这些资源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能将原本抽象晦涩、小学生较难理解的语文知识,转化为直观、形象的内容呈现给学生。

以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乡下人家》为例,这篇课文生动展现了乡村生活独特且美好的风貌,教师在教学时,可充分借助互联网的资源优势。从网络上搜集有关乡村田园风光的高清图片,以及能体现乡下人家日常生活的视频。在这些图片里,学生能看到大片大片金黄的油菜花田,它们连绵不绝,看不到边际;错落分布着的农舍,屋顶上正缓缓冒着炊烟;还有那清澈的小溪,溪水潺潺流动在其间。而在视频中,农民们在田间辛勤劳作,挥洒汗水;孩子们在绿油油的草地上嬉笑玩耍,充满活力;母鸡带着一群小鸡在院子里悠闲地寻觅食物。当学生观看这些精心挑选的图片和视频时,仿佛自己就置身于乡村之中,能非常直观地感受到乡村生活那种质朴又惬意的氛围。对于课文中 “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你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这样的描写,通过播放视频中春笋破土而出的动态画面,学生能更真切地体会到“探”字所展现出的春笋的生机与活力,进而对课文描绘的乡村春景有更深刻的感悟。

(二)动画资源辅助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一些抽象概念、较难理解的字词以及复杂的故事情节,这些内容常常让学生感到困惑,动画资源具有动态、形象的特性,能够将这些复杂知识以简单、有趣的方式呈现出来。动画的呈现形式契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授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寓言故事时,教师可播放与之相关的动画。动画中能看到农夫一脸期待地守在树桩旁,眼睛紧紧盯着树桩。这时,一只兔子慌慌张张地跑过来,不小心撞到了树桩上,农夫看到后,脸上露出惊喜的神情,赶忙跑过去捡起兔子,从那之后,农夫就天天守在树桩边,不再用心打理庄稼,结果庄稼逐渐荒芜了。学生通过观看这样的动画,清晰看到整个故事的发展过程,理解农夫的行为以及他最终一无所获的原因。对于“守株待兔”这个成语的含义,学生不再仅仅停留在字面理解,而是通过动画深刻领会到不主动努力,只是心存侥幸,根本不可能获得成功的道理。动画中人物的动作、表情以及旁白,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了文言文中一些字词的意思,比如 “因释其耒而守株”这句话,学生通过动画里农夫放下农具的动作,很容易就明白 “释” 就是放下的意思,而 “守” 自然就是守在树桩旁的意思,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难度[1]。

二、开展数字互动情境教学活动

(一)在线讨论与交流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在线教学平台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搭建起便捷的通道,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借助在线教学平台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打破了传统课堂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使得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讨论过程中,学生能够分享彼此的思考过程与见解,不同的思维相互碰撞,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五年级上册《将相和》一课后,教师利用在线教学平台发起讨论话题:“蔺相如和廉颇,你更欣赏谁?为什么?” 话题一抛出,学生们积极响应,纷纷参与到讨论中。有的学生认为蔺相如非常勇敢机智,举例说,在渑池会上,面对秦王的刁难,蔺相如毫无畏惧,正如课文中描述的 “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从这里能看出蔺相如的机智,他巧妙地拿回和氏璧,维护了赵国的尊严,所以这些学生更欣赏蔺相如。有的学生则觉得廉颇虽然一开始因自己功劳大而有些骄傲自大,但他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背着荆条向蔺相如请罪,这种勇于认错的精神十分难得,因此他们更欣赏廉颇。整个讨论过程中,学生们不仅清晰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还能准确引用课文中的具体事例来支撑自己的观点[2]。

(二)虚拟角色扮演

虚拟角色扮演借助数字技术,为学生营造出虚拟情境,这个情境中,学生可以扮演课文中的角色,通过模仿角色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深入理解故事内容和人物情感,能让学生更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与学生的参与感,有助于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学习四年级上册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时,教师利用数字设备为学生提供虚拟角色扮演的机会,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想要扮演的角色,比如盘古、天地等,以扮演盘古的学生为例,在数字模拟场景中,学生一边挥舞着手臂,做出开天辟地的动作,一边口中念着 “我要把天地分开” 等台词,深切感受到盘古为开天辟地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和艰辛。

结束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融合数字赋能与情境教学,能为构建直观课堂贡献许多有效手段。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课程实施的关键环节。而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资源,结合学生的能力与知识、情感与知觉,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并获得知识。

参考文献:

[1] 徐瑾 . 小学语文直观教学实践与思考 [J]. 小学生 ( 中旬刊 ),2020,(10):61.

[2] 夏文静 . 小学语文直观性教学的“失当”与优化 [J].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1,41(02):193-194.

邢台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课标理念下课堂教学导入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3Y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