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层林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研究

作者

王运清

宁乡市回龙铺镇人民政府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410606

一、基层林业管理的重要性

(一)生态保护层面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核心,对生物多样性、水源涵养、防风固沙和空气净化至关重要。基层林业管理通过保护林地、培育森林和生态修复工作,直接参与生态系统维护和重建。植树造林活动能提升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日常巡查和管护森林资源,防止破坏行为,为野生动植物提供良好栖息地,确保生态稳定和平衡。基层林业管理是维护生态安全和保护自然环境的关键防线。

(二)经济发展层面

林业产业是绿色经济的关键部分,基层林业管理为其提供重要支持。科学规划资源开发,引导林农发展特色经济林和林下产业,拓宽收入,助力乡村振兴。基层林业管理还推动林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融合,开发新业态如森林旅游和康养,创造就业,促进林区经济增长。此外,规范木材加工和林产品深加工产业,提升林业产业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可持续发展。

(三)社会稳定层面

林业政策稳定和林业产业升级对农林利益至关重要,基层林业部门通过实施林业惠民政策,如生态补尝和林业补贴,保障林农经济权益,提升生活水平,增强对林业发展的信心。在解决矛盾纠纷时,利用政策稳定延续性对外理林地边界,特别是遇到政策性林地征收方面至关重要。

二、基层林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体制机制方面

基层林业管理体制面临权责不明确、部门职能交叉和管理空白问题,导致管理效率低下和政策执行不力。统一政策难以适应地方实际,缺乏灵活性,影响政策效果。

(二)技术与设备应用方面

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受阻,合作机制不完善导致新技术难以转化为生产力。同时,基层从业者对新技术接受度低,缺乏积极性,影响技术应用。设备方面,基层林业管理部门设备陈旧,特别是在监测和病虫害防治方面,信息化、智能化设备不足,监测手段落后,难以有效应对林业灾害,影响管理效率和质量。

(三)人才队伍建设方面

基层林业专业人才短缺,工作条件艰苦和待遇低导致难以吸引高校毕业生。现有队伍结构不合理,老龄化严重,年轻人才少。培训体系不完善,内容与需求脱节,方式单一,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影响知识更新和技能提升,限制了管理水平的提升。​

(四)资金投入与保障方面

基层林业管理主要依赖政府拨款,社会资金参与少。林业建设任务加重,财政资金不足,影响项目开展。资金使用缺乏规划和监督,存在浪费和挪用,效率低。基层林业管理部门对资金绩效评估不够重视,难以发现和解决问题,导致资金配置不优,加剧资金困境。

三、基层林业管理的改进策略

(一)优化管理体制机制

明确各部门在基层林业管理中的职责,建立健全部门间协调联动机制。通过制定详细的职责清单,划分不同部门在林业资源管理、生态保护、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具体职责,避免职能交叉与空白。同时,搭建部门间信息共享与沟通平台,定期组织联席会议,加强部门间的协作配合,形成管理合力,提高基层林业管理效率。完善林业政策执行细则,赋予基层一定的政策调整权限。上级部门在制定林业政策时,充分考虑各地实际情况,出台具有普遍指导性的政策框架;基层在执行过程中,可根据本地林业资源特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实际情况,在政策框架内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增强政策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确保政策能够有效落地实施。

(二)加强技术创新与应用

加强基层林业管理部门与科研机构、高校的合作,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鼓励科研机构和高校针对基层林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开展技术研发,基层林业管理部门积极参与科研项目,提供实践场地和数据支持,促进新技术、新成果的快速转化与应用。同时,在基层建设林业技术示范基地,通过现场示范、技术培训等方式,向基层林业从业者直观展示新技术的优势与应用方法,提高基层对新技术的接受度和应用能力。加大信息化技术在基层林业管理中的应用力度,引入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GIS)、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构建智能化林业监测管理平台。利用该平台实现对森林资源的实时动态监测、病虫害预警预报、林业灾害应急处置等功能,提升基层林业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提高管理效率和决策科学性。

(三)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专业人才投身基层林业管理工作。提高基层林业人才的薪资待遇,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设立专项补贴和奖励基金,对长期扎根基层、表现优秀的林业人才给予表彰和奖励。同时,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方面向基层倾斜,为基层林业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完善基层林业人才培训体系,根据基层林业工作实际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培训方案。培训内容涵盖林业政策法规、新技术应用、森林经营管理等多个方面,培训方式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邀请行业专家、技术骨干进行授课,并组织实地考察学习和交流研讨活动,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提升基层林业人才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

(四)拓宽资金渠道与规范使用

拓宽基层林业管理资金来源渠道,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基层林业建设。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以投资、捐赠、合作等方式参与林业产业发展、生态修复等项目。探索建立林业产业投资基金、绿色金融产品等多元化融资模式,为基层林业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加强基层林业管理资金的规范使用,建立健全资金管理制度,明确资金使用范围、审批流程和监管责任。加强对资金使用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引入第三方审计机构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定期审计,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同时,建立资金使用绩效评估机制,对林业项目资金的使用效果进行科学评价,根据评估结果调整资金分配方案,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实现资金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四、结语

基层林业管理是林业事业发展的根基,其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林业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实现。当前,基层林业管理在体制机制、技术设备、人才队伍和资金投入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制约着林业可持续发展。通过优化管理体制机制、加强技术创新与应用、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拓宽资金渠道与规范使用等改进策略的实施,能够有效解决基层林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基层林业管理效能,推动林业事业高质量发展。未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基层林业管理将面临更多新的挑战与机遇,需要不断深化改革、创新管理模式,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坚实的林业保障。

参考文献:

[1] 苏扬 . 浅谈基层林业资源保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 农村科学实验 , 2024, (02): 129-131.

[2] 曲诚 . 基层林业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J].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1, (03): 105-107.

[3] 郑德忠 . 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 实现基层林业效益最大化 [J]. 吉林农业 ,2016, (24): 109.

[4] 邢燕敏 . 加强基层森林资源管理工作对策分析 [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 (34): 240.

[5] 郭志红 . 浅谈林业可持续发展面临问题及对策 [J]. 山西林业 , 2010, (01):18-19+25.

作者简介:王运清(1970.2)男,汉族,湖南宁乡,本科,工程师,从事基层林业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