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化教学在学前儿童数学认知发展中的实践路径研究
刘秀娟
青岛市崂山区王哥庄街道曲家庄幼儿园 266105
引言
数学作为人类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儿童思维形成和智能发展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前阶段是儿童数学认知启蒙的关键期,其思维特点具有形象性、具体性和情境性,因此传统的抽象性数学教学难以满足儿童的学习需求,反而可能导致其对数学产生畏难情绪和抵触心理。本文试图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系统梳理游戏化教学在学前儿童数学认知发展中的实践路径,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为一线教师和教育研究者提供有益参考。
一、游戏化教学对学前儿童数学认知发展的作用基础
游戏化教学并非简单将游戏植入教学情境,而是指以游戏为基本形式,借助其互动性、趣味性和任务导向性,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情感激励的综合教学方式。从儿童发展的角度看,游戏是其最自然、最常见的学习方式。在游戏过程中,儿童能够主动探索、自由表达,并通过与材料、同伴及教师的互动,形成对数量、空间、图形、时间等数学要素的初步认知。此外,游戏化教学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性任务和问题情境,促使儿童在动手与思考中建立逻辑联系,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有助于抽象思维能力的萌发。理论研究表明,数学认知的发展离不开语言、感知和视觉的协同参与,而游戏恰恰融合了这些多重通道,能在无压力的环境中促进认知的建构与迁移。
二、学前数学游戏教学的设计理念与实施路径
科学的游戏化教学应以课程目标为导向,以儿童兴趣为出发点,结合教学内容、场地资源与儿童发展水平,精心设计活动流程与环节,确保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在教学设计阶段,教师应首先明确数学学习的核心目标,如数概念的建立、图形辨识、排序与分类等,再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选择合适的游戏形式,如角色扮演类、建构类、规则类等。例如,通过“数字超市”游戏引导儿童在购物模拟中进行数量判断与货币换算,或通过“迷宫寻宝”游戏培养其空间感知与路线规划能力。在教学实施中,教师既要注重活动的自由度与开放性,又要合理设定任务与规则,引导儿童在规则中发挥想象与创造,完成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与此同时,教师还应适时观察与记录儿童的表现,根据其个体差异进行差异化指导,避免教学过程变成“看似游戏、实则操练”的伪游戏教学。
三、游戏化教学促进数学认知的策略分析
要实现游戏化教学对数学认知的有效促进,需在内容选择、形式设计和评价机制上做出系统安排。首先,在内容选择上应充分体现生活化与情境化特点,让儿童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数学的实际应用。例如以“搭建小屋”为主题,引导儿童进行形状组合与对称构建,不仅强化图形感知,也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其次,在教学形式上要坚持趣味性与教育性的统一,避免低龄儿童因过于复杂的规则而产生挫败感,从而丧失参与兴趣。在教学中可使用卡通化的角色代入、故事引导的情节推进、任务驱动的闯关机制等方式,增强情境的沉浸感和任务的驱动力。再次,在评价方面,应摒弃以结果为导向的评价方式,转向过程性、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如采用观察记录法、作品展示法、同伴互评法等多种手段,全面了解儿童在游戏中的数学表现,发现其思维发展水平及存在的问题,进而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四、教师角色与教学资源在游戏化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在游戏化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活动的组织者、情境的创设者和学习的引导者。教师须具备较强的观察力与引导能力,能够敏锐捕捉儿童的兴趣点,并据此调整教学策略。同时,教师还应不断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技能,掌握多种游戏组织方法及跨学科整合能力,确保教学设计与执行的科学性。除此之外,教学资源也是实施游戏化教学的重要保障。一方面应注重教具的设计与制作,如多功能积木、情境卡片、磁性拼图等,另一方面也应善用信息技术资源,将多媒体、虚拟现实等技术引入游戏活动中,拓展教学空间与形式。此外,家长与学校应形成协同机制,共同支持游戏化教学的开展,如在家庭中提供适宜的游戏材料、参与家庭数学活动等,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态。
五、游戏化教学实践的典型案例与效果分析
在实际教学中,已有诸多成功案例表明游戏化教学在提升学前儿童数学认知方面具有显著成效。例如某幼儿园开展的“数学大冒险”系列活动,通过情境化关卡设置与积分激励机制,引导儿童完成数数、比较、排序等任务,有效激发了其数学兴趣与成就感。活动后期的跟踪观察数据显示,参与活动的儿童在数感、逻辑思维和空间认知能力方面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提升。同时,教师反馈也显示,游戏化教学提高了课堂活跃度与儿童专注力,减少了传统教学中常见的分心与抵触行为。尽管如此,实践中仍存在游戏设计水平参差不齐、教学节奏掌控难度大等问题,亟须通过系统培训、资源共享与案例推广等方式不断完善教学路径,确保游戏化教学的规范化与可持续发展。
结论
综上所述,游戏化教学作为提升学前儿童数学认知能力的有效路径,已在教育实践中展现出独特优势。其以儿童发展为核心,通过富有趣味与挑战的教学设计,实现了数学知识的自然渗透与能力的逐步提升。要实现游戏化教学的最大效能,需在课程目标、教师素养、教学资源与评价机制等方面形成合力,构建系统、科学、可持续的教学体系。未来应加强对游戏教学案例的研究与推广,推动游戏化教学从经验探索走向科学指导,在更大范围内促进儿童数学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许莉萍 , 吕建颖 .STEM 教育理念下幼儿园科学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甘肃教育 ,2025,(08):131-134.
[2] 李沂 . 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中践行课程游戏化理念的案例研究 [D]. 广西师范大学 ,2024.
[3] 张贤达 . 幼儿园与小学双向衔接的实施现状及其问题的探究 [D].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