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分析市政公用工程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

龙章颖

湖南仁仁洁环境清洁科技有限公司 湖南株洲 412000

一、市政公用工程安全管理现状

市政公用工程已建立起较为系统的安全管理模式。在管理架构上,多数工程构建了建设、监理、施工单位多级体系,明确各方职责:建设单位统筹安全管理,监理单位依规监督施工,施工单位负责现场安全。管理措施包含安全责任制、检查制度与教育培训,部分工程还引入信息化手段,运用软件与监控系统实时管理,提升效率。但现有安全管理仍存在不足,难以满足工程建设与运营需求,安全形势严峻,还需完善。

二、市政公用工程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安全管理制度方面

首先,安全管理制度体系不够完善。部分市政公用工程的制度内容不全、条款粗疏,未能覆盖所有安全风险,对新型施工工艺与技术的安全规范存在空白,导致施工缺乏明确指导。而且制度更新滞后,跟不上工程技术发展与管理要求的变化。其次,制度执行监督机制缺乏。虽有安全管理制度,但执行中缺乏有效监督,单位检查流于形式,对违规行为处罚乏力,难以形成威慑,导致制度难以落实,安全管理浮于表面。

(二)人员管理方面

在管理人员层面,安全意识淡薄与专业素养不足并存。部分管理人员重进度、成本,轻安全管理,决策时缺乏科学判断,未充分考量安全风险,致使管理措施不力。同时,他们也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对安全法规、标准及规范掌握不全,难以有效开展工作。施工人员方面,培训不足、操作技能欠缺问题突出。市政工程施工人员流动性大,施工单位难以组织全面系统的安全教育,许多施工人员仅接受简单交底,对安全规程与注意事项一知半解。加之部分人员文化水平低、学习能力弱,难以掌握复杂操作技能,极易因违规操作引发事故。

(三)施工设备与环境方面

施工设备老化和维护不及时是常见问题。市政公用工程施工中使用的机械设备种类繁多,部分设备由于长期使用,磨损严重,却未能得到及时的维护和更新。一些施工单位为了降低成本,减少设备维护投入,导致设备带病运行,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例如,起重设备的零部件磨损、电气设备的线路老化等问题,都可能引发设备故障和安全事故。

施工现场环境复杂,安全隐患多。市政公用工程通常在城市建成区内施工,施工场地狭小,周边环境复杂,与居民生活区域、交通道路等紧密相连。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音、粉尘、污水等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容易引发居民投诉和纠纷。同时,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高空作业、深基坑施工等环节存在诸多安全风险,若不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极易发生触电、坠落、坍塌等安全事故。

三、市政公用工程安全管理的优化对策

(一)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体系是首要任务。建设单位应组织专业人员,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和最新的安全管理法规、标准,对现有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梳理和修订。补充完善针对新型施工工艺和技术的安全管理规范,细化各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管理流程,确保安全管理制度覆盖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和各环节。同时,建立安全管理制度的动态更新机制,定期对制度进行评估和修订,及时将新的安全管理要求和技术标准纳入制度体系,保证制度的时效性和适用性。

加强制度执行监督是保障制度落实的关键。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明确监督主体和监督职责,对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常态化、全过程监督。采用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深入施工现场检查制度执行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下达整改通知,并跟踪整改落实情况。加大对违反安全管理制度行为的处罚力度,对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通过严格的监督考核,确保安全管理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二)加强人员管理与培训

提升管理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和专业管理能力至关重要。通过开展安全管理培训、讲座、案例分析等活动,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使其深刻认识到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安全管理理念。同时,组织管理人员参加专业的安全管理培训课程和资质认证考试,系统学习安全管理法规、标准和规范,掌握先进的安全管理方法和技术,提高其安全管理决策和组织协调能力。

强化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与技能考核是减少安全事故的重要举措。施工单位应制定详细的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在上岗前对施工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包括安全法规、操作规程、应急处理等内容。培训结束后,对施工人员进行严格的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对于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必须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并定期进行复训和考核。此外,建立施工人员安全培训档案,记录其培训和考核情况,为后续的安全管理提供依据。

(三)强化施工设备与环境管理

加强施工设备的定期维护与更新是保障设备安全运行的基础。施工单位应

建立设备管理制度,明确设备维护保养的周期、内容和标准,安排专业人员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及时更换磨损严重的零部件。对于达到使用年限或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设备,要及时进行报废和更新,确保设备性能符合安全要求。同时,建立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对设备的采购、使用、维护、报废等全过程进行信息化管理,提高设备管理的效率和精准度。

优化施工现场环境安全布局,做好风险预警与防范工作。在施工前,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的勘察和规划,合理布置施工场地,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和防护设施。针对施工现场的噪音、粉尘、污水等环境问题,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加强对施工现场安全风险的评估和监测,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对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提前采取防范措施。例如,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安装监测设备实时监测基坑的变形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采取加固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四、结语​

市政公用工程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安全稳定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本文通过对市政公用工程安全管理现状的分析,深入探讨了当前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优化对策。通过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人员管理与培训、强化施工设备与环境管理等措施的实施,能够有效提升市政公用工程的安全管理水平,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未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和工程建设技术的不断发展,市政公用工程安全管理还将面临新的挑战和问题,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安全管理理念和方法,推动市政公用工程安全管理工作向更高水平发展,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 李恒 , 张建 . 加强市政道路工程管理的有效策略探讨 [J]. 科技风 , 2024,(29): 163-165.

[2] 谢昌荣 . 市政工程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J]. 散装水泥 , 2024,(04): 111-113.

[3] 唐照峰 . 市政公用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研究 [A] 2023 年智慧城市建设论坛深圳分论坛论文集 [C]. 中国智慧城市经济专家委员会 , 中国智慧城市经济专家委员会 , 2023: 3.

[4] 张帆 . 关于加强市政工程管理及措施的分析 [A] 2022 工程建设与管理研讨会论文集 [C].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 ,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 2022: 5.

[5]仲少丹. 市政工程施工期间相关安全问题分析[J]. 科技与创新, 2016, (10):81.

作者简介:龙章颖(1982.11)女,汉族,湖南省,本科,工程师,从事项目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