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林业工作中森林培育经营与生态旅游的融合发展
王运清
宁乡市回龙铺镇人民政府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410606
一、引言
森林培育经营与生态旅游的融合,并非简单的叠加或并列,而是一种深度的、有机的结合。它要求我们在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的基础上,合理规划森林资源,创新林业经营模式,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旅游产品,这种融合发展模式,既能够满足人们对绿色、健康、生态生活的追求,又能够推动乡镇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
二、森林培育经营与生态旅游融合的基础
(一)自然资源的共享性
森林作为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的宝库,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木材、药材、野生动植物等,这些资源既是森林培育经营的物质基础,也是生态旅游的重要吸引物。据统计,全球有超过一半的已知物种生活在森林中,这些物种的多样性为生态旅游提供了无尽的观赏和体验价值。同时,森林的水土保持、气候调节等生态服务功能,也为生态旅游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基础。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森林培育经营与生态旅游可以共享这些自然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二)生态环境的互补性
森林培育经营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通过植树造林、森林抚育等措施,提高森林的生态质量,为生态旅游提供了更加优美、健康的生态环境。而生态旅游则强调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旅游活动,通过生态旅游的开展,可以进一步提高公众对森林生态价值的认识,增强生态保护意识,为森林培育经营提供更为广泛的社会支持。生态旅游每增加 1% 的游客量,可以带动周边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投入增加 0.5% 左右,这种生态环境的互补性,为森林培育经营与生态旅游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生态基础[1]。
(三)可持续发展的共同目标
森林培育经营与生态旅游都致力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森林培育经营通过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确保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功能的持续发挥;而生态旅游则通过推广绿色、低碳的旅游方式,减少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每创造 1 元收入,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增加 0.6 元左右的收入,同时减少 0.3 公斤左右的二氧化碳排放,这种可持续发展的共同目标,为森林培育经营与生态旅游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方向指引。
三、森林培育经营与生态旅游融合的策略
(一)规划融合
1. 一体化规划原则
在森林培育经营与生态旅游的融合发展中,一体化规划原则至关重要,这一原则要求将森林培育经营的目标、措施与生态旅游的发展需求紧密结合,确保两者在空间布局、资源配置、功能定位等方面的协调统一。具体而言,应首先进行森林资源的全面评估,明确森林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旅游价值,以此为基础制定综合性的发展规划。规划中应充分考虑森林的生态承载力,确保旅游活动不会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同时,通过科学合理的空间布局,将森林培育区、生态旅游区、生态保护区等功能区域有机整合,形成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在一体化规划过程中,还应注重与周边地区的协同发展。通过构建区域旅游合作机制,实现森林旅游资源的共享与互补,提升整个区域的旅游吸引力。
2. 功能区域划分与布局
功能区域的划分与布局是规划融合的关键环节。根据森林资源的分布特点和生态旅游的需求,可以将森林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如生态保护区、旅游观光区、休闲体验区、科普教育区等。生态保护区是森林培育经营的核心区域,主要任务是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在这一区域内,应严格限制旅游活动,只允许进行必要的科研监测和生态保护工作。旅游观光区则是以观赏森林景观为主的区域,应设置合理的游览路线和观景平台,让游客能够充分领略森林的自然之美[2]。休闲体验区则可以提供森林徒步、露营、野餐等休闲活动,让游客在亲近自然的同时,体验森林的魅力和乐趣。科普教育区则可以结合森林资源,开展森林生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科普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生态保护意识。
(二)产业融合
1. 林产品开发与旅游商品创新
林产品开发与旅游商品创新是森林培育经营与生态旅游产业融合的重要途径。森林作为丰富的资源库,为林产品的开发提供了无尽的原料。结合森林的特色资源,可以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林产品,如森林食品、森林药材、森林工艺品等,这些林产品不仅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还能作为旅游商品,满足游客的购物需求。在旅游商品的创新方面,应注重将森林文化与商品设计相结合,打造出具有独特魅力和纪念意义的旅游商品。例如,可以设计以森林动植物为原型的纪念品、以森林景观为灵感的艺术品等。同时,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3D 打印、虚拟现实等,提升旅游商品的科技含量和互动性,吸引更多游客的关注和购买。
2. 林业体验活动设计
林业体验活动设计是森林培育经营与生态旅游产业融合的又一重要环节。依托森林资源,可以设计出具有教育性、趣味性和参与性的林业体验活动,让游客在亲身体验中感受森林的魅力和生态文化的深厚底蕴。例如,可以开展森林徒步活动,让游客在专业的向导带领下,深入森林腹地,探寻森林的奥秘;可以组织观鸟摄影活动,让游客在静谧的森林中,捕捉鸟类的灵动瞬间;还可以开展植物认知活动,让游客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认识和学习森林中的植物种类和生态特性。此外,还可以结合森林培育经营的过程,设计如植树造林、森林抚育等体验活动,让游客在参与中了解森林培育的艰辛和重要性。通过林业体验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不仅可以增强游客对森林生态的认识和保护意识,还能提升生态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3]。同时,这些活动还能为森林培育经营提供新的资金来源和社会支持,推动森林培育经营与生态旅游的良性互动和共同发展。
(三)管理融合
1. 生态环境保护协同机制
在森林培育经营与生态旅游的融合过程中,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协同机制是确保两者和谐共存的关键,这一机制应涵盖森林资源的保护、监测、评估及修复等多个方面,确保生态旅游活动在不对森林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前提下进行。首先,应建立健全的森林资源保护制度,明确保护范围、保护措施及责任主体。通过设立生态保护红线,严格限制在核心生态区内的旅游活动,确保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同时,加强对森林资源的监测和评估,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遥感技术、无人机巡查等,及时发现并处理森林破坏行为。其次,应建立生态环境修复机制。对于因旅游活动或其他原因造成的森林生态环境破坏,应制定详细的修复方案,并投入必要的资金和技术力量进行修复。通过植树造林、森林抚育等措施,恢复森林的生态功能,提升森林的旅游价值。此外,生态环境保护协同机制还应注重与周边社区的协同合作。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态保护意识;通过设立生态补偿基金,对因生态保护而受到影响的社区居民进行经济补偿;通过吸纳社区居民参与生态旅游的经营和管理,实现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的双赢。
2. 利益共享与合作参与模式
在森林培育经营与生态旅游的融合管理中,构建利益共享与合作参与模式是推动两者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通过让当地民众以多种方式参与到生态旅游的经营和管理中来,不仅能够有效提升他们的生态保护意识,还能显著增加其经济收益,从而实现森林培育经营与生态旅游的共赢发展。具体而言,可以探索成立由多方参与的生态旅游合作联盟或联合体,吸纳当地民众作为重要成员,共同参与生态旅游的规划、运营和管理。在合作联盟或联合体的运作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并听取当地民众的意见和建议,确保他们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同时,通过提供专业的培训和教育服务,帮助当地民众提升旅游服务技能和综合素质,进而增强他们在旅游市场中的竞争力 [4]。此外,还应建立一套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通过科学设定旅游收入分配比例,确保当地民众能够从生态旅游的发展中获得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例如,可以设立旅游收益共享基金,将部分旅游收入按照既定比例分配给当地民众;同时,也可以设立旅游发展专项基金,用于支持当地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旅游产品的升级与创新。
(四)营销融合
1. 品牌建设与市场推广策略
在森林培育经营与生态旅游的融合营销中,品牌建设与市场推广策略是提升旅游知名度和吸引力的关键。通过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品牌,可以形成独特的旅游形象和市场定位,吸引更多游客的关注。首先,应深入挖掘森林的文化内涵和生态价值,提炼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主题和品牌形象。例如,可以结合森林的动植物资源,打造“生态之森”品牌;可以结合森林的历史文化,打造“文化之森”品牌。通过品牌形象的塑造和传播,提升旅游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其次,应制定有效的市场推广策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全方位的市场推广。线上可以利用社交媒体、旅游网站等平台,发布旅游信息、旅游攻略和旅游优惠活动;线下可以组织旅游推介会、旅游节庆活动等,吸引游客的参与和关注。同时,还可以与旅行社、旅游代理商等合作,拓展旅游市场渠道,提高旅游地的市场占有率。此外,还应注重口碑营销和体验营销。通过提供优质的旅游产品和服务,让游客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到旅游地的魅力和价值;通过游客的口碑传播,吸引更多潜在游客的关注和选择。
2. 旅游线路设计与产品组合
在森林培育经营与生态旅游的融合营销中,旅游线路设计与产品组合是提升旅游体验和满意度的重要环节。通过科学合理的线路设计和丰富多样的产品组合,可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和偏好,提升旅游地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具体而言,应根据森林资源的分布特点和旅游市场的需求情况,设计出具有特色的旅游线路。例如,可以设计森林徒步线路、森林探险线路、森林文化线路等,让游客在旅途中充分领略森林的自然之美和文化之韵。同时,还应注重线路的合理布局和衔接,确保游客能够顺畅地完成整个旅程。在产品组合方面,应提供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和服务。除了传统的观光游览外,还可以结合森林的特点和优势,开发如森林露营、森林野餐、森林瑜伽、森林摄影等特色产品。通过产品的组合和搭配,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和偏好,提升旅游地的整体吸引力和满意度。此外,还应注重产品的创新和升级,不断推出新的旅游产品和服务项目,保持旅游地的新鲜感和吸引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乡镇林业工作中森林培育经营与生态旅游的融合发展,不仅是对自然资源的科学利用,更是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践行。通过规划融合、产业融合、管理融合以及营销融合等多方面的策略实施,能实现森林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和谐共生,促进乡镇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一过程中,既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纪瑞静 . 林业工程技术在森林培育中的创新与作用 [J]. 新农民 ,2024,(20):109-111.
[2] 孙长宏 . 转变森林培育方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J]. 黑龙江科学 ,2014,5(07):80.
[3] 曲丽丽. 林业生态产业链的稳定机理与拓展对策研究[D]. 东北林业大学,2011.
[4]李成茂.森林资源培育与林业产业结构及区域布局的关系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
作者简介:王运清(1970.2)男,汉族,湖南宁乡,本科,工程师,从事基层林业站工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