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事业单位党建与思政工作融合路径研究
王艳萍
益阳市广播电视台 湖南益阳 413000
引言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事业单位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党建与思政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有效推进事业单位党建与思政工作的深度融合,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事业单位承担着提供公共服务、促进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职能,其党建与思政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的改革发展和服务效能。然而,当前事业单位党建与思政工作的融合仍存在诸多问题,如 " 两张皮 " 现象普遍、工作方式陈旧、队伍建设滞后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党建与思政工作的实效性。因此,深入研究新时代事业单位党建与思政工作的融合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新时代事业单位党建与思政工作融合的理论基础
党建与思政工作的融合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首先,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建设理论为二者融合提供了根本遵循。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强调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列宁则进一步发展了党的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理论。这些理论启示我们,党建必须与思想教育紧密结合,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
其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新时代党建与思政工作融合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这一重要思想为事业单位推进党建与思政工作融合提供了根本遵循。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如 "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也为二者的有机融合提供了理论支撑。
最后,现代管理理论中的系统论、协同论等也为党建与思政工作融合提供了方法论指导。系统论强调各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和整体功能,协同论则关注不同系统之间的协调配合。这些理论启示我们,党建与思政工作不是孤立的,而应该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谋划和推进,通过协同配合实现 "1+1>2" 的效果。
二、新时代事业单位党建与思政工作融合的现实意义
推进事业单位党建与思政工作深度融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这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必然要求。事业单位作为党领导下的公共服务机构,必须通过党建与思政工作的深度融合,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贯彻执行,保证事业单位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
其次,这是提升事业单位服务效能的迫切需要。党建与思政工作的深度融合,能够有效激发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质量。通过思想引领和价值塑造,可以培养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事业单位人才队伍,为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提供有力支撑。
再次,这是应对意识形态领域挑战的战略举措。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依然复杂,事业单位作为思想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必须通过党建与思政工作的深度融合,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抵御各种错误思潮的侵蚀。
最后,这是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发展的内在要求。随着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深入推进,迫切需要加强党的领导,通过党建与思政工作的同频共振,化解改革中的思想困惑,凝聚改革共识,为改革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思想保障。
三、当前事业单位党建与思政工作融合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党建与思政工作融合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践中仍面临诸多挑战。首先,思想认识存在偏差," 两张皮 " 现象较为普遍。一些事业单位对党建与思政工作融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将二者割裂开来,导致党建工作形式化、思政工作边缘化。部分领导干部存在 " 重业务轻党建 " 的思想倾向,认为业务工作是硬指标,党建和思政工作是软任务。
其次,体制机制不完善,协同配合不够。很多事业单位缺乏有效的党建与思政工作融合机制,职责分工不明确,工作衔接不顺畅。党组织与行政部门之间、党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导致工作资源分散,难以形成合力。考核评价体系也不健全,党建与思政工作的融合成效难以科学评估。
再次,工作方式方法单一,创新不足。不少事业单位的党建与思政工作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开会、学习、谈话等老套路上,缺乏针对性和吸引力。对新媒体的运用不充分,对青年干部职工的思想特点和需求把握不准,工作方式缺乏时代感和亲和力,影响了工作效果。
最后,队伍建设滞后,专业化水平不高。事业单位党务和思政工作队伍普遍存在数量不足、素质不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很多党务干部是兼职,缺乏专业培训;思政工作人员理论功底不深,实践经验不足。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
党建与思政工作融合的质量和水平。
四、新时代事业单位党建与思政工作融合的路径探索
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新时代推进事业单位党建与思政工作深度融合需要多措并举。首先,要构建 " 大党建 " 工作格局,实现系统融合。树立 " 一盘棋" 思想,将党建与思政工作纳入事业单位整体工作规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可以借鉴一些单位的成功经验,如建立党建与思政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融合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其次,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增强融合实效。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打造" 互联网 + 党建 + 思政" 工作平台,增强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年龄段干部职工的特点,开展分层分类教育,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将党建与思政工作融入业务工作全过程,在业务培训中强化政治引领,在业务考核中体现政治标准。例如,某科研院所将主题党日活动与科研项目研讨相结合,既提升了组织生活质量,又促进了科研工作发展。
再次,要加强队伍建设,提升融合能力。选优配强党务和思政工作队伍,注重选拔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建立健全培训体系,通过专题培训、实践锻炼等方式,提升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完善激励保障机制,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增强岗位吸引力。可以借鉴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经验,打造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党务思政工作队伍。
最后,要健全考核评价体系,强化融合导向。建立科学的党建与思政工作融合评价指标体系,将融合成效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将考核结果与干部任用、绩效分配等挂钩,形成鲜明导向。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增强考核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例如,某医院将党建与思政工作融合情况纳入科室绩效考核,与奖金分配直接挂钩,有效调动了各部门推进融合的积极性。
五、结论
新时代推进事业单位党建与思政工作深度融合,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提升事业单位服务效能的必然要求。当前,这项工作仍面临思想认识、体制机制、工作方式和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挑战。通过构建 " 大党建 " 格局、创新工作方法、加强队伍建设和完善考核体系等路径,可以有效促进二者的有机融合,为事业单位的改革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未来,随着实践的深入,还需要不断探索党建与思政工作融合的新模式、新方法。特别是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如何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提升融合效能,值得深入研究。同时,不同类别事业单位的差异化融合路径也有待进一步探索。只有持续创新、不断完善,才能推动事业单位党建与思政工作融合不断取得新成效。
参考文献:
[1] 张明远 . 《新时代事业单位党建工作创新研究》. 北京 : 人民出版社 ,2020.
[2] 李红梅 . 《思想政治工作与党的建设关系研究》. 北京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2019.
[3] 陈志刚 , 王丽娜 . “事业单位党建与思政工作融合的实践路径”. 《中国行政管理》, 2021(5): 78-83.
[4] 国家行政学院课题组 . “新时代提升事业单位党建质量的思考”. 《求是》,2022(3): 45-49.
[5] 刘晓明 . “数字化背景下党建与思政工作融合创新研究”.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23(2): 112-118.
作者简介:王艳萍(1975.11-),女,汉族,本科政工师,研究方向:分管党建、综合、人事、财务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