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资源融入幼儿园幼小衔接劳动教育的路径研究
冯爱贞
佛山市顺德区均安新华幼儿园 528300
引言
劳动教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逐渐从边缘走向中心。特别是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发布后,劳动教育被明确为必须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内容。在学前教育领域,劳动教育的推进具有启蒙和奠基作用,尤其在幼小衔接阶段,其重要性更为突出。该阶段是儿童从非义务教育向义务教育过渡的关键期,其顺利与否直接影响到孩子在小学阶段的适应和发展水平。而劳动教育,作为培养孩子自理能力、责任意识和合作精神的有效途径,是实现这一平稳过渡的重要手段。然而,现有幼儿园劳动教育普遍存在资源不足、内容单一、实践性弱等问题,导致劳动教育在幼小衔接中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社区作为儿童社会化发展的重要场域,拥有丰富的人力、物力和文化资源,若能合理调动并有效融入劳动教育体系,将为幼儿园幼小衔接提供新的发展路径。本文从社区资源的特性出发,结合劳动教育的目标与内容,深入探讨其在幼小衔接阶段劳动教育中的整合方式与具体路径。
一、社区资源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的现实基础与价值意义
当前幼儿园在开展劳动教育时面临诸多挑战,如师资力量不足、课程内容与现实脱节、场地与器材限制等,难以满足儿童日益增长的实践体验需求。与此同时,我国大多数城市和乡镇社区拥有丰富的劳动资源,包括农贸市场、手工艺作坊、街道服务站、社区文化中心等,这些场所不仅具备真实的劳动情境,还承载着地方文化与生活技能的积淀。将社区资源引入幼儿园劳动教育,不仅能有效缓解园所资源匮乏的问题,更能提供更具现实意义和社会性体验的学习环境。孩子们在社区中接触真实劳动场景,能够直观理解劳动价值与成果,增强实际操作能力和生活适应力。社区中的志愿者、手艺人和服务人员等也可作为教育资源,通过讲解、演示和带领孩子参与劳动项目,拓展其认知和体验。此外,社区资源的介入还促进了家园社共育机制的形成,加强了家庭、学校与社会三方协作,共同推进劳动教育向纵深发展。
二、社区资源在劳动教育中的类型与作用分析
社区资源在劳动教育中表现出多样性和灵活性,主要包括物质资源与人力资源两大类。物质资源方面,社区农田、绿化带、便民服务站、社区工坊、图书馆、老人活动中心等都可转化为劳动教育实践场所,供幼儿开展种植、清洁、整理、服务等活动。人力资源方面,社区中有丰富的劳动者群体,如环卫工人、厨师、理发师、志愿者等,他们的劳动经历和技艺展示,为幼儿提供了直接、真实的学习对象。社区资源在劳动教育中发挥着多方面的作用:一是实践平台功能,提供真实劳动环境,提升幼儿操作技能;二是社会认知功能,让幼儿了解劳动者的职业与社会分工,增强尊重劳动的意识;三是价值导向功能,通过亲身体验让幼儿理解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激发其劳动热情与责任感。此外,社区资源还能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通过与外部世界的接触增强其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推动劳动教育与其他领域教育的深度融合。
三、社区资源融入幼小衔接劳动教育的路径设计
在将社区资源有效融入幼小衔接劳动教育的过程中,需从制度保障、课程开发、组织实施等方面形成系统路径。第一,构建社区协同机制。教育行政部门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社区资源参与教育活动;幼儿园与社区建立长期合作机制,通过签订合作协议、建立资源共享平台等形式,实现资源常态化供给。第二,课程内容的融合创新。劳动教育课程应结合本地社区实际,开发适龄化、生活化、项目化的劳动项目,如“我当小厨师”“社区小管家”“我为绿地添一绿”等主题活动,将社区环境与教育目标有机结合。第三,多方参与
的组织保障。
四、实践案例分析与效果评估
在部分地区,已有将社区资源融入幼小衔接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如江苏苏州某幼儿园与当地社区合作,定期组织幼儿走进社区图书馆参与图书整理、到便民市场体验售货、到老人活动室进行清洁服务。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基本的劳动技能,更在交往中增强了自信心与责任感。实践表明,社区资源的参与使得劳动教育活动更具真实感和生活气息,能有效提升幼儿的参与度和兴趣。教师反馈认为,在活动过程中,幼儿主动性明显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对劳动成果表现出更多的珍惜。家长表示孩子回家后愿意主动做家务,并能讲述劳动的意义和收获。社区成员也对教育成果表示肯定,并愿意继续参与教育实践。这一案例显示,社区资源在劳动教育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教育实效,也实现了教育资源的拓展与优化,为幼小衔接提供了有力支撑。
五、当前问题与优化对策
尽管社区资源在劳动教育中展现出积极效能,但在实际推进中仍存在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一是资源利用不平衡,部分地区社区教育资源丰富,而有些城乡结合部资源匮乏,导致教育机会不均衡。二是合作机制不健全,幼儿园与社区之间缺乏长效合作机制,活动多以短期、临时为主,难以持续推进。三是安全风险控制不足,孩子参与社区劳动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园所在活动策划与组织中缺乏专业的风险评估与预案制定。四是教师专业性不足,部分教师对劳动教育的认识有限,对社区资源的开发与整合能力较弱,影响活动质量与效果。
结论
社区资源作为劳动教育的重要延伸和补充,具有现实性、亲近性和丰富性等天然优势。将其有效融入幼儿园幼小衔接劳动教育,不仅能弥补园所资源的不足,更有助于构建真实情境中的教育体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与顺利过渡。未来应在政策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在实践层面推进多元协同,形成家园社共育的劳动教育新格局。教育工作者需不断创新教育方式,挖掘社区资源潜力,使劳动教育真正成为促进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坚实支点。
参考文献:
[1] 施克灿 . 当今日本社区儿童教育发展的新趋向 [J]. 学前教育研究 ,2003,(04):57-58.
[2] 马媛 , 柳兵 . 基于微观系统视角的幼小衔接研究 [J]. 教育导刊 ( 下半月 ),2014,(06):13-16.
[3] 石慧 . 庄薇 : 幼小衔接的线头要连到小学教师 [J]. 幼儿 100( 教师版 ),2016,(04):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