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差异理念下初中地理课堂施教策略的探析
高智
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二中学
初中地理作为学生地理学习的起始阶段,一直以来,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当中,如何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因材施教。成为许多教师关注的重要议题。特别是初中阶段,学生受限于自身学习能力,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不同的学习差异,导致学生往往无法有效实现地理学科素养的发展目的。为此,如何促进学生更好地实现个性化学习,促进学生全面且均衡成长,就成为许多教师关注的重要议题。因此,本研究锚定个体差异理念这一研究对象,结合自身实践经验,谈一谈如何在初中地理课堂开展差异化教学。具体如下:
一、合理划分教学目标层次
合理划分教学目标层次,不仅能够对于不同层次学生地理学习提供不同的引导,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在后续学习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学习体验,使学生能够围绕自己的学习规律有一个清晰的学习效果,帮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有效完成学习任务。为此,教师合理划分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拥有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效果,能够在减轻学生学习压力的同时,更好地促进学生实现差异化学习目标。
以“美洲”为例,教师可以依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目标。比如,对于具有基础学习能力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美洲的地理位置,了解“地理大发现”大发现与新大陆的联系。而后,教师对于具有一定学习能力但具有明显学习短板的学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运用地图归纳南北美洲的地形特征,并比较南北美洲的地形差异。最后,教师对于具有自主学习能力且能够高效学习发展的学生,教师可以构建挑战类型学习目标。比如通过南北美洲地形的比较,梳理联系不同地形的差异。通过依据不同层次进行学习目标划分,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到自身的问题,同时还能够为学生构建适合自己学习特征的环境,帮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学习方向,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效果。
二、动态开展分层教学活动
长期以来,受多种主客观因素影响,部分学生形成了差异化、阶梯化的地理学习能力。为此,教师通过动态开展分层教学,不仅能够兼顾不同学生特征,遵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以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方式进行逐步探究,使学生能够在课堂拥有更好的成就感与参与感,大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学生更好地有效参与到实践探究当中去,从而建立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
以“美洲”为例,教师首先可以对学生客观地理、学习能力、主观意愿等进行综合分析,以此作为分层教学的指引。而后再结合本节的教学目标,布置不同层次探究活动,随后,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基础概念理解层、发展实践应用层、思维拓展创新层、覆盖新大陆南北各地的自然环境、南北美洲地形差异等,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情况对应的任务实践来进行有效探究。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围绕不同的学习任务,在互动交流过程中有一个深入性学习体验。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在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协作探究过程中,体验学生的分层学习成果,从而达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深入性学习体验和效果。
三、科学规划分层评价模式
个体差异理念下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同样还离不开分层评价模式的科学规划。特别是普通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意识,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低效性学习习惯。为此,教师通过可以科学规划分层评价模式,搭建以学生自评为基础,互评为辅助的三位一体化评价机制,使学生能够在交流,互动,互学,互鉴过程中共同成长、共同进步,从而共同完成地理学习任务
以“美洲”为例,教师首先组织学生通过自主评价的方式,围绕本节的学习体验来感知地理学习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问题观点。随后,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互动评价的方式,结合他人的评价来提出不同的建议,使学生能够在互动交流过程中更好地全面且均衡发展。然后,教师通过总结评价的方式,结合学生的自主评价与互动评价成果进行总结交流,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支持下更好地全面且深入地认识自己,从而促使学生能够不仅仅是完成学习任务,还能够在互动交流过程中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总而言之,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当中,教师要重视个体差异化理念的有效应用。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有一个深入性的个性化学习体验,使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不仅仅是能够完成学习任务,还能够更好地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效果,从而更好的为未来学习、生活、发展开启一个美好的开端。
参考文献
[1] 朱亚超, 张克銮, 余会青. UMU 平台支持下的初中地理混合式学习策略研究——以《疆域——优越的地理位置》为例 [J]. 试题与研究 , 2024, (08): 28-30.
[2] 张金珠. “双减”背景下的初中地理分层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 试题与研究 , 2023, (26): 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