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影响因素:英语职前教师使用AI 训练和未来教学的行为目的
张尹雨
北京师范大学
引言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尤其在语言教学中展现出显著优势。AI 不仅能够提供个性化学习路径、即时反馈和智能评估,还能通过模拟真实语境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作为即将步入教学岗位的英语职前教师,在师范教育阶段是否愿意接受并有效利用 AI 训练工具,将直接影响其未来的教学理念与实践方式。然而,尽管 AI 技术前景广阔,职前教师在实际使用中的态度与行为仍存在差异。因此,有必要深入探讨影响其使用 AI 训练及未来教学目的的关键因素,为高校师范课程设计和技术培训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1. 理论基础:计划行为理论(TPB)
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TPB)是由 Ajzen 于 1985年提出的用于解释个体行为意图的重要社会心理学模型。该理论指出,个体的行为意图主要受三个关键因素影响。其一为态度(Attitude),即个体对执行某一特定行为所持有的正面或负面评价,积极或消极的态度会左右个体的行为倾向。其二是主观规范(Subjective Norm),它体现的是个体感知到的社会压力,也就是重要他人或群体对该行为的支持与否,社会环境的影响在此得以凸显。其三是知觉行为控制(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反映的是个体对自己能否成功执行该行为的信心程度。TPB 在教育技术接受度的研究领域应用广泛,对于分析英语职前教师面对 AI 训练工具时的态度与行为意图之间的关系具有很高的适用性,能为深入理解教师相关行为提供有效理论支持。
2. 影响英语职前教师使用AI 训练的因素分析
2.1 态度(Attitude)
态度作为个体对某一行为持积极或消极看法的心理倾向,在英语职前教师对待 AI 训练工具的问题上,受多种因素影响。认知水平方面,教师对 AI 技术的理解程度越高,便越容易形成正向态度,因为深入的认知能让他们更清晰地看到 AI 训练工具的优势与潜力。使用体验同样关键,良好的操作体验和显著的学习成效会增强其对 AI 训练的认可,当教师在使用过程中感受到便捷且看到自身能力的提升,自然会更倾向于接纳。教学价值认同也是重要因素,若英语职前教师认为 AI 有助于提升教学效率和学生参与度,那么他们会更倾向于积极使用。不过,研究显示,多数英语职前教师虽对 AI 持开放态度,但对其具体应用场景仍存在一定疑虑,特别是在如何将其有效融入传统教学模式方面,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态度的进一步积极转变。
2.2 主观规范(Subjective Norm)
主观规范反映的是社会环境对个体行为选择的影响,在英语职前教师是否愿意使用 AI 训练工具这一问题上,来自多方面的压力起到了关键作用。教师教育者的态度是重要因素之一,如果指导教师鼓励使用AI 并将其纳入课程内容,职前教师更容易接受,因为教师的引导和示范作用会让他们觉得使用 AI 是一种合理且必要的行为。同伴影响也不容忽视,同龄人之间的交流与示范作用会影响其行为选择,当身边的同学积极使用并分享良好体验时,会激发他们的使用意愿。此外,制度支持同样重要,高校是否提供相关资源、培训和政策激励,是决定其行为意图的重要因素。
2.3 知觉行为控制(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
知觉行为控制指个体对执行某项行为难易程度的自我评估,这一因素直接影响英语职前教师使用 AI 训练工具行为意图的强度。技术能力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教师是否具备足够的数字素养和操作技能,会影响他们对使用 AI 训练工具的信心,若缺乏相关技能,会觉得操作困难。资源可得性也至关重要,是否有稳定的网络环境、设备支持和软件访问权限,决定了他们能否顺利使用。时间与精力分配同样不容忽视,英语职前教师往往面临繁重的学业任务,能否在其中合理安排时间用于 AI 训练,影响着他们的实际使用情况。
3.AI 训练对未来教学行为目的的影响机制
英语职前教师在师范教育阶段使用 AI 训练工具的经历,不仅提升其教学技能,更深刻影响其未来教学行为的目的与策略。首先,AI 训练促使职前教师接触个性化学习、数据驱动教学等新型理念,推动其从“知识传授者”向“学习引导者”转变,更加关注学生自主学习和技术整合能力的培养。其次,在教学策略方面,AI 工具支持虚拟课堂、语音识别、自动批改等功能,使职前教师在实践中掌握技术辅助教学的方法,从而在未来课堂中更倾向于采用创新性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与互动性。最后,通过 AI 训练积累的技术经验增强了职前教师的职业信心,提升了其对未来教学环境的适应能力和自我效能感,进而形成积极的教学行为意图。
4. 实证研究设计与数据分析
为验证上述理论框架的有效性,笔者对某省属师范大学的 120 名英语职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内容涵盖 TPB 的三个核心变量(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以及其使用 AI 训练工具的频率和未来教学行为意图。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态度与行为意图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0.62, p<0.01⟩ ),表明积极的态度有助于增强使用意愿;主观规范对行为意图具有中等程度的正向影响( β=0.41 ),说明社会支持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而知觉行为控制成为最强预测变量( B=0.53 ),凸显个体对自身能力的感知在行为决策中的关键地位;此外,使用频率与未来教学意图之间也呈现显著关联( p<0. 05 )。总体来看,在影响英语职前教师使用 AI 训练及其未来教学目的的因素中,知觉行为控制起着主导作用,其次是态度和主观规范。
5. 建议与对策
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促进英语职前教师更好地接受并运用 AI 技术进行训练与教学 : 第一,高校应加强技术培训与课程整合,通过开设专门的 AI 教育技术课程,提升职前教师的数字素养,并将 AI 训练工具有机融入英语教学法、实习指导等专业课程中,帮助其构建系统的应用框架。第二,学校管理者应营造良好支持环境,提供稳定的网络、设备和技术支持平台,同时营造鼓励技术创新的教学文化氛围,例如设立“AI 教学实践小组”,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协作。第三,应注重增强个体效能感,通过案例教学、模拟演练等方式提升职前教师的操作熟练度与自信心,降低其对 AI 技术的焦虑与畏难情绪。
结语
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深刻改变教育生态,英语职前教师作为未来教学的主力军,其对 AI 训练工具的接受与使用情况,直接关系到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本研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系统分析了影响英语职前教师使用 AI 训练及其未来教学行为目的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
参考文献
[1] 金立 . 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英语教师的机遇与挑战 [J]. 海外英语 ,2020,No.414(02):161-162+172.
[2] 李世瑾 , 顾小清 . 中小学教师对人工智能教育接受度的影响因素研究[J]. 现代远距离教育 ,2021,No.196(04):66-75.
[3] 戴 立 益 . 人 工 智 能 助 推 教 师 教 育 模 式 变 革 [J]. 中 国 高 等 教育 ,2021,No.678(20):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