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低年级趣味化作业设计与应用效果研究

作者

杨红杰

泸西县中枢镇新华小学 652499

一、引言

“双减” 政策的核心在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同时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对于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而言,作业作为连接课堂与生活的重要纽带,其设计合理性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低年级学生正处于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阶段,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对枯燥的重复练习易产生抵触情绪。因此,将趣味元素融入作业设计,打破传统作业的单一形式,成为适应 “双减” 要求、契合低年级学生认知规律的重要举措。目前,部分小学数学低年级作业仍存在形式固化、内容与生活脱节等问题,如何通过系统化的趣味化作业设计,在减量的同时实现提质,是当前教学实践中亟待探索的课题。

二、实施策略

为实现小学数学低年级作业的趣味化设计与有效应用,需结合学生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从素材选取、任务规划、场景融入到成果反馈形成连贯的实施路径,确保作业既有趣味性又具实效性。

(一)挖掘生活素材,搭建趣味认知桥梁

从学生日常生活场景中选取作业素材,是实现趣味化设计的基础。教师可聚焦学生熟悉的家庭环境、校园活动、社区场景等,提炼其中蕴含的数学元素,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象的生活情境。

例如,在认识 “数量” 时,设计 “家庭物品清点员” 系列作业:第一阶段让学生数一数家中不同类型的餐具数量,如盘子、碗、勺子各有多少个,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图、贴纸等)记录结果;第二阶段拓展至统计玩具数量,引导学生对积木、玩偶等进行分类计数,制作简易统计表。在学习 “图形” 时,布置 “校园图形寻宝” 任务,除了让学生寻找操场、教室中隐藏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还可设计“图形拼图大赛” 延伸活动,要求学生用找到的图形拼成创意图案,并拍照或画图记录。同时,在社区实践层面,设计 “超市购物小达人” 作业,让学生在家长陪同下逛超市,观察货架上商品的包装形状,比较不同规格商品的数量差异,用数学语言描述购物过程。

(二)设计阶梯任务,构建趣味探究脉络

在确定素材后,需将其转化为具有阶梯性的趣味任务,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究。任务设计应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每个任务环节都设置明确的小目标,且环节之间存在逻辑关联,形成连贯的探究脉络。以 “超市购物” 素材为例,第一阶段任务为 “商品价格认读”,让学生在家中模拟超市场景,认读玩具商品的价格标签;第二阶段任务为 “简单购物计算”,给定一定数量的 “虚拟货币”,让学生挑选两种商品并计算总价;第三阶段任务为 “购物计划制定”,让学生根据家人需求,规划一次不超过指定金额的购物清单。每个任务环节可融入游戏化元素,如完成第一阶段任务可获得 “购物小能手” 贴纸,累积一定数量贴纸可兑换小奖励。同时,任务难度的提升需控制在学生可接受的范围内,确保多数学生能在自主探究或少量帮助下完成,避免因难度过高而丧失兴趣。通过阶梯任务的设计,让学生在持续的成功体验中保持探究热情,同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步巩固数学知识,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融入多元场景,拓展趣味应用空间

将趣味化作业延伸至多元场景,打破课堂与生活的界限,能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中应用数学知识。除了家庭和校园场景,还可拓展至自然观察、社会体验等场景,设计具有开放性的作业形式。例如,在学习 “时间” 相关知识后,布置 “我的一天时间轴” 作业,让学生在周末记录自己起床、吃饭、玩耍、学习的时间,并制作成时间轴;在认识 “长度” 时,开展 “户外测量小达人” 活动,让学生用步长、跳绳等工具测量小区道路长度、树木高度等,并与家人分享测量结果。在不同场景中,可鼓励学生采用多样化的作业完成方式,如与家人合作、小组互助等,增强作业的互动性。同时,教师可借助家长资源,引导家长参与作业过程,如协助学生记录户外测量数据、共同完成家庭时间轴制作等,形成家校协同的趣味学习氛围。通过多元场景的融入,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在生活各方面的应用价值,进一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创新反馈形式,强化趣味学习体验

科学合理的反馈是提升趣味化作业应用效果的关键环节。反馈形式应摒弃传统的单一评价模式,采用更具互动性和激励性的方式,让学生在反馈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改进方向。对于学生完成的作业,教师可组织 “作业分享会”,让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成果,如讲解 “家庭物品清点” 的记录方式、分享 “校园图形寻宝” 的发现等,其他学生进行互评,教师给予针对性点评;对于实践性作业,可制作 “趣味成长档案”,将学生不同阶段的作业成果进行整理,如 “时间轴” 作业的进步变化、“测量小达人” 的成果积累等,让学生直观看到自己的成长。此外,还可设置多样化的奖励机制,如颁发 “创意作业奖”“积极参与奖” 等,结合贴纸、小文具等实物奖励,激发学生的持续参与热情。在反馈内容上,不仅关注知识的正确性,更重视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的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和合作能力,让反馈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助力。

三、结语

“双减” 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低年级趣味化作业设计,是对传统作业模式的革新,更是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体现。通过挖掘生活素材、设计阶梯任务、融入多元场景、创新反馈形式的连贯实施,既能有效减轻学生负担,又能激发学习兴趣,让数学学习真正走进生活。这一过程需要教师持续探索与实践,不断优化作业设计,使趣味化作业成为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数学素养发展的重要载体,为低年级学生奠定坚实的数学学习基础。

参考文献

[1] 瞿婧祎。小学数学低年级趣味化作业的设计与实践研究 [J]. 基础教育论坛,2024(3):45-48.

[2] 濮梓轩. “双减” 背景下低年级数学生活化作业的实施路径 [J].小学教学参考,2024(7):32-35.

[3] 缪语桐。趣味化作业对提升小学数学低年级学生学习兴趣的实践探索 [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24(2):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