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探讨公路简支梁桥加固技术的应用与分析

作者

尹高

岳阳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湖南岳阳 414000

引言​

在我国交通运输体系中,公路简支梁桥凭借结构简单、施工便捷、造价经济等优势,成为公路桥梁建设的主要形式之一,广泛分布于城乡交通网络。然而,随着时间推移,早期建成的公路简支梁桥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一方面,交通流量持续攀升,重载车辆比例增加,使得桥梁承受的荷载远超原设计标准;另一方面,自然环境因素如温度变化、雨水侵蚀、冻融循环等,对桥梁结构造成长期损害。这些因素致使桥梁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害,影响其承载能力与使用安全性,严重时甚至威胁交通参与者的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深入研究公路简支梁桥加固技术,科学合理地应用加固手段,对保障桥梁正常使用、延长使用寿命、维持交通系统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对公路简支梁桥加固技术的全面探讨,为该领域的工程实践与技术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一、公路简支梁桥加固技术概述

(一)加固技术的定义与目标

公路简支梁桥加固技术,是指针对既有桥梁因各种原因导致结构性能下降、承载能力不足或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采用特定的工程措施与技术手段,对桥梁结构进行修复、补强与优化,以恢复或提升桥梁的承载能力、改善结构受力性能、增强耐久性,保障桥梁能够安全、可靠、高效地满足当前及未来交通需求的技术总称。

其核心目标包含三个层面:其一,恢复桥梁性能。通过对病害部位的修复与处理,消除因裂缝、混凝土剥落等病害对桥梁结构造成的损伤,使桥梁恢复至原有设计功能状态。其二,提高承载能力。鉴于交通量增长和车辆荷载标准的变化,对桥梁进行加固,提升其承载能力,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其三,保障交通安全。加固后的桥梁能够有效抵御自然环境侵蚀和交通荷载作用,降低桥梁垮塌、断裂等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为交通参与者提供安全的通行环境。

(二)加固技术发展历程与现状

公路简支梁桥加固技术的发展与桥梁建设和使用的需求紧密相连。早期,受技术和材料限制,桥梁加固主要采用一些传统方法,如增大截面法。该方法通过增加桥梁构件的截面尺寸和配筋量,直接提高构件的承载能力,具有原理简单、施工技术成熟等特点,但存在施工周期长、增加桥梁自重等弊端。

随着材料科学和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型加固材料和技术逐渐涌现。20 世纪中叶,粘贴钢板加固法开始应用于桥梁加固领域。该技术利用粘结剂将钢板粘贴在桥梁构件表面,通过钢板与桥梁结构协同工作,增强桥梁的承载能力,具有施工便捷、不显著增加桥梁自重等优势。到了 20 世纪末,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凭借其轻质高强、耐腐蚀等优异性能,迅速在桥梁加固中得到广泛应用。同时,体外预应力加固法也不断发展完善,该方法通过在桥梁结构外部设置预应力筋,改善桥梁结构的受力状态,提高结构的刚度和承载能力。​ 当前,国内外对公路简支梁桥加固技术的研究持续深入,研究热点集中在新型加固材料的研发、加固技术的优化组合以及加固效果的精准评估等方面。新型材料如芳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AFRP)、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GFRP)等不断被尝试应用于桥梁加固;多种加固技术的联合使用,如粘贴钢板与体外预应力结合、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与增大截面法结合等,也成为研究和应用的新趋势;此外,基于智能监测技术的加固效果实时评估系统的研发,进一步提高了桥梁加固工程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二、公路简支梁桥常见病害与问题分析

(一)结构病害类型

公路简支梁桥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常见的结构病害主要包括梁体裂缝、混凝土剥落、钢筋锈蚀等。梁体裂缝是最为普遍的病害之一,按裂缝产生的原因可分为荷载裂缝、温度裂缝、收缩裂缝等。荷载裂缝通常是由于桥梁承受的荷载超过其承载能力,导致梁体应力集中而产生;温度裂缝则是由于温度变化引起桥梁结构热胀冷缩,当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裂缝;收缩裂缝多因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水分蒸发、体积收缩,受到约束而产生。

混凝土剥落主要是由于混凝土长期受到环境侵蚀、冻融循环、化学物质腐蚀等作用,导致混凝土表面逐渐疏松、剥落,严重时会露出内部钢筋。钢筋锈蚀是影响桥梁结构耐久性的关键因素,当混凝土保护层因各种原因遭到破坏,外界的水分和氧气侵入,会使钢筋发生锈蚀,体积膨胀,进而导致混凝土开裂、剥落,削弱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降低桥梁结构的承载能力。

(二)病害产生原因

公路简支梁桥病害的产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涉及设计、施工、环境和使用等方面。在设计环节,早期桥梁设计标准相对较低,对交通量增长和车辆荷载变化的预估不足,使得桥梁在建成后不久就难以满足实际交通需求。同时,部分桥梁设计存在不合理之处,如结构选型不当、构造措施不完善等,也会导致桥梁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病害。

施工质量缺陷是导致桥梁病害的重要原因之一。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振捣不密实、养护不及时,会使混凝土强度不足、内部存在空洞等缺陷;钢筋绑扎不规范、焊接质量不合格,会影响钢筋与混凝土的协同工作性能;预应力施工时,预应力筋张拉控制不准确,会导致桥梁结构受力不均匀。这些施工质量问题会在桥梁使用过程中逐渐暴露,引发各种病害。

自然环境因素对桥梁结构的影响不容忽视。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侵蚀会使混凝土表面碳化、剥落;冻融循环作用下,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反复冻结、融化,会产生膨胀压力,导致混凝土开裂;空气中的有害化学物质,如酸雨、盐雾等,会与混凝土发生化学反应,腐蚀混凝土和钢筋。

在使用过程中,超载、重载车辆频繁通行是桥梁病害加速发展的主要诱因。超载车辆的荷载远超桥梁设计承载能力,会使桥梁结构长期处于高应力状态, 加速裂缝的产生和扩展,缩短桥梁的使用寿命。此外,桥梁的日常维护保养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桥梁病害,也会导致病害进一步恶化。​

三、公路简支梁桥加固技术应用分析

(一)增大截面加固法

增大截面加固法是通过增加桥梁构件的截面面积和配筋量,以提高构件承载能力和刚度的一种传统加固方法。其原理是利用新增部分与原有结构协同工作,共同承受荷载。在实际应用中,对于受弯构件,通常在梁底或梁侧增设混凝土层和钢筋;对于受压构件,则在构件四周外包混凝土和钢筋。

该方法具有适用范围广、加固效果显著等优势。它可用于多种类型的桥梁病害加固,无论是梁体的抗弯、抗剪能力不足,还是受压构件的承载能力下降,都能通过增大截面得到有效改善。同时,增大截面加固法施工技术成熟,对施工设备和人员技术要求相对较低,易于掌握和实施。然而,该方法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施工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模板、支架,施工周期较长;新增混凝土和钢筋会增加桥梁结构的自重,可能对下部结构产生不利影响;此外,增大截面会改变桥梁的外观,在一些对桥梁美观要求较高的工程中应用受限。

(二)粘贴钢板加固法

粘贴钢板加固法是采用高性能粘 将钢板粘贴在桥梁混凝土构件表面,使钢板与混凝土构件形成一个整体,通过钢板的抗拉 能力。其工作机理是在荷载作用下,钢板与混凝土共同受力,钢板承担部 拉应力,从而减轻混凝土的受力负担,提高构件的抗弯、抗剪性能。

在桥梁抗弯加固中,通常将钢板粘贴在梁底受拉区,以增强梁体的受弯承载能力;在抗剪加固时,可将钢板粘贴在梁侧,形成抗剪箍,提高梁体的抗剪强度。该技术具有施工便捷、工期短的特点,无需大型施工设备,对交通影响较小;粘贴钢板后不显著增加桥梁结构自重,对桥梁原结构的影响较小。但粘贴钢板加固法存在耐久性问题,长期使用过程中,粘结剂可能会因老化、环境侵蚀等因素导致粘结强度下降,进而影响钢板与混凝土之间的协同工作性能;此外,钢板易发生锈蚀,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防腐处理。

(三)体外预应力加固法

体外预应力加固法是在桥梁结构外部设置预应力筋,通过张拉预应力筋对桥梁结构施加体外预应力,改善桥梁结构的受力状态,提高结构的刚度和承载能力。与传统的体内预应力技术相比,体外预应力筋布置在混凝土构件外部,便于检查、维修和更换。

该技术在改善桥梁受力状态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通过合理布置体外预应力筋,可以有效抵消部分荷载产生的应力,减小梁体的跨中弯矩和挠度,提高结构的抗裂性能。在实际应用中,体外预应力加固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公路简支梁桥,尤其是对梁体变形过大、承载能力不足的桥梁加固效果显著。但体外预应力加固法施工要点较多,预应力筋的布置、张拉控制以及锚固等环节都需要严格把控,施工技术要求较高;此外,体外预应力体系的耐久性也需要重点关注,预应力筋的防腐和锚固系统的可靠性直接影响加固效果和桥梁的使用寿命。

(四)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加固法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是由碳纤维和树脂基体复合而成的一种高性能材料,具有轻质高强、耐腐蚀、抗疲劳性能好等优点。在公路简支梁桥加固中,CFRP 主要以碳纤维布或碳纤维板的形式应用。其加固原理是利用粘结剂将 CFRP 粘贴在桥梁混凝土构件表面,使 CFRP 与混凝土协同工作,通过 CFRP 的高强度特性来提高桥梁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延性。

CFRP 加固法在桥梁加固中的应用优势明显。由于其重量轻,粘贴后几乎不增加桥梁结构自重;耐腐蚀性能优异,无需像钢板那样进行复杂的防腐处理,可在恶劣环境下长期使用;施工便捷,不需要大型施工设备,可在不中断交通的情况下进行施工。然而,CFRP 加固法也存在一定的适用条件与潜在问题。CFRP 的弹性模量相对较低,在大变形情况下,其应变滞后现象较为明显,可能影响加固效果;此外,CFRP 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性能对加固效果起关键作用,若粘结质量不佳,容易出现剥离破坏等问题。

四、公路简支梁桥加固效果评估与优化

(一)加固效果评估指标与方法

评估公路简支梁桥加固效果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指标。承载能力是核心评估指标,可通过理论计算和现场荷载试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估。理论计算基于加固后的桥梁结构模型,运用结构力学和有限元分析方法,计算桥梁在设计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应变和变形情况;现场荷载试验则通过对桥梁施加实际荷载,测量桥梁的位移、应变等响应数据,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判断桥梁承载能力的提升幅度。​

结构变形也是重要的评估指标之一,包括梁体的挠度、裂缝宽度变化等。通过定期测量桥梁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数据,与加固前的数据进行对比,可直观反映加固对桥梁结构变形的改善效果。此外,耐久性指标如混凝土碳化深度、钢筋锈蚀程度等,可通过无损检测技术进行检测,评估加固后桥梁结构的耐久性提升情况。

常用的检测评估方法包括无损检测技术和荷载试验。无损检测技术如超声波检测、雷达检测等,可在不破坏桥梁结构的前提下,检测混凝土内部缺陷、钢筋位置和锈蚀情况等;荷载试验则是通过对桥梁施加静载或动载,模拟实际交通荷载工况,全面评估桥梁的承载能力和工作性能。

(二)加固技术的优化方向

结合实际应用情况,现有公路简支梁桥加固技术仍存在一些不足,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优化。在材料创新方面,应加强对新型高性能加固材料的研发,如开发强度更高、耐久性更好、粘结性能更优的复合材料,以克服现有材料的局限性。例如,研究新型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提高其弹性模量和与混凝土的粘结强度,改善加固效果。

施工工艺改进也是重要的优化方向。通过研发智能化、自动化的施工设备和工艺,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例如,采用自动化张拉设备进行体外预应力施工,可提高预应力张拉控制的精度和稳定性;开发新型粘结工艺,确保粘贴钢板和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质量。

此外,多技术联合应用是未来加固技术发展的趋势。单一的加固技术往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通过将多种加固技术有机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可实现更好的加固效果。例如,将增大截面法与体外预应力加固法结合,既能提高桥梁的承载能力,又能有效控制梁体的变形;将粘贴钢板加固法与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固法结合,可弥补两种材料的不足,提高加固结构的耐久性和可靠性。

五、结语​

公路简支梁桥加固技术对于保障桥梁安全运营、延长桥梁使用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系统探讨了公路简支梁桥加固技术的应用与分析,从加固技术的概述出发,深入剖析了桥梁常见病害与问题,详细阐述了主流加固技术的应用特点,并研究了加固效果评估与技术优化方向。研究表明,不同的加固技术各有优劣,在实际工程中,需根据桥梁病害类型、结构特点、使用要求等因素,科学合理地选择加固技术或采用多技术联合加固方案。同时,随着材料科学、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公路简支梁桥加固技术将朝着材料高性能化、施工智能化、技术集成化的方向持续进步。未来,还需进一步加强相关研究,不断完善加固技术体系,为我国公路桥梁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仲继龙 . 交通道路桥梁的施工建设与加固技术研究 [J]. 居舍 , 2021, (33): 97-99.

[2] 侯俊青 . 常用公路桥梁加固技术及其应用探析 [J]. 四川建材 , 2021, 47 (06): 167+195.

[3] 于天池 . 公路桥梁加固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 [J]. 智能城市 , 2021, 7 (09): 138-139.

[4] 秦磐龙. 公路简支梁桥上部结构加固方法的试验研究 [D]. 兰州交通大学, 2021.

[5] 杨广福 , 程明 , 王睿 . 现代公路施工建设中桥梁加固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 [J]. 山东工业技术 ,2017, (04): 86.

作者简介:尹高(1986.9)男,汉族,湖南省平江县,本科,工程师,从事公路桥梁与隧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