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媒体视域下河源市红色旅游发展途径探析

作者

苏露芳 陈闻颖

河源市源城区图书馆 广东河源 517000 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 广东肇庆 526000

一、新媒体融合,赋能红色场景

新媒体凭借其强大的数字技术与传播能力,能够突破传统展示形式的时空局限,将河源市红色旅游资源进行创新性整合与呈现,通过多维互动、沉浸体验等方式,重塑红色场景的叙事逻辑,构建起历史与现实的对话桥梁,使红色文化得以更生动、立体地触达受众,有效提升红色旅游的吸引力与感染力 [1]。

具体来说,依托 VR/AR 技术,打造沉浸式红色时空穿越体验。选取河源市革命遗址如阮啸仙故居、紫金县苏维埃政府旧址等,运用 3D 建模与空间定位技术,构建高精度虚拟场景。游客佩戴 VR 设备后,可置身于 20 世纪 20 年代的河源街巷,跟随虚拟导游的指引,观看农民运动集会、革命志士秘密会议等动态场景,甚至能通过手势交互参与模拟革命工作,如传递情报、书写标语等。这种技术还可应用于线下展览,利用 AR 扫描景区内的标识牌,触发历史场景的全息投影,让静态的遗址“活”起来。在短视频平台,策划红色河源微纪录片系列,组建专业团队深入挖掘河源红色故事,采用电影级拍摄手法,以每集 3 ~ 5 分钟的短视频形式,讲述阮啸仙等革命先烈的生平事迹、河源革命历史中的关键战役等内容。同时运用 AI 技术对历史老照片、文献进行动态修复与上色,增强视觉冲击力。发布时搭配热门话题标签,邀请旅游、历史领域的 KOL 进行二次创作与转发,形成传播矩阵,扩大红色旅游的影响力。此外,还可搭建红色河源数字云展馆,整合全市红色资源,利用全景摄影技术,将展馆、旧址的内部场景1 :1 还原至线上平台。线上参观者可通过鼠标拖拽、缩放视角,查看展品细节,点击展品触发图文、语音,实现红色旅游的常态化传播。

新媒体技术可通过数字化重构、多平台传播与线上线下联动,为河源市红色旅游注入创新活力,推动红色文化传播模式升级,助力红色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与文化价值长效传递。

二、新媒体联动,拓展传播矩阵

新媒体联动构建传播矩阵,本质上是通过媒介生态的协同整合,实现红色旅游信息的全域覆盖与精准渗透。基于各新媒体平台的功能差异与受众特性,通过内容分层设计、渠道优势互补、传播节奏联动,构建起立体化、多维度的传播网络。借助平台间的流量互通与数据共享,打破信息传播壁垒,强化红色文化传播的广度与深度,形成持续稳定的传播势能[2]。

具体来说,在短视频平台,以抖音、快手为主要阵地制作系列化、碎片化的红色旅游内容。针对年轻用户群体,推出“30 秒速览河源红色地标”“红色建筑变装秀”等创意短视频,将革命遗址的历史底蕴与现代潮流元素结合,利用平台算法推荐机制,提升内容曝光量;开设“红色河源创作挑战赛”,设置特色话题标签,鼓励用户上传与河源红色旅游相关的原创视频,激发内容生产活力。在社交平台,以微信、微博为载体构建深度互动社群。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深度图文,采用“历史故事 + 旅游攻略”的融合模式,详细介绍河源红色景点的历史背景、游览路线与配套服务;利用微信小程序开发“红色河源打卡地图”,用户每参观一处红色景点即可在线打卡,累计积分可兑换文创产品或景区优惠券。微博则聚焦热点话题运营,发起 # 河源红色记忆 # 超话,联动文旅领域大 V 与本地政务账号,发布红色旅游动态、历史文献解读等内容,通过话题讨论、投票、直播等形式,提升用户参与度与话题热度。在资讯平台,与今日头条、腾讯新闻等合作,打造权威内容发布渠道。策划“河源红色文化特辑”,邀请党史专家、地方文史学者撰写深度文章,系统梳理河源红色历史脉络;推出“红色河源·每日一史”专栏,以轻量化资讯形式每日推送革命故事与景点介绍,借助平台大数据分析功能,根据用户阅读偏好定向推送内容,实现精准触达。此外,还可通过各平台间的内容互通与流量互导,引导用户从线上关注转化为线下旅游,形成“传播—互动—消费”的完整闭环,全面拓展河源红色旅游的传播矩阵与影响力。

新媒体联动可通过整合多元平台生态,以差异化内容策略与协同传播机制,构建起全域覆盖的传播网络,赋能河源红色文旅品牌价值提升。

三、新媒体引流,转化文旅消费

新媒体引流实现文旅消费转化,核心在于利用其传播特性与用户连接优势,构建从注意力吸引到消费行为的转化链条。通过内容价值塑造激发用户兴趣,依托平台互动功能建立信任关系,再借助场景化营销设计消费入口,打通线上传播与线下消费的壁垒,推动流量向文旅消费的有效转化,为河源红色旅游产业注入商业动能 [3]。

其一,依托直播电商平台构建“云游 + 消费”场景在淘宝、抖音等平台开设“红色河源文旅直播间”,邀请专业讲解员与文旅达人,以沉浸式直播形式带领观众“云游”阮啸仙故居、紫金苏区革命旧址等景点,实时讲解红色历史故事。直播过程中嵌入一键下单功能,同步推出包含景区门票、红色文创产品、特色客家美食的红色文旅套餐,并设置限时折扣、满减优惠等促销活动。观众在观看直播的同时,可直接点击链接完成购买,实现“云游种草”到“即时消费”的无缝转化。其二,在社交媒体平台发起“红色河源体验官”招募活动,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渠道,面向全网招募旅游爱好者成为体验官,为其提供免费游览河源红色景区、体验红色研学课程的机会。体验官需在小红书、微博等平台发布图文或视频笔记,分享游览感受与消费体验,笔记中植入景区门票购买链接、周边酒店预订二维码等转化入口。同时建立用户社群运营机制,定期在社群内发放专属优惠券、举办抽奖活动,增强用户粘性与复购意愿。其三,联合本地生活服务平台推出红色文旅消费地图。在美团、大众点评等平台上线河源红色旅游专题页面,整合全市红色景点、特色民宿、餐饮商家等资源,以地图形式直观展示。用户可通过搜索或推荐进入专题页面,查看各商家的优惠活动、用户评价等信息,并直接在线预订服务。以此将线上流量有效转化为文旅消费行为,带动河源红色旅游产业链协同发展,实现文化传播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新媒体引流可通过构建多维消费场景、创新互动模式与精准营销机制,打破线上线下消费壁垒,激活文旅消费潜力,为河源红色旅游产业升级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劲驱动力。

结语

新媒体视域下河源市红色旅游的发展路径,技术层面,数字交互手段可激活历史场景的叙事张力;传播层面,跨平台协同可构建文化价值的立体触达网络;产业层面,流量转化机制可打通从符号传播到经济效能的闭环逻辑。以此破解革命老区红色旅游的传统发展瓶颈,形成以技术为支撑、以传播为纽带、以产业为目标的创新范式,彰显新媒体在历史记忆活化与现代产业构建中的双重赋能价值。

参考文献:

[1] 杜飞进 , 计永超 . 大力加强全媒体时代的红色文化传播 [J]. 纪念馆研究 ,2025(01):8-16.

[2] 杨婷婷 . 新媒体环境下重庆红色旅游推广传播策略研究 [J]. 旅游与摄影 ,2025(03):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