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关于建筑施工安全隐患的识别与防控措施研究

作者

邱小兵

衡阳县村镇建设服务中心 湖南衡阳 421200

1 建筑施工安全隐患的类型与特征

1.1 安全隐患类型

建筑施工安全隐患类型多样,其中高处坠落隐患主要存在于脚手架搭设与拆除、高空作业平台操作等环节。由于作业人员防护不当或作业平台结构缺陷,易发生坠落事故。物体打击隐患则常源于建筑材料吊运过程中的失控、建筑构件安装不牢脱落等情况,对下方作业人员造成严重威胁。触电隐患在电气设备安装、维修及临时用电管理不善时极易出现,威胁施工人员生命安全。机械伤害隐患主要由施工机械操作不当、防护装置失效引发,涉及塔吊、升降机等多种大型设备。坍塌隐患常见于深基坑开挖、模板支撑体系搭建等环节,一旦发生,往往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

1.2 安全隐患特征

建筑施工安全隐患具有显著的复杂性。其形成涉及人员、设备、材料、环境与管理等多个要素,各要素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使得隐患成因难以准确界定。隐蔽性也是安全隐患的重要特征,部分隐患如结构内部缺陷、电气线路老化等,难以通过常规检查直接发现,增加了识别难度。此外,施工过程的动态性决定了安全隐患并非一成不变,随着工程进度推进、施工工艺变更,新的隐患可能不断产生,旧隐患的风险程度也可能发生变化,对安全管理的及时性与灵活性提出更高要求。

2 建筑施工安全隐患的形成原因

2.1 人员因素

施工人员作为建筑施工的主体,其行为直接影响施工安全。部分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对安全操作规程认知不足,存在违规操作、冒险作业等现象。同时,施工企业安全教育培训流于形式,未能有效提升人员安全技能与应急处理能力。管理人员方面,部分安全管理人员责任意识不强,安全监管工作落实不到位,对违规行为未能及时制止与纠正,导致安全隐患逐渐积累。

2.2 设备与材料因素

施工设备长期处于高强度使用状态,若缺乏定期维护保养,易出现部件磨损、性能下降等问题,甚至引发设备故障。部分企业为降低成本,采购低质量设备或防护装置,导致设备安全性能无法满足施工要求。建筑材料质量同样关键,劣质材料的使用,如强度不达标的钢筋、不符合防火标准的保温材料等,不仅影响工程质量,还可能直接引发安全事故,为施工安全埋下隐患。

2.3 环境因素

施工现场的自然环境与作业环境对施工安全有着重要影响。恶劣天气如暴雨、大风、高温等,可能导致脚手架倾覆、高空作业难度增加、人员中暑等问题。地质条件复杂的施工场地,若未进行充分的地质勘察与处理,易引发地基沉降、边坡坍塌等事故。而作业环境方面,场地狭窄、照明不足、通风不良等问题,会干扰施工人员正常操作,增加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4 管理因素

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是安全隐患滋生的重要根源。部分企业未建立健全安全风险评估机制,无法提前识别潜在隐患;安全检查制度执行不力,导致隐患未能及时发现与整改。此外,安全教育培训体系不健全,培训内容与实际施工需求脱节,难以有效提升人员安全意识与技能。安全管理责任划分不明确,出现问题时各部门相互推诿,进一步加剧了安全隐患的危害性。

3 建筑施工安全隐患的识别技术与方法

3.1 传统识别方法

现场观察法是最基础的隐患识别方式,通过安全管理人员或专家深入施工现场,凭借经验与专业知识,直接观察施工人员行为、设备运行状态、作业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安全检查表法则是依据相关标准与规范,制定详细的检查清单,对施工项目进行逐项对照检查,确保检查的全面性与规范性。专家经验法借助行业专家丰富的实践经验与专业知识,对复杂、隐蔽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判断,为隐患识别提供专业指导。这些传统方法操作简便,但存在主观性强、效率低、难以发现深层隐患等局限性。

3.2 现代识别技术

物联网技术通过在施工设备、作业环境中部署传感器,实时采集温度、湿度、压力、位移等数据,实现对设备运行状态与环境参数的动态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大数据技术能够对海量施工数据进行深度分析,挖掘数据背后的安全隐患规律,为风险预测与防控提供数据支持。人工智能技术利用图像识别、机器学习算法,对施工现场图像、视频进行智能分析,自动识别违规行为与安全隐患。BIM 技术则通过构建建筑信息模型,对施工过程进行模拟分析,提前发现设计缺陷与施工安全隐患,优化施工方案,实现安全隐患的源头防控。现代识别技术凭借其高效性、准确性与智能化特点,为安全隐患识别带来新的突破。

4 建筑施工安全隐患的防控措施

4.1 人员管理措施

强化施工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将安全法规、操作规程、应急救援知识等内容纳入培训体系,采用理论授课、案例分析、模拟演练等多样化培训方式,切实提高人员安全意识与操作技能。建立严格的安全责任制度,明确企业负责人、项目经理、安全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的安全职责,将安全责任落实到具体岗位与个人。加强对施工人员行为的日常监督管理,建立奖惩机制,对遵守安全规定的人员给予奖励,对违规行为严肃处理,规范人员作业行为。

4.2 设备与材料管理措施

建立施工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从设备采购、安装调试、使用维护到报废处置,进行全过程严格管控。制定详细的设备维护保养计划,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维修与保养,确保设备性能良好。在建筑材料管理方面,严格把控采购渠道,选择信誉良好、质量可靠的供应商;加强材料进场验收环节,对材料的规格、型号、质量证明文件等进行严格审核,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建立材料使用台账,对材料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记录,确保材料可追溯性。

4.3 环境管理措施

优化施工现场布局,合理规划材料堆放区、设备作业区与人员通行区,确保场地整洁、通道畅通。改善作业环境条件,加强通风、照明设施建设,为施工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针对自然环境因素,建立气象预警机制,提前获取天气信息,在恶劣天气来临前,采取加固设施、停止高空作业等防范措施。对地质条件复杂的施工场地,委托专业机构进行地质勘察与评估,制定科学合理的地基处理与边坡防护方案,确保施工安全。

4.4 安全管理体系优化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安全风险评估、隐患排查治理、安全教育培训等制度体系,确保安全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加强安全监督检查力度,采用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检查,对发现的安全隐患下达整改通知书,明确整改责任人与整改期限,跟踪整改落实情况。推动安全文化建设,通过开展安全知识竞赛、安全宣传活动等方式,营造全员参与安全管理的良好氛围,使安全理念深入人心,从根本上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杨敬 .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策略探讨 [J]. 居业 , 2024, (07): 202-204.

[2] 陈雪文 . 建筑工程施工项目风险管理研究 [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电子版 ), 2019, (36): 15.

[3] 刘杨 . 建筑工程安全风险防控与管理 [J]. 城市住宅 , 2019, 26 (07): 119-120+123 .

[4] 庄炳聪 . 建设施工安全生产中的危险源管理研究 [J]. 门窗 , 2016, (09):255.

[5] 黎灿 . 如何运用工程风险管理方法改善建筑安全状况的研究 [J]. 城市建筑 , 2013, (08): 209.

作者简介:邱小兵(1981.10)男,汉族,大专,工程师,从事居民自建房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