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的研究
符海杰
广东省云浮市云安区云安中学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培养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保障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形成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方面来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是实现知行合一教育目标的有力保障。所以,在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不仅契合如今的课程改革要求,更是为学生未来的学习与生活铺垫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一、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意义
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堂上,融入思政教育,是“立德树人” 根本任务的重要路径,对学生全面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从育人目标上来说,体育课程能够锻炼学生强健的体魄,通过将思政元素融入其中,还能够培养学生形成坚忍不拔的品质,强化学生的规则和纪律意识。同时,这种教学模式,还能够打破学科之间的知识壁垒,拓宽思政教育的实施路径,促使学生在体育实践中,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形成优秀的品格意识。
二、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有效途径
(一)以课程内容为载体,有效融入思政教育元素
高中体育课程不仅包含运动技能的传授,还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1]所以,体育教师在融入思政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先充分地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将这些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促使学生在体育课程的学习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政教育,实现 “如盐在水、有味无痕” 的育人效果。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构建起一个完整科学的思政融合体系,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培养,促使学生在掌握体育技能的同时,实现精神层面的成长。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跨栏跑”这一内容时,可以从中挖掘出不抛弃、敢于面对困难的思政教育元素,在课堂教学中,将这些元素进行有机地融合。例如,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详细讲解跨栏的技术动作与节奏控制,并结合“跨越障碍”的特点,培养学生形成直面困难的勇气。通过这种将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的教育方式,实现的教育和德育的有机统一,有效地优化了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思政教育效果。
(二)以实践教学为平台,强化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实践是体育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也是融合思政与体育教学的有效方式。通过实践教学, 学生可以亲身体验思政教育的内涵和价值,从而深 化对思政理念的理解和认同。[2] 所以,在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多样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实践,促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将抽象的思政理念转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实现思政教育实现从 “说教式” 到 “体验式”的高效转变。
在设计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紧密地贴合教材要求,使教学过程的思路更加清晰,教学方式更加高效。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体操动作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些教材中的双人体操动作。在这一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自主的实践与体验中,形成相互信任,彼此支撑的凝聚力和责任感。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设计比赛展示环节,引导学生以两人小组为单位,展示自己所练习的体操动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落实公平公正的理念,对学生进行评价。此时,教师能够充分地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将公平、诚信的思政要素,融入学生的实践之中。
(三)以评价机制为引导,促进思政教育持续融入
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教师检验思政教育融入效果的有效途径。在融合思政教育的课程中,教师可以构建起科学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机制,检验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并将思政目标也纳入评价考核之中。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参考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构建起科学的评价体系。比如,在“篮球”教学中,教师除了需要评价学生对篮命中率、战术执行能力等技术的掌握情况之外。还需要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团队精神和抗压能力,提高评价的全面性和科学性。这样的评价方式,既能够帮助学 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又能够引导他们调整学习策略,更好地实现体能提升和思政教育的融合。[3]
综上所述,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是推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在融合思政教育的过程中,不仅优化了学生的学习体验,还体现出了体育课堂教学的内涵,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应注重教学内容及方式的创新,充分发挥体育特有的育人功能。同时,通过不断地探究与实践,切实提高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以形成对学生的全方位教育。
参考文献:
[1] 钟 旦 央 . 高 中 体 育 教 学 与 思 政 教 育 融 合 路 径 探 究 [J]. 体 育 世界 ,2024,(09):99-101.
[2] 葛晓红 . 高中体育课程思政一体化教育探索 [J]. 体育视野 ,2024,(16):68-70.
[3] 马 玉 龙 . 思 政 教 育 融 入 高 中 体 育 教 学 的 有 效 路 径 分 析 [J]. 高考 ,2024,(19):167-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