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智能化研究

作者

张运伟

身份证:372922199105186512 272000

引言

水利工程具有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技术复杂度高、参建方众多、受自然环境影响显著等特点,其施工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长期以来,我国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主要依赖人工经验、纸质文档和二维图纸,管理模式粗放,信息传递链条长,决策滞后,难以实现对工程全要素、全过程的动态、精准控制。随着“新基建”和“数字中国”战略的深入推进,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深刻变革着各行各业。在此背景下,将智能化技术深度融合于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构建全新的智慧化管理模式,已成为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研究旨在系统梳理智能化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现状,探索其实现路径与关键支撑,并分析其面临的挑战,以期为推动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提供理论支持。

一、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面临的挑战

传统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模式在新时代背景下面临诸多严峻挑战。首先,信息协同效率低下,多方主体间易形成“信息孤岛”,导致信息失真、延迟,影响决策质量。其次,过程管控动态性不足,面对复杂多变的现场环境,传统管理难以实现对进度、质量、安全的实时监控,纠偏成本高昂。再次,风险预判与预警能力薄弱,依赖经验而非科学量化手段,难以做到防患于未然。最后,资源优化配置困难,难以根据现场变化实时调整,易造成浪费或短缺,影响工程整体效益。

二、 智能化技术在施工管理中的核心应用(一)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集成应用

BIM 技术是项目信息的数字化载体,它超越了传统三维模型的范畴,成为一个包含几何信息、物理信息、规则信息的数据库。在水利工程中,BIM 可用于可视化设计、碰撞检查、施工模拟(4D 进度模拟)、工程量精确计算(5D 成本管理)等。通过BIM 模型,各参建方可基于统一的平台进行协同工作,有效解决了设计变更频繁、专业冲突等问题,为精细化施工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物联网(IoT)驱动的实时感知

通过在施工现场部署大量的传感器、摄像头、GPS 定位设备、无人机等物联网终端,可实现对人员、设备、物料、环境的全面感知。例如,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大坝混凝土的内部温度、应力应变,确保浇筑质量;通过智能安全帽实时追踪人员位置,进行安全预警;通过无人机定期巡检,获取高精度的地形地貌变化数据。物联网技术将物理世界的施工活动转化为可供分析的数据流,实现了对施工现场的“透明化”管理。

(三)大数据与人工智能(AI)的深度赋能

物联网和业务系统产生的海量数据,通过大数据平台进行汇聚、存储和处理,再利用人工智能算法进行分析和挖掘,可以释放巨大价值。AI 算法能够对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进行分析,实现智能进度预测、成本偏差自动识别、安全风险智能预警(如通过图像识别识别未佩戴安全帽等违规行为)、以及施工方案的智能优化等。这使项目管理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大幅提升了决策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四)数字孪生(Digital Twin)的终极应用

数字孪生是物理实体在虚拟空间中的数字化镜像,它通过实时数据驱动,能够与物理实体全生命周期同步演化。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可以构建与实体工程1:1 对应的数字孪生体。管理者可以在虚拟世界中模拟施工全过程,预测不同施工方案下的影响,进行 拟演练。在施工阶段,数字孪生体能够接收来自物联网的实时数据,动态反映施工现场的真实状态,实现对施工进度、质量、安全的“孪生映射”与“虚实联动”,为管理者提

供一个“上帝视角”的决策支持平台。

三、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智能化体系构建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智能化体系的构建,旨在实现全要素、全过程的动态闭环管理。该体系以物联网设备为基础,全面采集人员、机械、环境、物料等现场数据,构建项目级“数据底座”。分析层以 BIM 模型为可视化载体,融合大数据与 AI 算法,对数据进行清洗、挖掘,通过4D/5D 模拟、风险预警等模型将数据转化为洞察。决策层基于这些洞察辅助管理者进行科学决策,甚至实现自动决策。执行层通过信息化平台将指令精准下达到各单元,调度生产要素。反馈层则将执行结果再次采集,形成“反馈-调整”的持续优化闭环,推动管理过程自我完善与持续改进。

四、 面临的挑战与展望

尽管智能化前景广阔,但在水利工程施工 管理中的大规模应用仍面临一些挑战:(1)标准化与数据壁垒:不同厂商、不同系统的数据格式和接 ,形成新的“数据孤岛”。亟需建立统的数据标准和交换协议。(2) 统高度依赖数据,施工现场涉及大量敏感信息,如何保障数据在采集、传输、存储 个不容忽视的问题。(3)高昂的投入与复合型人才短缺:智能化系统的研发、 的资金投入。同时,既懂水利工程专业知识,又掌握信息技术和数据分析的复合型人才严重短缺,制约了智能化技术的落地应用。

展望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成本的降低,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智能化将呈现以下趋势:一是技术集成度更高,BIM、IoT、AI、数字孪生等技术将深度融合,形成一体化的解决方案。不再是单一技术的零散应用,而是构建一个数据互通、模型联动、智能协同的复杂系统。二是应用场景更广,智能化将从单个项目、单个阶段向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延伸。覆盖从规划、设计、施工、运维到报废的各个环节,实现数据资产的持续积累与价值挖掘。三是管理理念更先进,智能化将推动水利工程管理从“管控”向“服务”和“赋能”转变。管理者将从繁琐的监督工作中解放,专注于战略决策与价值创造,最终实现水利工程“更安全、更高效、更绿色、更智能”的建设目标。

五、结论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智能化是顺应时代发展、 破解行业难题的必由之路。它并非简单技术的堆砌,而是一场涉及管理理念、组织架构、业务流程 刻变革。通过BIM、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及数字孪生等核心技术的综合应用,构建 反馈”的智能化闭环,能够有效提升水利工程的协同效率、过程管控能力和风险预判水平, 细化、科学化、智慧化转型升级。尽管面临标准化、数据安全、人才等方面的挑战,但随着技术的持续进步和行业的共同努力,一个更加智能、高效、可持续的水利工程建设新时代正向我们走来。

参考文献

[1] 陈亚平.人工智能在农业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途径探究[J].农业工程技术,2023,43(14):62-63.

[2] 原雪,宋兵.从《水利工程管理与施工技术》看“互联网+智慧水利”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人民黄河,2024,46(01):170-171.

[3] 白成伟, 尹艳丽. 基于“互联网+智慧水利”的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3,13(11):193-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