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动画中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表达
陈仁波
湖北文理学院
一、引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世代流传下来的文化瑰宝,其中蕴含着厚重的历史记忆,厚重的文化内涵,深厚的精神价值。而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非遗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困境和问题,如:如何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非遗文化当中?如何在非遗展现的同时达到传承的目的?以上种种因素都要求非遗尝试创新思维,在新时代下做出重大突破与转变。作为新式传播手段的数字动画正好符合了非遗创新表达的需求,用数字动画来对非遗进行活化性展示能够让非遗更加形象地呈现在大众眼前,从而更好地传达出非遗的精神和内核。
二、数字动画与非遗文化的内涵与价值
(一)数字动画的内涵与特点
数字动画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制作的动画,将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以及动画设计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巧进行综合运用来达到特定的效果。
数字动画能用更多的色彩、更真实的图像、更美妙的声音,让看不见、摸不着的概念、语无伦次的东西都真实地呈现在你面前,使人看清楚了再了解或接收它。数字动画可以运用交互式技术,让观众参与到动画作品的创作、展示与赏析之中,感受前所未有的新鲜感和感染力;另外,数字动画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被人类广泛的接收,穿越时空范围广袤的世界向人们讲述世间的芸芸万物。
(二)非遗文化的内涵与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各民族世代相传、被认为是各个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各种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以及以这些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物质文化和场所。
非遗文化见证着历史的延续和发展过程以及各时期的特点,对于研究历史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资料。非遗文化是民族文化珍宝,非遗文化承载着一个民族的精神价值,在传承非遗文化的过程中能增强民族归属感和凝聚力。非遗文化包含了音乐、舞蹈、戏剧、美术、手工艺等众多艺术门类,具有独到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
三、数字动画在非遗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一)记录与保存非遗文化
数字动画可以记录下非遗文化的表演形式、制作技艺和文化内涵等,形成数字化档案,能够长久保存,并且利于复制传播、共同享用,防止非遗文化因为年代久远以及传承人的流失而导致失传。例如:利用数字动画技术将濒临失传的某些传统舞蹈和戏剧的全部表演过程一一完整记录下来,把它们的动作、表情、服饰等情况展现出来,这样不仅可以留给后人极为宝贵的资料,而且有利于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艺术成果。
(二)扩大非遗文化的传播范围
数字动画借助互联网、微信、微博等多种形式进行传播,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空间与时间限制,非遗文化传播范围更广,速度更快。数字动画也极大地增加了人们的非遗文化认同感。例如:不少以非遗文化为主题创作的数字动画作品被放置于网络上供人浏览,在网友间有着很大的反响,获得大家的称赞,在互联网上拥有超高人气,在不经意间提高了非遗文化的关注度及影响力。
四、数字动画在非遗文化创新表达中的应用
(-) 融合非遗元素进行动画创作
创作者可以把非遗文化里的东西,比如传统的图案、色彩、造型、故事等等放到动画角色身上、场景上以及情节当中,使动画富有自己的文化特性以及民族文化,比如像电影《大鱼海棠》就是用大量的中国古建建筑和非遗文化的元素,包括有福建土楼、传统服装、民间传说等营造了一个中国文化的大世界,给人一种非常神奇的感觉,感受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运用数字技术展现非遗文化的魅力
数字技术能够推动非遗文化的创造性发展,在此基础上能够利用包括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三维建模在内的多种形式转化非遗文化静态展示为动态展示,有利于人们对非遗文化内容有更深刻的体验与认知。如一些博物馆运用虚拟现实技术,使观众置身于非遗文化的制作或表演中,以使观众更好的感受非遗文化的氛围并增加参观者的参与感与体验感。
五、数字动画中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表达的案例分析
(一)《江海渔童之巨龟奇缘》与《雄狮少年》
这两部国产动画电影站在现代化角度回看传统优秀文化,用动画的形式展现了中国的剪纸、狮舞等非遗文化,《江海渔童之巨龟奇缘》运用了剪纸这一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影片的元素之一,运用精致的画面以及情节来展现剪纸的美;《雄狮少年》运用了大岭下的狮舞作为影片的重要素材,将非遗狮舞的精神以及表演的意蕴展现在大众面前,引发了人们对非遗的重视与喜爱以及对非遗文化进行传承的想法。
(二)《安亭药斑布》的“药斑龙”辰宝与《辰宝与龙珠》小动画
上海非遗“安亭药斑布”研制出龙年“药斑龙”辰宝与辰辰,以及与小叮当同名的《辰宝与龙珠》动画片是数字动画与非遗文化的完美融合。动画面神物“药斑龙”辰宝身穿自己手工印制龙纹的衣服,是典型的华夏生肖+中药文化的巨大融合。小动画讲述着龙仔辰宝由蛤蟆变飞龙的过程,画面憨态可掬,动作轻盈飘逸,配以中国古典的琵琶音乐,用数字的艺术再现了穿越千年的中国非遗——药斑布的魅力。动画中的这些变化是线上的转变为数字化,以前是线上,现在则是虚拟世界。以这种前沿科技向大众展示传统非遗的价值,并赋予其新的生命力,正是在为非遗插上发展的翅膀。
六、数字动画在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表达中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一)面临的挑战
数字动画制作有技术、人才的要求,在数字动画在非遗文化中运用时,由于相关领域的技术和人才较为匮乏,影响了数字动画制作水平以及非遗文化的推广。还有些人在数字动画创作中未能正确领悟到非遗文化的含义和价值所在,使得动画作品缺少文化底蕴及民族特色。
(二)对策建议
加大数字动画技术研发力度,培养一批懂得数字动画技术又懂得非遗文化的专业人才,在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表达方面发挥技术引领与人力保障的作用。创作者要加强对非遗文化的了解学习,在非遗文化创作研究上发挥充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善于把非遗文化内涵价值熔铸到动画中,努力让动画作品具有厚重的文化积淀与鲜明的民族特色。
七、结论
数字动画对于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表达有着新的路径和方式,能够让非遗文化更为直观、生动、交互地被广大人民群众知晓并参与到非遗文化的传承中去,让非遗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承与发扬光大。与此同时,数字动画要想用于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表达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难题,在这种情况之下,亟待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人士不断地努力,加快科研技术的发展,加大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大非遗文化的内涵发掘力度,扩大非遗文化传承的资金来源渠道,从而使得数字动画能够更多运用到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表达当中去,助力非遗文化在新时代下焕发更多的生机活力。
参考文献
[1] 许倩芸 . 数字动画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 [J]. 盐城工学院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23,36(01):80-82.
[2] 罗政府 , 邓竹宏 . 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铜梁龙舞的动漫形式传承与传播[J]. 新传奇 ,2024,(29):95-97.
[3] 万波 , 熊必成 . 新媒体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漫化传播研究 [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0,16(18):18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