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食品中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方法比较
曾清青
桃江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湖南益阳 413400
一、食品中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概述
(一)快速检测方法的定义与特点
食品中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是短时间内无需复杂前处理和大型仪器,即可实现定性或半定量分析的技术。其核心优势显著:高效性,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出结果,大幅缩短检测周期;易操作性,经简单培训即可掌握;便携性,支持农贸市场等现场检测;经济性,试剂耗材成本低,适合大规模初筛。
(二)快速检测方法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应用场景及重要性
该方法在食品安全监管中应用广泛:农产品源头可抽检预上市果蔬,拦截农残超标产品;流通环节用于农贸市场、超市日常随机抽查;食品安全突发事件中,能快速锁定农残状况,为应急处置提供依据。作为食品安全防线的 “前哨”,快速检测不仅能及时发现风险,更为精准检测和监管决策争取时间,有效降低食品安全隐患。
二、常见的食品中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
(一)酶抑制法
原理介绍:酶抑制法基于农药对乙酰胆碱酯酶(AChE)等水解酶活性的抑制效应。正常情况下,酶催化底物水解产生可检测产物;当食品含农药残留时,农药与酶活性中心结合,降低底物水解速率,通过检测产物生成量变化,即可判断农药残留情况。例如,检测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时,常利用乙酰胆碱酯酶催化产物量减少来判定残留。
技术优势:该方法操作简便,仅需小型分光光度计即可完成检测,成本低,适用于基层及现场快速筛查。尤其对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灵敏度高,在果蔬等农产品日常检测中应用广泛。
局限性分析:酶抑制法检测范围窄,对拟除虫菊酯类、有机氯类等农药检测效果差;仅能定性或半定量分析,无法精准测定残留量;且易受样品中天然抑制剂、金属离子干扰,导致检测结果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
(二)免疫分析法
原理阐述:免疫分析法利用抗原 - 抗体特异性结合特性,将农药作为抗原制备抗体。样品中的农药与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通过酶、荧光或放射性核素标记技术检测复合物,依据信号强度确定农药残留含量。常见方法有 ELISA、免疫层析法等。
检测灵敏度与特异性特点:该方法检测灵敏度极高,部分农药检测限达μg/L 甚至 ng/L 级别。抗原 - 抗体的特异性结合使其选择性强,能精准识别目标农药,适合复杂样品检测。
应用范围及存在问题:免疫分析法广泛用于多种农药(有机磷、有机氯等)残留检测。但存在抗体制备复杂、成本高、稳定性差且保存条件苛刻的问题,还可能因交叉反应导致检测结果偏差。
(三)生物传感器法
传感机制说明:生物传感器法通过生物识别元件(酶、抗体等)与物理 /化学换能器结合,利用农药与识别元件的特异性结合,将产生的物理或化学信号(电流、光信号等)转化为可检测数据。如酶传感器基于酶促反应电信号检测,免疫传感器通过抗原 - 抗体结合信号转换实现定量分析。
快速、便捷的优势:该方法检测响应迅速,数分钟内即可完成,且设备高度集成化、便携,支持现场实时检测,适用于农产品产地、食品加工等场景的快速筛查。
研发与应用挑战:生物传感器研发存在瓶颈:生物识别元件稳定性差,易受温湿度、pH 值等环境因素干扰,导致检测重复性不足;制备工艺复杂、成本高,目前多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商业化推广仍需突破。
(四)光谱分析法
基于光谱特性的检测原理:光谱分析法通过检测物质对光的吸收、发射或散射特性获取农药残留信息。食品中农药与特定波长光作用产生特征光谱,经采集分析可确定农药种类与含量,常见技术包括拉曼、近红外和荧光光谱法。
不同光谱技术的特点:拉曼光谱快速无损、灵敏度高,可同时检测多种农药并解析分子结构;近红外光谱分析迅速、无需预处理,适合农产品筛查,但灵敏度较低;荧光光谱对荧光特性农药检测能力极强,可识别痕量残留,但应用范围受限。
技术应用瓶颈:光谱分析法存在应用障碍:光谱数据需复杂化学计量学处理,对操作人员要求高;仪器昂贵且维护成本高,不利于基层普及;样品基质干扰易影响信号准确性,降低检测可靠性。
三、食品中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的比较
(一)检测灵敏度比较
在检测灵敏度上,免疫分析法与荧光光谱法最为出色,可精准检测痕量农药残留。酶抑制法对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有一定灵敏度,但略逊于前两者。生物传感器法灵敏度受元件和类型影响,部分能达到高敏水平,但稳定性不足。近红外光谱法和拉曼光谱法灵敏度较低,难以检测低浓度残留。
(二)检测速度对比
生物传感器法、酶抑制法与免疫层析法检测速度快,几分钟到十几分钟内即可完成,适用于现场筛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耗时较长,需数小时。光谱分析法中,拉曼与近红外光谱虽能快速扫描样品,但数据处理耗时,影响整体检测效率。
(三)检测成本分析
酶抑制法的检测成本最低,所需仪器设备简单,试剂价格低廉,适合大规模样本的初步检测。免疫分析法中,抗体的制备成本较高,导致整体检测成本相对较高,尤其是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需要使用较多的试剂和耗材。生物传感器法由于研发成本高,生物识别元件稳定性差,更换频繁,使得检测成本居高不下。光谱分析法的仪器设备昂贵,维护和运行成本高,检测成本也相对较高。
(四)适用范围差异
免疫分析法适用范围最广,可检测多种类型的农药。酶抑制法主要适用于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检测。生物传感器法可根据生物识别元件的选择检测不同类型的农药,但目前大多处于研究阶段,实际应用范围有限。光谱分析法中,拉曼光谱法和近红外光谱法可对多种农药进行检测,但受样品基质影响较大,在复杂样品检测中存在一定局限性;荧光光谱法仅适用于具有荧光特性的农药检测。
(五)操作复杂程度评估
酶抑制法和免疫层析法操作相对简便,对操作人员技术要求较低,经过简单培训即可掌握。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操作步骤相对较多,需要一定的实验技能和经验。生物传感器法操作相对复杂,涉及生物识别元件的制备、传感器的组装和调试等多个环节,对操作人员专业技术要求较高。光谱分析法不仅仪器操作复杂,光谱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也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操作难度较大 。
四、结语
本论文系统比较食品中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酶抑制法、免疫分析法等各具特点,在灵敏度、成本等方面存在差异。实际应用需依据检测目的、样品类型等因素综合选择,发挥方法优势互补。未来,检测技术将向多技术融合、智能化方向发展,如免疫与生物传感技术结合开发新型传感器,利用人工智能处理光谱数据。持续优化检测方法,对保障食品安全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杜正宾. 食品检验检测中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研究[J]. 中国食品工业,2024, (22): 84-86.
[2] 吴惠娟 . 食品中农残快速检测方法的筛选研究 [J]. 食品界 , 2021, (12):122-123.
[3] 黄茜 , 刘松坚 , 王海芳 . 浅析影响农产品农药残留快速检验准确性的因素 [J]. 中国食品工业 , 2021, (17): 57-59.
[4] 程慧 . 食品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与意义 [J]. 食品安全导刊 ,2019, (33): 43.
[5] 黄永春 , 刘红梅 , 傅学起 , 黄士忠 . 农药快速检测技术提取效率对比研究 [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06, (01): 266-268.
作者简介:曾清青(1989.7)女,汉族本科,从事食品方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