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技术- 科普”双轮驱动模式下郴州快递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

作者

颜威 刘毅鳞

郴州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郴州 423000

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背景下,郴州快递业正面临从规模扩张向质量跃升的关键转型。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当前行业发展存在智能分拣、无人机配送等新技术加速渗透,与从业人员技能断层与终端用户认知滞后之间的矛盾。郴州需聚焦 " 技术 - 科普 " 双轮驱动模式,研究构建技术创新与科普赋能协同发力的高质量发展路径,为中部地区快递业转型升级提供具有地域适配性的解决方案。

一、郴州快递业技术应用现状

1、当前郴州快递行业自动化分拣技术呈现明显两极分化态势。快递企业市级公司自动化程度领先,顺丰、京东、圆通等企业分拣线自动化覆盖率高达92% ,而县级公司仍严重依赖人工分拣,日均处理量达 5000 件以上的企业占比不足三成。从地域分布看,全市已建成的 9 条自动化流水线中,超八成集中在中心城区物流园区,区域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突出。差异既反映了企业规模对技术投入的影响,也凸显出行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结构性矛盾。

2、‌数字化管理系统短板显著。数据显示,仅有 19% 的企业采用 TMS 运输管理系统,GIS 路径规划软件的应用率更低至 7% 。虽然手持终端设备数量可观(约 1229 台),但由于数据处理能力不足,这些设备未能有效整合形成智能调度网络。这种技术应用的不充分,严重制约了物流行业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提升。国际 / 港澳台快递业务量仅占总量 0.01% (2024 年为 1.42 万件),跨境包裹清关仍依赖人工审核,未应用区块链溯源技术。

3、城乡差距明显。‌无人机配送试点城乡差距大,苏仙区、资兴市通过无人机配送降低末端成本 37% ,并试点“客货邮”融合模式(53 条线路覆盖所有行政村)。汝城、桂东等山区受 4G 信号覆盖率限制,无人机配送难以推广。‌智能末端设备应用城乡差距大。城区智能快件箱格口超 3.7 万个,但 45 岁以上用户误操作率达 58% ,适老化设计缺失。乡镇末端网点智能化率不足 30% ,村级物流驿站基本依赖人工登记,高拍仪、条码管理等很少有采购使用,无法对于快递件的终端流向进行追溯。

4、‌绿色技术实践不均。资兴快递产业园区已经实现了所有车辆的绿色化改造及新能源储能项目,但其它大部分物流园区,虽然积极推进 " 光储充一体化 " 智慧园区建设,但在新能源配送车辆的实际投放上进展缓慢,储能项目建设推进缓慢。绿色技术应用不均衡的现象,主要是企业在环保转型过程中面临着投入成本高、配套设施不足、运营模式待优化等多重挑战。

5、‌智慧物流平台建设推进缓慢。依托自贸试验区政策,试点湘粤港“跨境一锁”模式,但区域性智慧物流云平台仍处于规划阶段。

6、政策与技术标准化空缺。制定《郴州市标准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 年)》,要求 2025 年前制定物流相关地方标准 ⩾10 项,但专项快递技术标准仍空缺。郴州“八大行动”提出制造业增加值占比提升目标,推动物流业与锂电新能源等产业协同,但快递业技术升级专项政策尚未出台。

二、科普供需矛盾现状

1、市场与就业矛盾。根据调查, 75% 的快递业老板对于新技术的投入处于矛盾的心态,一方面,市场要求提高效率,必须要投放新的技术;另一方面,新技术的投入必然意味着部分员工的工作岗位会被高效的机器替代。

2、接受度和留存度矛盾。从业人员对于新技术有很高的接受意愿,35 岁以下员工对新技术的接受意愿达 76% ,但实际操作能力合格率仅 43%. 。部分新技术由于由于使用场景的限制,在培训过后留存率不高,需要再次实践时进行回顾和摸索,同时,大多企业未建立 AR/VR 培训系统,采用传统授课形式知识留存率不足 30% 。

3、培训条件与大规模培训需求矛盾。目前各种新技术的培训主要是由技术方对采购方操作员工进行,导致新技术在推广速度和范围方面不尽人意。师资、场地、教材、政策等都限制了新技术的快速流行。

4、终端用户适老适配度低。城区智能快递柜超 3.7 万个格口,但适老化设计缺失,缺乏配套操作指引。根据 2024 年郴州北湖区社区数据分析,45 岁以上用户智能快递柜使用误操作率高达 58% 。

5、特种物流技术转化率低。作为 " 有色金属之乡 ", 63% 企业未掌握高价值矿产(如钨制品)的专用保价技术,仍依赖传统保险模式。跨境清关技术培训缺位,国际快递业务量仅占总量 0.01% ,区块链溯源等新技术普及率近乎为零。

三、 双轮驱动模型构建思考。

基‌于郴州快递业发展实践与技术应用瓶颈,构建以‌技术迭代与科普转化为核心的双轮驱动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1‌、技术迭代

推广邮政智能处理中心模式(AI 分拣 + 安全监控),力争 2026 年县域自动化分拣覆盖率达 60% 以上,差错率控制在 0.1% 内。扩大北湖区“客货邮 + 无人车”模式,结合苏仙区无人机试点,破解山区末端配送梗阻,目标行政村

覆盖率 100% 。推广“光储充一体化”园区模式,提高新能源配送车比例。

研发有色金属专用封装与动态保价技术,依托湘南国际物流园打造矿产智能溯源体系,填补高价值品物流技术空白。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集拼中心仓,通过智能拼柜系统降本 80% ,强化跨境物流竞争力。

2、科普转化

建设规模化高技术培训基地。积极与湘南国际物流园、郴州职院物流专业、相应的各种高尖设备制造商进行恰当,争取由设备商提供试用设备、高职院物流专业提供师资、物流园提供场地,共建全真规模化培训基地。积极开发" 5G+ 全息投影" 操作模拟系统,建设仿真培训室。

开展从业人员技能提升培训。设立市级快递技能培训基金,按企业营收一定比例提取专项经费,强制要求用于 AR/VR 模拟操作培训,设置实操考核合格率目标。开发 "5G+ 有色金属物流 " 在线课程库,争取纳入人社部门职业技能认证体系,解决特种领域知识空白问题。

开展社区科普驿站,在社区服务中心增设 " 智能快递体验角 ",配备适老化操作指引员,降低老年群体误操作。

四‌、政策保障

1、强化标准引领与规范。严格落实《郴州市标准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制定快递业地方技术标准,覆盖智能分拣设备接口、无人机/ 无人车运行安全、高价值矿产(钨制品)专用封装与动态保价等领域。建立标准认证机制,将标准符合性纳入企业评级与政策支持条件。

2、加大财税金融支持。设立市级“快递业高质量发展与科普专项基金”,重点支持技术升级实施“县域自动化改造攻坚行动”,对中小企业采购自动化分拣设备给予购置税抵扣或定额补贴,对新能源配送车采购落实购置税减免。补贴“规模化高技术培训基地”建设(含 AR/VR、5G 全息系统开发)及特种领域课程库开发。对“光储充一体化”园区及储能项目给予投资补助。鼓励金融机构开发技术升级专项信贷产品。

3、畅通跨境物流通道。深化湘粤港“跨境一锁”合作,压缩清关时效。配套国际业务量增长专项奖励,支持粤港澳大湾区集拼中心仓建设,推动区块链技术在跨境溯源中试点。

4、构建科普赋能长效机制。强制企业按营收比例提取技能培训经费,由人社部门监管,专项用于专项培训。推动“ 5G+ 有色金属物流”等课程纳入人社职业技能认证体系。支持创作快递技术科普内容(短视频、手册)。

5、完善协同保障机制。优化“客货邮 + 无人车”线路运营补贴。实施“山区 4G/5G 网络补盲工程”,基站建设用地减免土地出让金。探索将企业减碳量与碳交易配额挂钩。建立市政府牵头的多部门联席会议制度(邮政、发改、工信、财政、人社等),统筹政策落地。

参考文献:

[1] 郴州市人民政府 . 郴州市“十四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Z]. 郴州 : 郴州市人民政府 , 2021

[2] 张立新, 李红梅. 技术驱动下县域快递业低碳化转型路径研究——以郴州为例 [J]. 物流工程与管理 , 2024, 46(3): 45-49.

课题项目:本论文属于郴州市 2024 年基层科普行动计划,课题《快递行业新质生产力科普研究》, 课题编号:CZSKX202427

颜威 (1977-)男,汉族,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物流管理、市场营销

刘毅鳞(1994-)男,汉族,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