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污染防治措施与修复技术要点与应用分析
李骏斌
佛山市生态环境局南海分局 528200
引言:
大力开展土壤污染防治与修复技术的研究,是积极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对于改善生产生活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1. 土壤污染的来源
1.1 不合理灌溉与工业废水排放
尽管社会大众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所产生的污水内还有一定的营养元素,但同时存在着以重金属为主的有害物质,若将这些未经过严格处理的生活污水直接用于农田灌溉,势必会造成各种有害重金属物质在土壤内的渗入,最终导致大批量农田污染。
另外,若相关工业企业现有污水净化处理技术不成熟,也可能会导致含有有毒害物质的工业废水直接排放到土壤环境中,造成土壤肥力下降、人体健康受损等问题。由于广东省佛山市为典型的工业城市,存在较多小微企业,受到管理理念和管控方法的限制,因工业废水排放所导致的土壤污染问题较为严重。
1.2 农业生产中的土壤污染问题
若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也会导致土壤酸化与板结现象的日益严重,降低土壤通透性和透水性,各种化合物在土壤中的长期残留会破坏土壤现有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产量与质量。
1.3 固体废弃物污染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推动了城市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城市生活垃圾和工业固体废物为主的有害物质也随之增多,若选择随意丢弃或简单填埋等方法处理这些固体废弃物,势必会造成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造成土壤污染和地下水污染,对社会大众的日常生产生活和人身健康产生严重威胁[1]。
2. 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
2.1 加强污染源管控
第一,有关部门需加强工业污染源的全面管理与监控,规定工业废气、废水等废弃物的排放标准,明确规定各类污染物的排放方法,同时,根据当前城市的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需要,对现有排放标准进行结构调整和内容更新,推动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尽快建立健全全方位废弃物排放监管体系,推动工业园区对工业废气和废水的集中治污与资源共享,在提高土壤污染治理效率的同时,尽可能创新现有工业污染源控制方法,降低成本消耗。广东省佛山市生态环境局“制造业当家”,在试验区内开展源头防控,按照目前国土空间规划要求和基于生态环境的分区保护需要,构建了“评估分级、分类管理、安全开发”的集中治污管控体系,除了完成工业园区基础条件设定以外,还通过空间布局与优化方法,打造基于污染物源头防控的工业专业主题园,助推低端村级工业园新农代化集中治污主题产业园的转变,实现了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与土壤污染治理的有机结合。
第二,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除了要通过推广科学施肥与田间管理技术,来保证农民能够完成科学施肥以外,还需通过定期指导培训等方式,指导农民学会如何根据目前农作物品种,正确选择农药品种和施药方法。为了巩固农村环境整治和土壤污染治理成效,广东省佛山市目前已成立了生态环境保护与土壤研究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商,对传统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进行更新升级,利用叶面组控技术降低土壤内的重金属活性,同时,还根据《佛山市土壤、地下水及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要求,开展了基于农村黑臭水体反黑反臭问题的全面排查与治理,打造了众多基于农业土壤污染治理的标志性工程。
第三,全面开展生活污染源管理。广东省佛山市积极开展以“向绿而行”为主题的宣传活动,组织开展废旧纺织品再造展览、餐饮油烟防控宣讲会、自制吸尘器科普体验活动、再生资源回收政策宣传,加深社会大众对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意识,积极邀请社会大众参与到生活污染源管理工作中来,避免生活污染物引发的土壤污染问题。
2.2 优化产业结构
为进一步防范土壤污染风险,广东省佛山市积极推动各工业企业的生产工艺升级与发展方式转型,借助全链条思维,采取系统化与整体化方法,加强对土壤污染和地下水污染的全面防控,要求重点监管单位隐患排查和自行监测的落实率达到 100%
以佛山市高明同德化工有限公司为例,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政策知识与全面监管下,该企业目前已经实现了对废水管线的密闭化改造,重建了工业废水和废气处理设施,降低了超标污染物的浓度,增强了工业废水和工业废气的治理效果,保证了土壤污染治理效果。
3. 土壤污染的修复
3.1 化学修复技术
以化学固化稳定化技术为主的化学修复方法,主要是通过各种化学物质与污染土壤的结合,来实现对被污染土壤的性能改变和状态调整,实现污染物毒性的降低。这种修复技术对土壤的破坏性较小,且技术应用流程较为简单,降低了污染物的自身迁移性 [2]。
近年来,广东省佛山市积极通过现场调查等方法,评估不同地块的土地污染程度,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开展工业企业地块土壤修复项目,使用原地异位固化和化学固化稳定化技术,选择了石灰、氢氧化铁等固化稳定剂,对当前地块的被污染土壤进行固封,使其形成低渗透固化体,改善了污染物原有的活泼形态化学性质,顺利完成了此次土壤修复项目,有效解决了被污染土壤内的污染物扩散问题。
3.2 联合修复技术
联合修复技术是指物理修复方法、化学修复方法和微生物修复方法的有机结合。其中,微生物修复技术是一种借助微生物自身代谢活动,来实现对土壤内污染物的降解与转化,主要可分为原位修复方法和异位修复方法两种。有关部门需根据当地土壤污染的实际程度来制定联合修复方案。
以广东省某市某县为例,该地区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经常存在“三废”未经处理直接排放的问题,农田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超标,为尽快完成土壤修复,当地采用了土壤深耕 + 植物修复 + 微生物修复的联合修复技术。
在土壤深耕阶段,对现有农田基础设施进行修缮优化,按照 105kg/ 亩的规格在污染土壤中加入有机复合肥,完成土壤深翻与混匀,土壤深翻平均深度控制在 40cm 。
在植物修复阶段,向已完成深耕的农田土壤中种植特定的修复植物。相较于传统土壤修复技术来说,植物修复方法不需消耗大量成本,且能尽可能减少土壤治理与修复对周边环境所造成的伤害。
在微生物修复阶段,当地有关部门在修复土壤中加入了一定量的营养液和其他电子供体,利用微生物的吸附和降解功能,加快污染物的转化速率,经过两年的持续修复,该污染土壤的内部重金属含量已降至有关标准的要求范围之内,达到了预期修复目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广东省佛山市有关部门已意识到了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的重要性,并已经开展了较为全面的土壤污染防治与修复工作,取得了较为不错的成果。在未来工作中,相关从业者应加强对不同类型土壤污染的深度研究,加强与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制定更具针对性和个性化的土壤防治与修复方案,推动城市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 程萍萍 , 孙雅文 . 土壤污染防治措施与修复技术 [J]. 农村科学实验 ,2025,(04):54-56.
[2] 李庆臣 . 农田土壤污染防治及修复的相关技术及管理措施研究 [J]. 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 ,2024,(08):49-51.
作者简介:姓名:李骏斌;性别:男;出生年月:1991 年8 月;籍贯:辽宁省凤城市 民族:汉族;最高学历:全日制本科;目前职称: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生态环境管理与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