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探究
董晓红
重庆市合川中学
引言
初中数学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不仅承担着传授数学知识的任务,更肩负着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抽象思维、问题解决能力等核心素养的使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教学应立足学生发展需求,注重知识与能力的融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形成终身学习所需的数学素养。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仍沿用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课堂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对学生个体差异关注不足,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迷、知识吸收效率低下,难以实现“减负增效”的教学目标。因此,如何突破传统教学瓶颈,构建兼顾知识传授与素养培养的高效课堂,成为当前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一、精准实施分层教学,兼顾学生个体差异
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思维方式存在天然差异,若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必然导致基础薄弱的学生跟不上进度,而学有余力的学生难以获得进一步提升。分层教学以“因材施教”为核心,通过精准把握学生学情,为不同层次学生制定差异化教学目标、内容与评价标准,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最近发展区”内高效学习。
在教学实践中,分层教学的实施需遵循“动态评估—分层设计—精准落实”的流程。首先,教师需通过课前测试、课堂观察、作业分析等方式,对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习惯进行全面评估,将学生划分为基础层、提升层、拓展层三个层次,且层次划分需保持动态调整,避免学生产生标签化心理。
例如:以《一元二次方程的分解》教学为例,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可设计差异化教学方案:基础层:教学目标聚焦“掌握因式分解的基本方法,能正确分解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提升层:教学目标设定为“熟练运用多种因式分解方法解决复杂方程,能通过分解因式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拓展层:教学目标定位为“探究因式分解在实际问题中的综合应用,能结合方程思想解决复杂数学问题”。通过分层教学,不同层次学生均能获得适合自身的学习任务,既避免了基础层学生因任务过难产生挫败感,也防止了拓展层学生因任务过易陷入“无效学习”,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二、开展项目化学习,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核心素养的核心,而传统“碎片化”的知识讲解难以让学生形成系统的思维框架。项目化学习以真实问题为驱动,将数学知识融入具体项目任务中,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完成任务,在过程中构建知识体系、发展思维能力,实现“做中学、思中学”。
项目化学习的设计需紧扣“生活化、实践性、探究性”原则,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场景结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价值。以“多元一次方程组”教学为例,传统教学中,学生常因解题步骤繁琐、与实际生活脱节而产生畏难情绪。对此,可设计“校园义卖利润核算”项目,通过项目化学习,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主动构建知识的“研究者”。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多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更学会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有效370
培养了逻辑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
三、强化自主学习引导,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
自主学习是高效课堂的核心特征,只有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才能真正实现知识的内化与能力的提升。初中阶段是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需通过创设适宜的教学环境、搭建互动平台、给予积极反馈,引导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一)创设生动课堂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前提。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生活情境、游戏情境、问题情境等,让数学课堂更具吸引力。例如,在“轴对称图形”教学中,教师展示故宫建筑、剪纸艺术、蝴蝶翅膀等图片,让学生观察“对称”的美感;再组织“折纸找对称轴”游戏,让学生通过折叠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纸片,自主发现不同图形的对称轴数量,在动手操作中激发学习兴趣。
(二)搭建小组合作平台,促进互助学习
小组合作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方式。教师需合理划分小组,明确分工(如组长负责组织讨论、记录员负责整理思路、发言人负责展示成果),避免“少数人主导、多数人旁观”的现象。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教学为例,教师让小组通过“剪拼法”“推理法”验证定理:部分学生将三角形三个角剪下拼合为平角,部分学生通过平行线的性质推导内角和,小组内成员相互交流思路,弥补个体思维的局限性。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自主验证了定理,还学会了倾听与表达,提升了合作学习能力。
(三)给予个性化反馈,增强学习信心
教师的反馈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对于学生的提问与作业,教师需避免“对 / 错”的简单评价,而是采用“过程性反馈”,肯定学生的优点,指出改进方向。例如,学生在求解“一元一次方程”时,若因移项符号错误导致结果出错,教师可反馈:“你能正确找到方程中的未知数与常数项,步骤很清晰!如果在移项时注意‘变号’(如将‘ +3: ’移到等号右边变为‘-3’),结果会更准确,再试试吧!”。个性化反馈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增强学习信心,进而更主动地投入学习。
结语
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师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策略。通过精准分层教学兼顾个体差异、开展项目化学习培养思维能力、强化自主学习引导激发内在动力、优化课后情境延伸教学效果,不仅能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更能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在未来教学中,教师还需持续关注学生的发展变化,不断探索更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方法,让初中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成长与进步的舞台。
参考文献
[1] 姚春玲 . 新课标下初中数学问题课堂建设的几点看法 [J]. 数学大世界 ( 上旬 ),2025,(02):36-38.
[2] 翁丽芸 . 初中数学项目化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策略探索 [J]. 数理天地 ( 初中版 ),2024,(24):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