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立德树人视域下医学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路径研究

作者

李昶

徐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0

【摘要】:在立德树人的视角下,医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医学院校开展劳动教育具有现实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基于劳动就是实践的价值判断,医学院校应从夯实劳动教育课程,加强育人载体建设,重视劳动教育实践等措施出发,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劳动教育统筹起来,为探索医学类院校实现立德树人与劳动教育的进一步融合路径创造条件。

【关键词】:立德树人;劳动教育;路径研究

劳动教育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1]。医学专业的立德树人教育,通过在医学生教育过程中巧妙融入以劳动教育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之在理论学习与临床实习的互动中,逐步塑造并巩固其职业精神。这一过程不仅有助于医学生深刻理解医学职业的核心价值,而且促使他们在医学价值维度上构建起一套成熟的思维观念和职业情感。换言之,医学生将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回归医学的初衷,将“同情、关怀和尽力救护”的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主动建立起以患者为中心的医学价值体系。医学生的劳动教育作为以医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基本价值旨归的教育方式,其和医学生的立德树人教育本质上都是以培养人、指向人的精神活动的教育方式,因此对于医学生的教育和培养而言,二者鲜明的价值追求的趋同、育人内容同构、实践追求同向构成了二者逻辑关联的基础。

1.夯实劳动教育课程

劳动教育课程在劳动教育与立德树人融合过程中扮演着主渠道和重要的载体的作用。然而在过往的劳动教育课程实践过程中,往往面临着劳动教育形式与目标紧张与失衡、课程化进程的陈旧与局限,劳动课程的职业性与创新性不突出等弊端[2]。因此夯实劳动教育课程,重视劳动教育与其他医学人文教育课程的联结对于医学院立德树人与劳动教育的融合具有有重要意义。一是要从课程设计的层面保证劳动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门类,纳入必修课的序列之中,探索建设具有医学院校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模块,引导学生在劳动教育课程浸润中系统提升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二是要着眼于时代要求,探索符合医学生培养规律的劳动教育课程表达方式,加强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与劳动相关的法律法规与政策教育,将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归宿的劳动教育和以关心和帮助人为价值追求的医学人文教育相结合,以贯通融合提升劳动教育的育人效果。三是劳动教育课程也要加大与其他专业课程的连结,对于医学生的教育与培养来说,主要是通过劳动教育与临床专业课程的有机整合,引导医学生在将来的临床实践中能够具备优良的劳动品质和劳动精神,这种劳动精神和品质与医学生职业精神在很多层面上具有共通点。四是要重视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在劳动教育课中邀请具有时代特色的劳动模范、劳动先锋进校园开展讲座,从而使医学生在近距离的与劳动模范的接触中体会立德树人教育的深刻内涵。

2. 加强育人载体建设

加强育人载体建设,形成有利于劳动教育的文化氛围对于立德树人与劳动教育的融合具有重要意义。医学类院校可以从医学生培养的规律和特点出发,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科创竞赛、第二课堂活动三个方面进行融合,挖掘劳动教育中的思政元素,切实提升劳动教育的载体建设。第一,劳动教育与志愿服务项目相结合,提升奉献精神。通过志愿服务品牌于劳动教育的结合,开展志愿导医、社区义诊与科普宣讲、校园卫生清洁等志愿服务活动,持续建设具有医学特色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持续引入校外的优质劳动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在投入志愿服务项目的过程中夯实劳动精神,在形成浓厚的劳动教育氛围的基础上,涵养劳动品质,淬炼劳动素养。第二,劳动教育与科创竞赛相结合,提升创新精神。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学理念的不断更新,与医学相关的劳动形态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个背景下,通过系统的劳动教育与医学专业创新知识的学习相结合能够引导其更好的理解疾病特定的机理,从而在关心人与帮助人的价值初衷的前提下,以更饱满的科学探究精神来更好的探索未知世界。通过劳动教育与科创竞赛的结合,引导医学生在创新创业赛事中的参与中,在劳动与实践过程中,提升劳动精神与创新精神。第三,劳动教育与第二课堂活动相结合,探索将劳动教育实践项目申报与第二课堂活动举办相联动,以劳动教育特色实践项目为引领,通过举办宿舍整理收纳比赛、手工工艺品制作比赛等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第二课堂活动,引导医学生在相关活动的参与中潜移默化的形成对劳动教育的兴趣以及对劳动教育育人价值的认同。

3.重视劳动教育实践

劳动教育的实践环节是劳动教育的重要表达形式,更重要的是劳动教育是一种以追求幸福、获得幸福、享受幸福为根本价值追求的社会实践活动。只有通过切身的劳动实践,才能引导大学生认识到幸福只有通过切实的亲身劳动才能获得,只有付出艰辛的劳动才能获得成就感与荣誉感。劳动教育实践主要依托生产实训、实习见习以及暑期社会实践等劳动教育实践载体来完成,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劳动教育时可以积极探索“上好社会实践课+就业联动+技能联动”的劳动教育新模式,将劳动教育社会实践纳入学生综合测评的劳育考核中,从政策上引导大学生在劳动教育实践中投入更大的精力[3]。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医学生专业的特殊属性,劳动教育的实践环节一方面主要依托于临床见习和实习环节,并相融合于医德医风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劳动教育与医学生的临床实践的结合能够引导医学生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与医学实践进行融合,在劳动和实践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医疗体系特点的医学生职业精神,并不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另一方面,社会实践也在劳动教育中扮演者重要作用,医学院校要推动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引导医学生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 劳动实践中接受教育,让医学生通过劳动实践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劳动精神[4]。利用好“三下乡”等传统的优势社会实践项目,引导大学生在精心设计的劳动教育实践体验中,涵养医学生职业精神。

劳动教育和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和协同有利于医学生通过劳动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将个人的劳动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进程当中。这一融合强调了通过努力工作来体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性。它鼓励广大医学生通过经常性的医学和临床实践,在出力流汗中理解劳动的伟大和崇高之处,从而激发他们在持续的劳动和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也有助于加强医学类高校在培养德才兼备人才方面的使命感。劳动教育着重于在实践中不断磨练技能,探寻真理,领会实质,引导医学生在“以劳动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立德树人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檀传宝.劳动教育的概念理解——如何认识劳动教育概念的基本内涵与基本特征 [J]. 中国教育学刊,2019(2):82-84.

[2]鲁扬,姜雪纯.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建构初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15).

[3]郭云珠,薛伟.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16).

[4]曹威.“大思政课”视域下高等医学院校劳动实践教育属性及协同育人机制构建[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4,(11):15-20.

基金项目:2024年徐州医科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课题(54052406);2023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生命幸福:新时代医学类高效劳动教育价值和路径实现”(2023SJYB111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