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语境下徽雕艺术的赛博朋克化转译路径研究
沙丽丽 刘释函 邱芳妮
合肥工业大学 建筑与艺术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00
摘要:数字时代非遗面临可见性及可解性双重困境,本研究以徽州三雕为对象,构建赛博朋克视觉转译路径,以《徽雕——许国石坊2077》设计实践为例,该转译既保留"技以载道"精神内核,又以霓虹废墟中的全息牌坊、电子族谱重构宗族伦理的数字化叙事。赛博化表达通过高对比色、数据流触发青年文化通感,使非遗从物质遗存蜕变为数字生命体,为传统文化在元宇宙时代的存续提供"数字基因重塑"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徽州三雕;赛博朋克;数字化转译;视觉设计
引言
徽州三雕面临数字化困境,赛博朋克以霓虹美学重塑青年文化认同。本研究通过《徽雕——许国石坊2077》实践,探索传统符号转译路径,跨维融合既保留“技以载道”精髓,又借电子族谱与全息牌坊重构伦理叙事,实现非遗再生与文化激活,为传统技艺提供“数字基因重塑”范式。
一、徽州三雕艺术与赛博朋克美学的双重维度
(一)徽州三雕的形式语言与文化象征解析
形式语言层面,木雕善用镂空技法,通过多层立体布局塑造人物与纹样;砖雕以浮雕线刻结合,在门楼照壁上构建几何秩序;石雕则以块面语言在台基栏杆中传递永恒意象,三者共同构成"木空灵、砖严谨、石浑厚"的美学特征;色彩系统以原木色、青灰与深褐形成内敛基调,呼应徽商"藏富不露"的处世哲学;文化象征层面,三雕是徽州宗法伦理的视觉转译:荷花通过形态变异隐喻"族内和谐",鹿纹以动态造型谐音"福禄双全","百花百瓶"组合传递"平(瓶)安"祈愿。这些图像符号以非言说方式嵌入建筑肌理,形成维系徽州文化秩序的象征系统。
(二)赛博朋克:未来主义美学的视觉表征与文化批判
赛博朋克艺术风格以"高科技、低生活"为核心矛盾,其视觉体系融合冷色调霓虹光效、金属机械质感与数字故障美学,通过密集的垂直城市、仿生义体、飞行器及多元文化符号,构建出蓝紫、荧光绿与高饱和红橙交织的迷幻空间。
构图打破传统对称规则,以多视角叠加、重工业层级强化未来废墟的混沌感。作为文化批判载体,赛博朋克揭露技术理性对人类情感的压制,在机械与肉体的对抗中衍生出"数字浪漫主义"精神:面对系统化控制的冰冷世界,仍以破碎的情感守护人性微光,为秩序化未来保留反叛与希望的火种。
二、传统艺术的赛博朋克化转译研究
(一)传统文化在赛博朋克语境中的视觉转译实践
国内研究者通过“新中式赛博”实验,将传统元素植入霓虹美学体系:如《中国李宁》数字时装系列将京剧脸谱与荧光色系结合,打造东方未来感视觉;游戏《黑神话:悟空》以机械拟态重构神话角色,在末日科幻框架中开辟传统叙事新维度。朱珏提出的“赛博文法”理论主张通过符号体系再编码,将传统图式转化为具备数字传播力的新语言。视觉心理学研究证实,赛博朋克标志性的高对比色调、霓虹光晕与机械构件能有效触发注意力机制,激活青年群体对传统文化的再认知,形成文化传播的破圈效应。
(二)徽州三雕赛博朋克化转译的策略
在色彩维度,以徽雕黑、灰、木色为基底叠加霓虹蓝紫等高饱和色系,通过渐变技术调和传统靛青与荧光色的矛盾;图案形态上对立体雕刻进行平面化重构,保留祥云、织锦等核心纹样轮廓后融入多边形、像素化等数字化语言,借助放射性线条与四方连续构图强化极简秩序;细节改造层面嵌入电路板、齿轮等机械元素,将木雕莲花与电路图结合形成机械花卉,通过点阵化、视差分层技术赋予石雕动物数据流形态,外露功能部件呼应“高科技低生活”的赛博内核;文化符号通过简化提炼实现赛博化迭代,如敦煌飞天删减冗余装饰后注入机械纹样;同时引入AI工具辅助纹样生成与调色,通过Photoshop数字化变异与ChatGPT创意协同突破传统边界,最终在保留徽雕文化基因的基础上构建兼具历史厚重感与科技张力的视觉系统,为传统工艺的当代转化提供创新路径。
三、“徽雕——许国石坊2077”的设计实践
(一)视觉资源采集与图像符号提取
研究以中国现存唯一的明代八柱三间楼阁式石构遗存——许国石坊为原型,解构其视觉基因体系。在结构性符号层面,将南北立柱黄金分割比与中心“恩荣”匾额轴线整合为画面构图分割;装饰性符号提取中,选取南立面石狮为主体母题,使用photoshop提取龙纹、仙鹤及祥云等纹样构建矢量线稿库;文字性符号则聚焦“凿、磐、溯”三字,集雕刻技法、原材料提取、非遗传承为一体,体现徽州石雕深厚底蕴。
(二)赛博朋克转译的视觉应用
视觉系统以明代石狮为原型进行数字化重构,主体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保留传统石雕的质感与祥云纹样,斧凿肌理与霓虹光效形成时空对话,下半身熔铸二进制代码构成赛博躯干,画面文字通过故障艺术撕裂时空边界,实现传统书法与数字媒介的跨维度转译。
色彩系统遵循"靛青石色与霓虹紫量子纠缠"的搭配逻辑,传统雕刻的靛青色与赛博风格的冷光紫形成互补式渐变。细节处理上,石狮鬃毛转化为光纤导体,通过Substance Designer制作的电路纹理与石雕莲花纹形成嵌套式图案,既延续"机械纹理嵌入、功能部件外露"策略。
(三)最终设计呈现
四、结语
本文通过徽州三雕与赛博美学的跨时空对话,论证传统非遗在数字转译中呈现的演化路径,设计实践《徽雕——许国石坊2077》证实,传统纹样经数字重构既可保持"技以载道"的精神内核,又能生成虚实相生的数字孪生体,传统文化将在数字维度获得新生,使数字转译既成视觉革命,更为文明延续的精神锚点。
参考文献
[1] 汪顶胜. 地域文化的沉积物——徽州明清建筑上的木、砖、石三雕[J]. 东南文化, 1991, (02):169-173.
[2] 史伊倢. 赛博朋克风格在动态插画设计中的表现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 2024.
[3] 周雨阳. 基于赛博朋克风格的地域性科幻场景设计研究[D]. 北方工业大学, 2023.
[4] 刘芳正. 徽州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3):96-99.
[5] 郭宏斌, 赵士德. 文化生态视域下传统手工技艺保护与传承的因素分析——以徽州三雕手工技艺为例[J]. 科学·经济·社会, 2012,30(01):187-192.
李峥. 数字拟像与视觉文化的再编码:后媒介时代的视觉设计转向[J]. 美术观察, 2021(08): 85-89.
[6] 朱珏. 从“新中式”到“未来东方”:数字美学语境中的视觉风格再造[J]. 包装工程, 2022(10): 44-50.
[7] 彭安娜, 王超. 青年文化视域下的赛博朋克视觉风格及其传播逻辑[J]. 艺术设计研究, 2023(02): 101-106.
[8] 胡彦斌. 数字化背景下非遗图像的视觉传播路径研究[J]. 艺术百家, 2020(06): 120-124.
[9] 周子谦. 符号转译与文化挪用:传统艺术在后现代视觉设计中的路径探析[J]. 装饰, 2021(12): 6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