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谈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感恩教育

作者

张亚男

双辽市兴隆镇中心小学校 136421

引言

在语文教学环节有效融入感恩教育相关内容,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语文教材的整合、挖掘感恩教育元素,为语文教学顺利开展提供必要支持。语文教学可以为感恩教育提供天然载体,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导向之下,使学生有相对的情感共鸣,为其感恩意识和综合素养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1 当前小学语文感恩教育现状分析

1.1 感恩教育和语文教学融合度欠缺

某些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更加关注文本字词的理解,对于段落进行僵化分析,体现的是一种工具性的目标。但是对于文本背后的情感价值和德育内涵,并没有充分挖掘和整合利用。例如,在《游子吟》教学环节,往往只是针对“慈母手中线”的字词进行释义,让学生掌握诗歌韵律,但并没有充分挖掘“临行密密缝”中所蕴含的伟大的母爱和浓厚的感恩情感。也没有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实际,对于其中的亲情进行充分理解,未能实现感恩意识的表达,由此导致感恩教育和语文教育教学存在脱节情况。

1.2 感恩教育形式较为单一,缺乏实践转化

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和感恩教育中,通常情况下是通过讲解或者情感教育的模式,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地接受状态。在内心层面,并没有生发出主动探究和主动感恩的意识,未把感恩意识转化成实践行动,所导致的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例如,在针对《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环节,并没有设计相应的实践活动,如为身边人做一件小事。由此导致学生往往在感恩的理解层面只是在理论上,并没有把相应的理论认知转化成自身的行为习惯和实践行动。由此导致感恩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

1.3 学校和家庭感恩教育未协同,不能发挥合力作用

在感恩教育环节,要想体现出感恩教育的根本价值,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参与,实现融会贯通,在协同推进的前提下,呈现出合力作用。但是某些家庭往往在感恩教育的重视程度方面相对来说比较低,存在着比较典型的溺爱式教育,使得学生并没有相对应的感恩意识和感知行为。学校方面和家庭也没有进行及时沟通,未能确立良好的沟通机制,没有形成合力作用。感恩教育的整体效果受到严重影响。

2 语文教育中感恩教育的实施策略

2.1 充分挖掘教材内涵,深化文本情感共鸣

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环节,要想确保感恩教育的根本价值得到充分体现,需要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对文本深入理解,有效挖掘,体现出情感共鸣。让学生深入其中,使其在朗读课文或者在语音语调中充分感受文本情感,使其具备感恩意识。例如,在《秋天的怀念》内容的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其中的思想情感,进而培养其情感共鸣和感恩意识。让学生重读“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在一块好好活,好好活’”,在让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中,体会母亲对儿子的鼓励和心疼。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联想自己父母对自己的付出,使其感恩之情得到有效激发。同时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情境创设形式,或者让学生角色扮演,融入相对应的文本情境和情感体验之中。例如,在《小公鸡和小鸭子》的课文教学环节,让学生们分别扮演小公鸡和小鸭子,模拟小公鸡帮小鸭子捉虫等相关情节,在互动之中使其感受到感恩的内涵,理解互助之恩。从而在升华文本情感共鸣的前提下,使得感恩教育效果得到深化。

2.2 拓展课外阅读,丰富感恩认识

在语文教学环节,要想确保感恩教育呈现出更加良好的成效,教师要在课外阅读方面要有效优化,整合各类资源,实现课内外的有效衔接和融会贯通,从而有效提升感恩效能。例如,在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以及短篇故事《感恩的小松鼠》中,可拓展感恩教育资源,加强和课文中的相关感恩主题课文的有机结合,在课内外的协调推进和资源的拓展完善中,使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一步积累自身的感恩素材。同时也可以组织学生通过感恩故事分享会及感恩征文比赛等相关形式,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实现阅读的感悟分享和读写结合,讲述自己身边的感恩故事,以此确保学生把文本的认识以及资源的丰富作为切入点,进一步和自身的生活实际有效联系,为其感恩意识的激发和感恩之情的强化奠定坚实基础。

2.3 有效设计实践活动,强化感恩的行为转化效果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也要突破课堂的限制,进一步通过实践活动使感恩教育转化成为实践行为,从而培养学生的感恩行为和道德品质,为其全面发展提供必要支持。教师在教学完《慈母情深》之后,可以设计感恩行动小任务,让学生回家为妈妈洗一次脚,或者给爸爸写一句感谢的话。通过感恩意识的实际行动转化,确保学生的感恩行为得到有效强化。又如,在《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学习完毕之后,教师可以开展班级互助日活动,有效引导学生帮助其他同学解决学习或生活上的困难。在具体的实践行动之中,使学生把感恩意识转化成为实际行动,使其感恩意识和综合能力得到显著增强。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环节,教师要高度关注感恩教育的有效融入,进而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必要的前提。在具体教学环节,教师要对感恩教育素材有效整合,让学生通过课堂感受、课外阅读以及实践活动,把感恩意识融入自身的生活行动和行为习惯之中,为促进学生感恩行为的优化、感恩效果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李萌梦 .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学中感恩教育的渗透策略 [J]. 基础教育研究 , 2023(12): 34-36.

[2] 张雪乐 . 小学语文文本教学与感恩教育的融合实践 [J]. 语文教学通讯 , 2024(05): 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