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儿科规培生职业倦怠早期干预:带教医生的角色与应对策略

作者

蔡丽君

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儿童消化内科 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规培生是未来医疗的主体力量,本文研究儿科规培生职业倦怠的早期识别与干预机制,集中分析带教医生的关键作用,为带教医生搭建支持性师徒桥梁、实施个性化培训方案和给予情绪疏导,可有效减轻规培生职业倦怠的潜在风险,文章剖析了儿科规培环境的特殊之处以及规培生所面临的多重压力根源,给出带教医生可采取的系统性干预手段,且就医院管理维度给出支持性政策建言,意在打造完备的儿科规培生职业倦怠防治体系。

关键词: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带教医生;早期干预;师徒关系

引言:儿童医疗服务水平与儿科医师培养质量息息相关,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儿科规培生面临的职业倦怠问题愈发突显,体现为情绪消耗、人格疏离以及个人成就感减弱,既影响学习又损害身体健康,还可能会造成儿科人才流失,跟儿科工作的特殊性质紧密相关:患儿沟通面临困难、家长情绪波动幅度大、疾病复杂难测、工作强度极高,带教医生作为规培生的直接辅导者,既讲授知识能力,还引导职业操守,在职业倦怠早期识别与干预环节里发挥关键作用,本文解析带教医生在针对儿科规培生职业倦怠早期干预时的角色定位及策略,为构建完备的儿科规培体系提供指引。

1 儿科规培生职业倦怠的成因分析

儿科工作特殊性表现在工作环境与专业要求的双重压力:患者年龄区间大,临床表现的差异极为明显,要求拥有广博的知识储备;患儿哭闹且不配合,加大操作的难度;季节性疾病进入高发期,门急诊量快速上升,引发工作呈现超负荷情形。

处于角色转变阶段时,规培生得不断微调认知框架,弥合理论跟实践的隔阂,在带教老师指导下,需独立完成对患者进行检查、诊断、治疗,开写医嘱并检查执行情况,负责患者的全程管理[1],遇上复杂病例的时刻,理论局限加上经验不足造成职业自信危机,诸如医患关系处理、医疗决策参与的新角色期待造成适应压力,系统学习时间被高强度临床工作所挤占,规培生陷于工作学习失衡的窘境,长时间的时间压力与精力过度透支是职业倦怠重要诱因。

身为医疗团队里的新成员,规培生在人际关系搭建上亦有挑战,需与带教医生、护士及别的科室人员建立协作关系,代际文化差异导致沟通障碍,致使规培生难以获得有效指导,异地规培生还需应对生活环境改换、社会支持网络不足等情形,使职业倦怠风险进一步攀升。

2 带教医生在职业倦怠早期干预中的角色定位

带教医生作为规培生日常里接触最频繁的指导人员,可凭借密切观察察觉职业倦怠初期迹象,诸如工作激情下降、经常请假以及医患交流质量走低等,该角色应掌握心理学基础常识,掌握倦怠的表现样式与变化规律,构建标准化观察评估体系,带教医生可通过合理制定学习目标、提供循序渐进的临床实践机会,帮助规培生建立专业自信,从而减少挫败感[2]。

作为儿科医师界代表,带教医生靠言传身教展示儿科工作的价值意义,分享职业进阶经验,为规培生呈现职业发展样式,增进职业前景的信心水平,带教医生须拥有基本心理辅导水平,为规培生搭建安全的情绪表达平台,帮扶来直面压力,探寻健康的调节途径,必要时引导规培生寻求专业心理支援。

3 带教医生干预策略的实施路径

3.1 建立评估机制与个性化培训调整

带教医生需结合规培生特性,设立职业倦怠定期考察体系,采用马斯拉奇职业倦怠量表等标准量化工具,按照常态化、标准化与保密性原则开展评估工作,评估结果应专门用于个性化干预方案的编排,防止成为考核的衡量依据,凭借评估结果,带教医生跟规培生一起商量培训计划的变动,为学习压力大的规培生调低短期目标难度;对因工作量繁重引发倦怠的对象,在保证培训质量之时,调整临床工作的相关安排;对人际关系适应陷入困境者,增多团队协作契机促成融合,个性化培训规划需顾及规培生意愿与特质,杜绝“全盘一致”式调整。

3.2 构建支持体系与促进职业意义重建

带教医生可建立“一对一”、“小组式”师徒关系模式,赋予稳定专业的引导,同时引进同伴彼此互助机制,造就阶梯化支持格局,按时举办病例研讨、技能精进等交流活动,加大师徒关系的紧密力度,把支持延展至职业规划、情感鼓励等多维领域。带教医生应辅助规培生认识儿科工作的社会价值内涵,以分享感人医患故事、成功案例激发职业使命感,发起医学人文讨论增进对医疗工作本质的把握,留意规培生总体生活情形,给予工作生活平衡方面指引,协助打造科学时间管理方案,激励培养业余爱好,教导压力处置与放松技法,带教医生自身要展示健康的工作生活平衡样子,给规培生树立职业可持续进步的榜样。

4 医院管理层面的支持政策建议

4.1 优化培训体系与考核机制

医院须结合儿科专科特性优化规培课程布局,搭建理论与临床实践有效衔接的教学架构,实行以能力为核心的考核机制,压缩纯记忆性知识考察的占比,看重对临床思维与实践能力的评估,采用成长性的评估模式,聚焦规培生成长轨迹而非单一成绩,恰当设计考核的频率与内容,避免考核密度过大引发长期压力情形。考核结果应跟倦怠干预手段相搭连,为高风险规培学员给予针对性帮扶,医院需为带教医生开展系统化培训,内容涉及职业倦怠辨认、心理支持技巧及有效沟通办法,创建带教质量考核体系,将规培生倦怠防控效果与立德树人成效共同纳入考核维度,为三全育人提供制度保障[3]。

4.2 构建心理支持与文化环境保障

医院应搭建规培生专属心理健康服务平台,开展常态化心理评估及多元化咨询服务,囊括个体咨询、群体疏导与在线帮扶,维持服务保密性及专业特质,消除规培生求助的疑惧,按周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增进规培生心理韧性与调适能力,心理健康服务需跟带教医生干预形成互补构架,组建多阶层防控网络。医院当竭力营造尊重包容的规培文化情韵,减少非必需的层级压力,开辟规培生意见反馈路径,马上发现并处理培训弊端,举办多样团队建设活动推动规培生融入医疗团队,传达儿科医师职业的专业价值与社会意义,涵养互助互补、协同向前的团队精神,为规培生搭建理想的职业社会化平台。

结语

儿科规培生职业倦怠的防控,离不开带教医生与医院管理层协同发力,带教医生以科学评估、个性化施教、营造师徒关系及重塑职业意义等多维度干预方法,能及时识别并消除规培生倦怠风险,医院应升级培训体系、助力带教任务、提供心理慰藉服务并营造健康文化环境,为干预工作提供制度及资源的后盾保障。早期干预职业倦怠情况,关乎规培生职业健康与儿科医师队伍培养质量,处于医疗资源紧张且儿科医师短缺的背景下,建立科学合理的干预体系,对于缓解儿科人才困境、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意义非凡,带教医生于这流程里起到关键功用,采用专业指引与人文关怀相配合,既能助力规培生度过职业成长关键阶段,还可促进儿科规培体系不断优化升级。

参考文献

[1]吴欣宇,谢洋.规培生从医之路如何走得更好更顺[N].中国青年报,2024-04-16(007).

[2]吕沛宛,刘婉歌,王营博,等.浅谈规培生治未病能力培养[J].光明中医,2020,35(19):3121-3124.

[3]陈庚,曾鸣,张莉.三级医院住培带教医生课程思政能力建设研究[J].承德医学院学报,2024,41(02):174-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