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乡规划视角的湘阴县水利专项资金项目研究
叶慧 林京
湖南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湖南长沙 410000
湘阴县处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核心地带且水系纵横交错,水利建设和城乡发展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近年来伴随城乡规划理念不断深化,水利项目已从单一防洪灌溉功能朝着“水利 + 生态 + 经济 + 社会”复合型方向进行转型。本研究从城乡规划视角出发,系统探讨湘阴县水利专项资金项目和城乡发展的融合逻辑与实践路径,通过采取空间协同、功能复合、资源优化等策略,达成水利设施布局与城乡空间、人居环境、产业发展以及公共服务的有机衔接。湘阴县水利项目包含防洪工程、水资源调配、生态修复以及产业配套等多个方面内容,像白洋湖湖堤加宽、太合围机埠站建设、风干鱼加工中心等项目,既提高了防汛抗旱能力,又推动了乡村产业品牌化和人居环境改善。通过跨部门协同与长效管理机制,项目预计可产生直接经济收益6000 万元、间接收益2.69亿元,还能在生态保护、就业促进、民生服务等方面发挥综合效益。本研究不仅为湘阴县城乡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同类地区水利项目规划与实施提供可借鉴经验。
城乡规划背景下湘阴县水利专项资金项目的规划工作策略分析
1.1 水利设施布局与城乡空间协同规划
湘阴县水利设施布局遵循“防洪保安全、供水促发展”原则,与城乡空间规划实现深度融合,防洪工程里白洋湖湖堤加宽工程通过扩大堤身断 把防洪标准从现状提升至抵御 20 年一遇洪水,还优化堤顶道路和周边农田村庄交通连接以统一防洪与交 功能, 水资源调配方面太合围机埠站建设提升区域排涝和灌溉能力,保障 1.6 万亩农田用水需求促进农业生产与城乡空间布局协同。另外,水利设施布局注重和生态空间进行衔接,河道清淤护砌工程采用生态护坡技术,保障行洪安全同时恢复水体自净能力形成“河畅、水清、岸绿”生态景观为城乡居民提供休闲空间[1]。
湘阴县水利设施布局跟城乡空间协同规划, 得充分考虑县域内自然地理条件、城乡发展现状和未来规划方向。在防洪设施布局上,湘阴县按照 形地貌状况,科学规划堤坝、防洪闸等相关设施。以湘江、资江等主要河流作为脉络 统筹” 的防洪体系。对现有防洪堤坝进行加固和提升以提高防洪标准,合理规划防洪通道,保证项目区范围内季节性洪涝能顺畅排泄,防止因村民私自占据行洪渠道而增加洪水风险。依据村庄分布和农田布局具体情形,建设小型防洪堤和排涝泵站,保障农村居民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农业生产稳定
1.2 人文环境整治与乡村风貌改造规划
人居环境整治 现水 重要载体,项目区以“主题化、生态化”为导向来推动乡村风貌提升 化乡村空间,在沅潭村以菌菇产业为灵感植入 在王家河村提取鱼尾、渔网等渔文化符号融 仅提升乡村景观品质还强化产业文化认同为 洋湖清淤、湖堤生态护坡等工程恢复河湖 转化为城乡居民共享休闲空间,比如在湖堤加 供散步、垂钓等活动场所实现“工程空间”向“生活空间”转化[2
1.3 产业发展与用地规划联合
产业联动是水利项目能实 引导产业集聚,构建起“生产,加工,销售” 体化链条 心与 960m2 的风干鱼加工中心(图1),引导分散 地来优化乡村工业用地布局,形成“南部菌菇 局,以此降低产业配套成本并提升规模效应, 殖基地和下游电商平台,在空间设计上展销中心 线下展示 + 线上销售”复合功能,这种布局不仅缩短 ”等区域品牌市场影响力,推动产业从规模化往价值化转型

在工业产业发展进程中要 施对工业生产起到的保障作用,在进行工业园区选址 的用水需求和污水排放需求能得到满足,结合水利 进而提高工业园区的环境承载能力,同时依据不同工业企 鼓励企业采用节水技术和循环用水系统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促进湘阴县工业产业集聚发展和转型升级[3]。
1.4 公共服务设施与城乡发展工作联合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紧紧聚焦民生方面的需求,要和城乡发展的规模相互适配才行,杨林寨职业教育学校(1816.2m2)的建设填补当地移民农技培训的空白。通过设置农技实验室与图书室等功能区,为农民提供技能培训和技术推广服务,以此助力乡村人才振兴目标的实现,在城乡供水与污水处理这一方面,项目通过完善管网系统来提升服务覆盖率。农村地区结合美丽屋场建设同步推进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城镇区域依托集中式污水厂实现污水统一处理,这种差异化策略确保公共服务设施和城乡人口分布、用水需求相匹配。
2 水利专项资金项目规划实施的保障机制与效果分析
2.1 保证城乡规划思维的有效融入
首先,在空间维度方面,规划要统筹 水利设 城乡空 的关系 湘阴县处在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核心地带且水系纵横交 设需求,像白洋湖湖堤加宽工程(从 要和周边农田、居民点的空间布局 规划强调项目建设时序性要和城乡发 港 5.6 公里、直二渠 5.5公里清淤护 过科学制定建设时序优先实 用效率 最大化。最后,系统维 生态等系统实现联动,例如清淤 中 系统无缝衔接以避免重复建设。
2.2 明确跨界整合的核心目标城乡规划与水利项目的跨界整合,旨在实现三重目标:
其一,功能复合化目标。具体来讲,在确保防洪安全这一基础之上,能够依托水系去构建生态廊道进而提升区域生物多样性,可结合滨水空间来开发休闲旅游项目以此带动周边经济发展,同时同步植入智慧监测系统达成水利设施运行管理的数字化升级,最终形成功能互补且效益叠加的综合体系 [4]。
其二,跨界整合目标。水资源作为城乡发展的重要基 界整合能够实现其优化配置,城乡规划可依据不同区域用水需求,结合 ,比如优先保障居民生活用水,合理安排农业灌溉用水和工业用水来 设还可结合城乡土地资源利用,像在水库周边开展生态农业、休闲旅游等产业布局以实现水资源与土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并提高资源综合效益。
其三,城乡可持续发展目标。把城乡规划跟水利项目融合起来,目标是达成城乡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通过改善水利基础设施,给农业生产提供稳定灌溉水源以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同时良好水利环境能吸引投资,以此推动工业和服务业进一步发展,另外水利项目建设可结合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打造优美城乡生态景观来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借助跨界整合实现城乡发展和水利建设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为城乡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3 建立起跨部门协同工作体系
为了保证项目能够高效地实施,湘阴县构建起“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协同机制,组建由县水利局、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住建局等部门构成的专项工作小组,其职责涵盖统筹规划、资金分配以及建设监管,在水利设施和用地规划的衔接工作里,自然资源部门提前介入以保障项目用地指标,农业农村局协调产业项目和农民利益来形成多部门合力推进工作格局,住建局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提供技术支持并且开展质量监督,以此确保工程符合安全标准和环保要求,水利局不但负责水利设施的建设与维护,还和相关部门合作来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凭借这种紧密协作方式,各部门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共同推动项目顺利开展,确保项目按时且保质完成进而实现预期目标。
2.4 实施长效管理工作模式
项目建成以后会借助“市场化运营 + 专业化管护” 达成长效管理,对于像风干鱼加工中心、展销中心这类经营性项目采用企业化运营 这些项目会引入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理念来优化资源 投资者 [5]。对于像职业教育学校、污水处理厂这类公 定运行,政府通过购买服务方式保障设施正常运转并 项目绩效评估机制定期对设施运行效率、经济效益、 理、员工培训等方面,以此确保项目可持续发展,借助科 项目不断优化升级以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目标。如图2 :
人居环境02 水利建设 03前庭后院:积分管理 水利设施实行河湖长责任奖惩制卫生评比,给予奖励各行政村村委负责具体落实污水设施:按需收费合理定价和收费管理0 产业发展 04全龄教育
风干鱼加工中心:王家河经济合作社;
向村民出租、提供生产经营指导、协助产品销售 长效管理 杨林寨职业教育学校:资产托管杨林寨劳动保障站负责运营管理
农产品展销中心:展销中心综合运营组织 长效运营
村委会联合龙头运营组织直接经营图2 长效管理模式
2.5 实现的效益分析
项目全面建成之后会产生显著经济、 社会和生态效益 接收益能达到 6000 万元,每年即风干鱼加工中心年产值, 间接 展销品牌溢出 1.05 亿元,而且项目实施还会带动 入和就业机会。社会效益方面通过职业教育学校每 动力转移和城镇化进程,美丽屋场建设惠及 3 个 凝聚力和幸福感 [6]。生态效益方面河道清淤与污 恢复和保护当地生物多样性,同时该项目还会推动绿 支持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
3 结语
综上所述,从城乡规划视角开展的湘阴县水利专项资金项目,把理论逻辑和实践路径进行了有机结合,达成了水利建设和城乡发展的深度融合。项目以保障安全、优化资源以及推动可持续发展作为核心,在水利设施、人居环境、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等领域形成了系统性解决方案。通过建立跨部门协同和长效管理机制。该项目预期会产生显著的综合效益,能为湘阴县城乡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还可为同类地区水利项目规划与实施提供可借鉴经验,未来要进一步强化规划动态调整和效益跟踪评估,以此确保项目目标能够全面实现。
参考文献:
[1] 李鹏 , 宋潮 , 张建军 . 地方财政水利资金支出标准体系建设研究 [J]. 西部财会 ,2024,(12):4-8.
[2] 方怡 . 水利基层单位项目资金预算绩效管理策略探讨 [J]. 今日财富 ,2024,(35):92-94.
[3] 文海量 , 张剑 , 苏雅 , 等 . 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J]. 内蒙古水利 ,2024,(04):100-101.
[4] 汪子旭 . 多方资金同发力水利投融资体系构建再加码 [N]. 经济参考报 ,2024-01-15(002).
[5] 黄俊华. 国有企业水利基本建设资金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投资与合作,2023,(12):122-124.
[6] 罗琳 , 尹飞 , 邵薇薇 , 等 . 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政策典型实践与思考 [J]. 水利水电技术 ( 中英文 ),2023,54(S2):309-313.
作者简介:叶慧(1992.02)女,汉族,湖南湘阴,本科,工程师,从事城乡规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