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电力电子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

车娅萌

重庆移通学院

智能电网在电力系统的未来发展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而作为其核心关键技术之一,电力电子技术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电力电子技术,借助于变流器、逆变器、控制技术以及储能技术等核心组件与方法,实现了能源转换的高效性、能源使用的灵活性以及能源利用的可持续性。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电力电子技术提升了能源的使用效率,极大地增强了电力系统的适应性和稳定性,为构建更加智能、绿色、高效的电力系统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1 先进电力电子技术应用的重要性分析

智能电网的概念最初由西方国家提出并实践,它是一种融合了各类电力传输网络的大规模整合电力系统,全称是智能电力网络系统。与传统电力网络相比,智能电力网络引入了一套独特的智能控制系统,具备更快捷、高效地满足用户对电力传输信息需求的能力。在全球气温持续升高及人口急剧膨胀的背景下,能源供应问题逐渐成为人类亟待解决的关键生态生存难题之一。在这样的时代大潮中,构建智能电网成为了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

1.1 为电网运行安全性和稳定性提供保障

智能电网的核心优势在于其高度的智能化与互动性,能够精确感知并响应用户的特定需求和系统的动态变化及环境的变动,以适应多样化的需求。为保证智能电网这一功能的高效运作,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变得至关重要。当前,中国的电力电子技术已经取得了进步,并在高压直流输电、灵活交流输电系统等关键技术领域实现了突破,不仅增强了电网的输电与配电能力,还极大地提升了电能质量。尽管中国电网建设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应认识到存在的短板。电网的基础建设相对薄弱制约了电网智能化的发展,且在某些关键领域仍有待改进。在全球化趋势下,大电网互联成为智能电网建设的未来方向。然而,考虑到中国电网的现状,即交直流电网的大型互联网络结构日益复杂,运行控制的难度也随之增加。

1.2 提升可再生资源利用率

面对自然资源的日渐匮乏,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焦点议题。据相关统计数据揭示,中国风能与光伏能源蕴藏丰富,具备巨大的开发潜力。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这些可再生能源因存在间歇性和不稳定性,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构成了挑战。为解决这一问题,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它能够确保可再生能源的稳定利用,并支持其在大规模、分布式及远距离场景下的高效输出,进而增强电网对可再生能源的接纳能力和兼容性,实现对可再生能源的有效整合与利用。

1.3 电能质量与电力市场发展的关系得到了有效改善

工业革命后,电力作为基础性生产要素,广泛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其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各行各业对电力系统的日益依赖,人们对电能品质的要求也随之提升。因此,如何优化电力资源的使用效率成为当前电网建设和运行的关键课题。引入电力电子技术至电网系统之中,不仅能够提升电能质量,还能增强电网的配电效能,促进用户与电力供应商之间的有效互动,从而推动电网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迈进 [1]。

1.4 为电网系统中电子装置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尽管电力电子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但其在可靠性和经济性方面的表现并未得到充分验证。大量采用电力电子技术,特别是电子换流技术,可能会在电网系统中产生不稳定谐波,甚至引发同步谐振现象 [2]。此外,当前的仿真技术局限性进一步阻碍了我国电力电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建立统一的电力电子仿真平台对于提高电网系统的运行稳定性至关重要。

2 电力电子技术在智能电网中面临的挑

2.1 技术特性与规格融合难度高

智能电网的核心目标在于整合并管 多 能源形式以及各类终端设备,以满足不断增长且多样化的能源需求。然而,不同类型的能源来源 自独特的特性与技术规格。因此,开发出既具备高度适应性又能实现跨系统兼容的电力电子设备和 是构建智能电网的重要前提。不仅要求设备能够无缝对接各种能源和设备,还需具备灵活调整以应对不同工作环境和负载变化的能力。

2.2 网络稳定性要求高

智能电网的另一大挑战在于实现对电力设备与系统进行实时监测与数据收集,以及通过远程操作与调度来优化电网性能。这就需要智能电网具备高速、高效的数据传输能力,能够迅速处理大量信息,并在分布式环境中实现精准控制。需要构建先进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支持高带宽、低延迟的数据交换,并结合云计算与边缘计算技术,实现数据的快速分析与决策支持 [3]。此外,智能电网还需能够适应网络的动态变化,确保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

2.3 需多学科融合

智能电网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面的智能化管理,包括智能感知、自主学习与优化决策等功能。通过部署传感器网络和智能监控系统, 时获取电网状态信息,预测设备故障,以及评估能源供需情况。基于这些信息,智能管理系统能够自 网运行策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时增强电网的韧性与安全性。为了实现这一 要在算法设计、模型构建、大数据分析等多个层面进行深入研究,开发出能够处理复杂电网问题的智能决策支持系统,涉及传统电力工程领域的知识,还包括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大数据分析等前沿技术的融合应用[4]

3 电力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策略

3.1 柔性输电的应用

柔性交流输电技术,作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新能源广泛应用的背景下,其核心在于通过集成电力技术、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及控制技术,实现对交流电能的灵活高效控制,以满足智能电网的复杂需求。在智能电网的构建与运营中,电压稳定性及输变电效率是关键指标,合理利用新能源,优化电力输出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柔性交流输电技术的优 调控智能 包括但不限于电压、频率等,确保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还能有效降低电能在传输过程中的损耗,增强输电线路的承 性交流输电技术,智能电网能够实现对电能质量的精确控 等 网的整体运行效率和用户用电体验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该技术还 应对分布式能源接入带来的挑战 如负荷预测、优化调度等问题,为智能电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3.2 电能技术的应用

电力技术,作为电力领域的核心驱动力, 对于推动工业进步、加速技术创新以及提升社会整体经济效益至关重要。为了在智能电网建设 的分级系统和质量评判准则,并结合智能电网的经济效益视角,构建 确保电力技术的实施效能最大化。电力技术涉及诸多关键领域, 技术以及指令控制技术等 [5]。尤其重要的是电力控制技术,其能 用电高峰期与低谷期用电量的动态调控,进而增强电能使用的经济效 和 能效果 满足智 对电力技术智能化发展的迫切需求。

3.3 转换技术的应用

转换技术的核心要素主要包括电网能源转换、轨道能源回馈、储能变频、大规模充电、功率调整等关键步骤。为了确保转换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发挥效用,需根据不同可再生能源的特点,精心设计能源配置与结构体系,以确保转换技术能有效提升对各种可再生能源的管理与协调能力,从而优化智能电网的资源分配效率,实现对可再生能源的有效利用与管理。通过技术整合与优化策略,不仅能够促进电力行业的稳定增长,提高其经济效益与社会贡献度,还能推动可再生能源的普及应用,将之纳入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长远规划中,有助于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碳排放,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达成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举措之一。

3.4 FACTS 技术的应用

FACTS 技术是电力电子技术领域的一个关键分支,它通过利用电力电子设备结合现代控制技术,实现了对电网交流输电系统参数以及网络结构的灵活调整,从而提高了输电线路的传输效率和电网系统的稳定性 [6]。在 FACTS 技术的应用中,静态无功补偿器的引入进 步强化了智 能电网的稳定性。本质上,SVC 是一种高度灵活的交流输电设备,其在电网运行过程 能够平 衡 调节系统电压,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7]。此外,SVC 的应用还能提升电网的静态和暂态稳定性,有效缓解系统低频振荡,为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提供了重要保障。

近年来,随着电网建设的不断深化,除了SVC 之外,其他种类的FACTS 技术也在智能电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有效解决了电网建设中面临的一系列实际问题,如电网短路电流超标、超高压线路充电功率过高等 [8]。中国在 FACTS 技术领域已取得重大突破,自主研发的首套 500KV 分级可控并联电抗器已在电网系统中投入应用,为维持电网的稳定运行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4 电力技术在智能电网未来的应用发展方向

4.1 新能源发电技术

电子技术在当今的电力系统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且是构建智能电网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面对日益紧迫的能源环境挑战,智能电网正致力于推动新能源发电技术的进步,以逐步改变当前以化石能源为主的电力供应模式。在新能源发电的接入过程中,电力电子技术的运用至关重要,旨在确保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以光伏并网接入技术为例,成熟的技术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将阳光转化为直流电,电压通常在20V 左右。在接入电网时,电力电子技术被用于将低压直流电升压至适合电网的电压水平,并进行逆变转换,使之适应交流电的电网系统。同时,电力电子技术还能实时监测电网的相位变化,动态调节电流输出的幅度,有效减少光伏并网接入后可能产生的波动,从而确保电力系统的平稳运行 [9]。

4.2 电能质量调节控制

电力电子技术的一个关键功能就 能品质进行控制和优化。近年来,中国在智能电网的建设上取得了一些进步,但仍与国际领先水 或恶劣环境时,智能电网的稳定运行面临着较大的压力。通过将电力 化技术相 结合, 能电网能够实现实时的电流分配与调整,有效地限制故障的传播范围,并赋 复的能力,从而大幅提高系统的整体安全性 [10]。例如,在智能电网中广泛应用的智能断路器, 在电网中 的任何一点切断电压和电流的功能,可以精确控制特定区域的供电状况,有效地防止和遏制故障的扩散。

4.3 电网结构升级优化

面对智能电网中大量负载接入的挑战, 优化电网架构的需求日益紧迫。在电力传输过程中,相位偏差可能导致电压不稳定,损害电能质量 电技术提供了有效的策略。该技术的核心在于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 过微机跟踪控制电压和相位,能够显著提高电网间的电能传输效率 快速发展下,微网并网技术也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11]。微网的引入重塑 配日 络 关键部件是并网逆变器。借助先进的逆变器技术,不仅能够有效整合分布式电源,还能应对电力系统更加多样化和复杂的控制需求。

5 结语

综上所述,智能电网作为中国电网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融合电力电子技术,显著增强了电网的稳定性和智能化水平,同时确保了终端用户对电能质量和供电稳定性的高标准需求。电力电子设备在智能电网中的广泛应用加速了电网的数字化进程,显著提高了电力公司与用户之间的交互效率和个性化服务水平。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电力电子技术在智能电网的应用为传统电力行业打开了通往新时代的大门,并开创了电力行业全新的数字化盈利途径。

参考文献:

[1] 张秀东 . 电力电子技术在智能电网 集成电路应用 ,2024,41(03):254-255.

[2] 季宁 先进 024,53(01):174-175.

[3] 付宝鑫 电子技术 ,2023,52(01):226-227.

[4] 肖新山 1(12):84-85.

[5] 邱天 022,39(12):154-155.

[6] 马强 05):42-43.

[7] 谢茂华 用 ,2021,38(12):66-67.

[8] 严希 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33(10):3-4.

[9] 赵小 :119-120+116.

[10] 张杰 . 先进电力电子技术在智 的应用 ]. 大众用电 ,2020,35(07):26-27.

[11] 孙国荣 . 面向未来智能电网的电力电子控制与保护技术研究 [C]// 广东省国科电力科学研究院 . 第二届电力工程与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山西能源学院;2022: 9.

作者简介:车娅萌(2004.7.20) 性别 女,籍贯:甘肃武山 ,单位:(2022 级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