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泳对体能素质需求分析
王安琦
陆军装甲兵学院 北京丰台 100072
蛙泳是游泳比赛中四大基本动作中的一种,它所具有的特有的技术特征,对运动员的身体机能有着综合性和特殊性。蛙泳在动作节奏、推进机理及能源代谢等方面均与其他游泳项目存在较大的差别,因此,游泳技术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关注和系统研究。在现代体育比赛中,对蛙泳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正确地进行蛙类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培养,是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对蛙泳各个身体条件的特殊要求进行了较为全面地研究,以期为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水平、提高游泳技术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蛙泳技术特点与体能需求概述
蛙泳的技术特征在于它特有的运动韵律和运动形式,它的运动周期相对于其他运动形式来说要更加复杂,包括有一个清晰的预备和前推两个过程。这项特定的运动结构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其能够在每一个运动步骤中都发挥出最大的效能。蛙泳的推进动力是由下肢的蹬伸与手臂的挥臂共同完成的,其推进机理需要选手在身体各部位的合理分配与协调。游泳项目从机体的能量代谢出发,包括 50-200m 两个项目,要求选手既要有较强的有氧代谢。短式蛙技更多的是依靠自身的爆发力与无氧性,而长式蛙技需要较强的体能品质与节约能源。由于其独特的呼吸规律,使其具有较高的技术性与体力要求,需要在一定的时间里进行一次完整的呼吸,从而对其心肺机能及肌肉的强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在游泳项目中应充分地发挥游泳的各项技能特征及对身体的要求。
二、蛙泳对体能素质的需求
1. 蛙泳对力量素质的需求
上肢的力量是完成蛙泳的关键,尤其是在划手时,要有强有力的肩、背、臂的肌群才能提供有力的推动力。与自由式相比,蛙式的划手轨迹较广,因此需要较强的胸大肌、背阔肌及三角肌的肌肉,才能保证划手的平稳。另外,因为蛙泳中有一个很显著的恢复过程,所以对于三头肌等伸展肌肉群的训练也有很高的要求,这样才能保证整个动作的整体一致性。
蛙泳中下肢力量是最重要的推动力,其需求更为突出。这是一种典型的蛙式蹬夹腿,它要求臀部内收肌肉、大腿四头肌以及三头肌。与自由式的上、下踢腿相比,蛙式蹬夹腿的力度更大,因此对下肢的爆发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外翻 - 蹬夹技术需要膝、踝关节柔韧性以及周边肌肉群的受力均衡,如用力过大或过大,均会造成技术扭曲、效果下降。
2. 蛙泳对耐力素质的需求分析
蛙泳运动员对运动员的体能要求是多层面的,涵盖了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两个主要方面。在中长比赛中,有氧耐力是蛙泳运动员最基本的身体素质之一。高强度的有氧耐力不但是长距离蛙泳的保障,而且对体能恢复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由于游泳动作具有节奏、周期等特征,因此,游泳过程中有氧代谢体系的效能将对机体的能源利用及机体的疲劳状态产生重要的影响。在进行有氧耐力训练时,要注意循序渐进地加大练习的力度,并要维持好的技术动作,以防止由于过度疲劳而造成的技术扭曲。
在短距离蛙泳中,无氧耐力是运动员保持高水平竞技状态的关键。在蛙泳比赛中,运动员在起旋和起旋两个阶段均要求有较大的爆发力,同时在各个运动循环中也存在着短暂的有氧代谢。在进行无氧耐力的练习时,要根据运动员的运动特征,有目的地进行有计划地间隔练习,以改善运动员对乳酸的耐受力,并确保其正确、经济地进行。其中,由于蛙泳的独特的换气模式,使其在有氧运动中具有较大的难度,对呼吸肌群的力量及协调能力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3. 蛙泳对柔韧性和协调性的需求分析
踝关节的背屈能力直接影响蹬腿动作的效果,而踝关节的弹性越大,则能够增大其对水面的推动面积。下肢外侧旋转及内侧肌群的柔韧性是规范蹬脚技术的关键,直接影响着下肢蹬地运动的大小及发力的有效性。而肩关节的柔韧性直接关系到划臂的幅度与流畅程度,尤其是作为蛙类所独有的宽臂技术,其肩膀运动幅度更大。脊椎的柔软度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完成波浪式身体动作,改善运动的协调和推动的有效性。这种柔韧素质的培养要经过系统性的伸展训练才能达到,并要根据蛙泳的具体技术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锻炼。
协调性是蛙泳技术的关键,是游泳技术各个技术元素是否能够有效结合的关键。蛙泳运动的协调要求,是指运动员对运动时机的准确把握,即运动员划手、蹬夹腿、呼吸与身体波动等的精细协调。优秀的身体协调性是运动员正确把握划手 - 换气 - 蹬夹腿的基本规律,从而产生有效的推动力。人体各个部分之间的配合也是非常重要的,上肢、下肢的用力次序以及分布都要达到很好的配合程度,才能有效地减少运动时的能源消耗。而在水下,对人体姿态及运动轨迹的精确把握则是协调的关键。要通过专项的分解、整体的协调能力培养,才能使其达到较好的水平。柔韧度的培养要着眼于蛙类专项的各关键部位、部位,采取动静相结合的伸展方式,使其在提高运动幅度的同时,维持其肌肉的弹力。协调能力的培养要从拆招入手,逐渐向整体协调发展,注意速度、空间、时间精度的培养。这两方面的能力培养应该在整个赛季的游泳项目中进行,并且要针对每个时期进行重点培养。通过对身体柔韧性与协调能力的系统性培养,能有效地改善游泳动作的经济与效益,从而达到更高的竞技状态。
结语:
蛙泳作为一项技术复杂的游泳项目,对运动员的体能素质提出了全面而特殊的要求。本文从力量、耐力、柔韧、协调四个方面对蛙泳身体素质的要求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剖析,并对其进行了评价。因此,在正确的竞技状态下,应结合自身的身体素质及机体的能量代谢规律,制定有针对性的游泳教学计划,以达到更好的竞技水平。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深入探究蛙泳身体运动的最优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身体各要素间的交互作用机制,为蛙泳的运动训练提供更为精准的理论依据。通过对身体素质的不断完善,一定会促进蛙技术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方媛 , 杨建梅 . 职业体能需求导向下的高职体育教学研究 [J]. 当代体育科技 ,2022,12(1):13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