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谈五代时期的山水画的成就及对后世的影响

作者

高凯

四川音乐学院 资阳市雁江区 641300

关键字:五代时期;山水画;中国画院制度;中国绘画史

山水画起源于魏晋南北朝,在隋唐时期逐渐脱颖而出,并发展出自己的艺术流派。五代和北宋时,它已经发展至今天,已经成为一门必备的艺术流派。画院制度的创立在其中起到无比重要的作用。

一、五代时期的历史背景对绘画的影响

从唐代开始,我们的国家结构变得十分复杂,五代十国就这样诞生。五代的统治阶层多数来自于武将,他们更看中军事实力,不看重政治、外交等。但西蜀和南唐却拥有地域上的优越性,他们的地位使得他们有机会推动文化的发展,并且西蜀的王公贵族也极其热衷于推崇文学艺术,这也吸引了许多来自北方的学者、画家,他们不惜搬到西蜀或南唐,来寻求更好的环境,从而推动我国的文化进步随着四川蜀地的绘画艺术蓬勃发展,成都、金陵等地的画坛迎来了一个全面的振奋。孟昶为促进我国画的进步,建立了翰林图画院,任命画家,大力开拓画作,从而使我国画达到一个崭新的水平。

二、五代时期山水画发展的原因

随着工业和手工业的迅速发展,以及科技的飞速进步,工艺和美术的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在五代时期,“五国”描述的是一个不太平的地区,这里的人民的日常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与其他地区不同,南方地区是一个更加和平的地区,这里的人民的日常生活更加安定。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农民失去了土地,他们不得不通过季节性的、持续的、低价的方式来谋取更多的就业机会。他们被迫从事以直接面对消费者的方式来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流动手工业,他们已经成为当今城镇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且被普遍应用于乡村,从而丰富当地的经济结构。随着时代的进步,许多城市的家庭式的手工艺品制造商已经成长壮大。五代时期的纸户、笔户以及制墨作坊都已具有相对的规模。而绘画材料的普及发达也为画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条件和保障。

随着西蜀与江南地区的不断繁荣,以及其他地区的经济增长,一个全新的文化中枢开始出现。为了吸引更多的优秀的文学艺术家,画院出现了。“画院”是“翰林图画院”的简写,它的设置体现出古代中国绘画精湛技巧的又一提高,并且拥有严格的管理机构。随着画院的兴起,传统的宗教人物画受益匪浅,其表达方式不断演进,从变形、“形似”、“摹真”等多种表达手法,以及更加精致的细节,为当代文化带来了新的视觉冲击,同时也为当代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促进了艺术家们与公共场所之间的互动,并且拓宽了艺术作品的内容。

五代时期的画虽大多以享乐为主,当然也是由于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能够平稳,但对于丰富的物质生活画家们也有积极赞美的思想。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让商品性绘画得以出现市场,人们也能够有能力去追求精神上的满足。

三、五代时期山水画的特征

五代绘画时期,出现了一大批百代标宗的大宗师大画家“五代四大家”标志着山水画的一次重大转变,它不仅拓宽了“时睹神仙之事”和“窅然岩岭之思”的选材范围,而且还把树石等传统题材也纳入了画作之中,将山水描绘成了一种可以反映人类历史文化的环境,成为山水画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突破。

(一)以荆、关为代表的北方山水画派

以“图真”、“搜妙创真”和“六要”两部《画法记》著称的《北方画派》,以其独具匠心的绘制技法,展现了中国传统绘画中对于自然美的深刻描绘,以及对于人物形象的精确把握。谢赫的“气质俱盛”被广泛应用于山水画,他强调要将形与意融为一体,以达到完美的艺术效果。他的画面效果象征了中国山水画技法的完全成熟。《匡庐图》是荆浩的经典之作,它以其善画秋山、寒林、村居、野渡等景色。“石坚凝,杂木丰茂,台阁古雅,人物幽闲”的“关家风景”以精炼的文字、精美的图案、优美的色彩,让观者如置身于画中,而“关家风景”则更加深刻地展现出《关山行旅图》的精髓。

(二)以董、巨为代表的江南山水画派

南唐建立的画院中,董源担任着南唐的后苑副使,他的山水画描绘出江南的壮丽景色。与北方的山峰不同,江南的山脉更加柔和,江河更加宽广,丛山叠嶂,江河流淌,山光云影,山河交相辉映,令人叹为观止。董源拥有独特的绘画技巧,既能运用传统的水墨技巧,又能运用皴擦、点染的技巧。他的“披麻皴”“点子皴”等作品展示了他对于描写景色的深入理解,展示了他对于构图的革新思想。《龙宿郊民图》《潇湘图卷》《溪山行旅图》《夏景山口待渡图卷》也是他的杰作之一。董源的弟子巨然延续了董源的绘画技法,但也加入了新的元素。他的绘画技巧精湛,比董源的更富于乡村气息,并融入了一些诗词元素。其中著名的杰作包括《层峦从树图》《万壑松风图》以及《秋山问道图》。

四、五代时期山水画的主要成就

(一)找到了山石的皴法

这句话描述的是两种皴法对中国山水画的影响。斧劈皴是荆浩和关仝时期开始流行的,而披麻皴则在董源和巨然时期逐渐完善。斧劈皴更适合描绘北方裸露的岩壁,它的变化包括大斧劈、小斧劈、豆瓣和折带。披麻皴是一种常见的绘画技法,它能够描绘江南地区的丘陵和山坡。它的形态包括卷云、荷叶、解索和牛毛。

(二)初步完成写实性山水图像。

五代画家凭借其丰富的绘画经验,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技法,可以将平面空间中的景象重新呈现出来,他们精湛的技艺不仅让山石的形态栩栩如生,还让画面的空间更加深邃而富有生命力。

五、五代时期山水画对后世的影响

(一)对两宋时期的影响

在北宋建国后,“翰林书画院”继续保留五代西蜀和南唐的政策,并将其纳入“画学”,以促进宋代文化的繁荣。宋徽宗赵佶在位期间,更是积极地改革“画学”,使得“翰林书画院”成为一项重要的政策,旨在挖掘、培养、提升宋代文化的精英,从而促使宋代宫廷绘画的繁荣昌盛。北宋时期,政权的支持使得绘画技巧得到了飞速的进步,这也改变了当代社会的审美观念,使得大众开始重视绘画的实用性。

(二)对后世的影响

五代山水画家对后世的影响非常突出,两宋在五代之后加以发展和创新形成更多自己的风格。宋代的画家大多偏爱北方的画风,而南方的画家则相对罕见。然而,在元朝,这种情况得到了改善。“元四大家”继承了董巨两人的山水画传统,并且各自拥有独特的个性。它们在绘画史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这主要归功于它们在笔墨技巧方面继承和发扬了五代南方山水画的艺术风格,完成了元代文人的独特的绘画形式和审美创作。

六、总结

由此可见,中国画是整个社会组成中的艺术元素,无处不在。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文学民俗,自然风貌都有在中国绘画中反应。中国传统的山水画艺术融合了儒家的精致和庄重,以及佛教的慈悲和无私,道家的无为而宁静。而且,绘画作为特殊的艺术形式,本身的艺术价值,愉悦功能,财富性质,以及不可复制的特性,决定了中国画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中,传承民族精神与传统文化的不可替代性,意义深远。基于古人的成就,从当下的视角来看,只要保持中华民族的审美习惯,把握住中国画的精髓,让笔墨具有文学气息,就不会脱离传统。但是,在创作过程中,如果能够充分吸收某一流派的优点,也是十分必要且有益的。中国画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更是我们自豪的传统民族文化自信,更是这个世界上不可忽视的文明成果瑰宝。

作者简介:高凯(1995.03),男,汉族,籍贯:四川乐山,成都美术学院,23 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美术,方向: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