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谈知信行护理模式对重症高血压患者临床治愈中的助力与展望

作者

苗怡涛 邓永波

吉林医药学院 吉林省吉林市 132013

摘要:本论文聚焦知信行护理模式在重症高血压患者临床治愈中的应用,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及临床实践案例,深入分析该模式对重症高血压患者疾病认知提升、治疗依从性改善、血压控制及并发症预防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患者个体差异大、护理资源有限、长期管理困难等挑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优化干预方案、加强护理团队建设、完善管理体系等应对策略,并对知信行护理模式未来在重症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旨在为提升重症高血压患者护理质量、促进临床治愈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关键词:知信行护理模式;重症高血压;临床治愈;助力;展望

引言:高血压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极高的慢性疾病,重症高血压患者因血压持续处于较高水平,易引发心脑血管意外、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对生命健康构成极大威胁。临床治疗中,药物干预虽能有效控制血压,但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健康行为习惯对病情稳定和临床治愈同样至关重要。知信行护理模式以“知识 - 信念 - 行为”的转化为核心,通过系统的健康教育、心理支持和行为干预,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疾病认知和健康信念,进而主动采取健康行为。将该模式应用于重症高血压患者护理,有助于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降低并发症风险,促进临床治愈。本文旨在探讨知信行护理模式在重症高血压患者临床治愈中的助力作用、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知信行护理模式对重症高血压患者临床治愈的助力作用

(一)提升疾病认知水平,奠定治疗基础

知信行护理模式通过多元化的健康教育手段,如一对一健康指导、专题讲座、短视频科普、宣传手册发放等,向重症高血压患者普及疾病知识,包括发病机制、危险因素、治疗方案、并发症危害及自我监测方法等。研究表明,经知信行模式干预后,患者对高血压危险因素(如高盐饮食、吸烟、肥胖等)的认知准确率显著提高,对药物治疗的作用和注意事项理解更深入 。例如,通过讲解高盐饮食与血压升高的关系,患者能主动减少食盐摄入,为血压控制奠定基础。

(二)强化健康信念,增强治疗依从性

护理人员通过心理疏导、成功案例分享、同伴支持等方式,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强化其健康信念。针对患者因病情反复产生的焦虑、恐惧情绪,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引导患者正确看待疾病,认识到积极配合治疗的重要性。临床实践显示,接受知信行护理的患者,规律服药率、定期复诊率明显提升,对医嘱的依从性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例如,部分患者在了解坚持服药可降低脑出血风险后,主动调整生活习惯,按时按量服药,有效控制了血压波动。

(三)促进健康行为养成,优化血压控制效果

知信行护理模式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行为干预方案,涵盖饮食、运动、作息等方面。在饮食上,指导患者遵循低盐(每日食盐摄入量<5g)、低脂、高纤维原则,控制热量摄入;运动方面,推荐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并根据心功能调整运动强度;同时,督促患者戒烟限酒、规律作息。研究数据表明,经知信行模式干预3个月后,患者平均收缩压下降12 - 15mmHg,舒张压下降8 - 10mmHg,血压达标率提高30%以上 ,显著降低了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四)预防并发症,改善临床结局

通过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知信行护理模式可有效减少重症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例如,患者掌握血压监测方法后,能及时发现血压异常并就医,避免血压骤升引发脑出血;规律服药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可延缓肾功能损害进程。临床研究显示,采用知信行护理模式的患者,肾功能衰竭、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率较常规护理组降低25% - 35% ,显著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结局和生存质量。

二、知信行护理模式应用于重症高血压患者的挑战

(一)患者个体差异大,干预实施难度高

重症高血压患者年龄、文化程度、生活背景、疾病认知水平差异显著,导致知信行护理模式的实施效果参差不齐。老年患者因记忆力减退、学习能力弱,难以掌握复杂的疾病知识和自我管理技能;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对专业医学知识理解困难;部分患者长期养成的不良生活习惯根深蒂固,短期内难以改变,增加了个性化干预方案制定和实施的难度。

(二)护理资源有限,专业能力不足

当前临床护理工作任务繁重,护理人员数量相对不足,难以保证对重症高血压患者进行充分的知信行干预。同时,部分护理人员缺乏系统的健康教育、心理干预和行为指导培训,在面对患者复杂的心理问题和行为改变需求时,难以提供专业、有效的支持,影响护理模式的实施效果。

(三)长期管理困难,随访监督不足

重症高血压需长期规范管理,但患者出院后常因缺乏监督和指导,逐渐放松自我管理。目前,多数医疗机构缺乏完善的随访体系,无法及时了解患者院外血压控制情况、服药依从性及生活方式改变效果,导致知信行护理模式在院外的延续性不足,患者病情易出现反复。

(四)多学科协作机制不完善

重症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涉及心血管内科、肾内科、营养科、康复科等多个学科,需多学科协作提供综合干预。然而,实际工作中各学科间沟通不畅、职责不清,难以形成有效的协同护理方案,限制了知信行护理模式的全面实施。

三、应对知信行护理模式挑战的策略

(一)个性化干预,满足患者需求

建立患者评估体系,通过问卷调查、面对面访谈等方式,全面了解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疾病认知、心理状态及生活习惯,制定个性化的知信行干预方案。例如,针对老年患者采用图文并茂的宣传资料、简化健康指导内容;对文化程度低的患者使用方言讲解、现场示范等方式,确保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二)加强护理团队建设,提升专业能力

开展知信行护理模式专项培训,内容涵盖健康教育技巧、心理护理方法、行为干预策略等,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鼓励护理人员参加学术交流、继续教育,学习前沿护理理念和技术。

(三)完善长期管理体系,强化随访监督

利用信息化手段搭建患者健康管理平台,通过电话随访、微信公众号、APP等方式,实现对患者的远程监测和指导。定期推送健康知识、用药提醒,要求患者上传血压监测数据,护理人员根据数据及时调整干预方案。

(四)优化多学科协作机制

成立多学科护理团队,明确各学科职责,制定标准化协作流程。定期开展多学科病例讨论,针对患者的复杂病情制定综合护理方案。例如,心血管内科医生负责药物治疗方案调整,营养科医生指导饮食计划,康复科医生制定运动处方,共同推进知信行护理模式的实施。

四、知信行护理模式在重症高血压护理中的展望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知信行护理模式可与智慧医疗深度融合。通过可穿戴设备实时监测患者血压、心率、运动数据等,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分析数据并提供个性化健康建议,实现对重症高血压患者的精准护理和动态管理,进一步提升临床治愈效果。未来,知信行护理模式可从住院护理向院前预防、院后康复延伸,覆盖重症高血压患者全病程。在院前阶段,通过社区筛查和健康教育,提高高危人群的疾病认知;院后阶段,联合家庭医生、社区护士开展延续性护理,形成全链条、闭环式的健康管理体系。

结语:知信行护理模式在应用中仍面临患者个体差异大、护理资源不足、长期管理困难等挑战。通过采取个性化干预、加强护理团队建设、完善管理体系等策略,可有效应对挑战。未来,随着与智慧医疗的融合、应用场景的拓展及理论研究的深入,知信行护理模式将在重症高血压患者护理中发挥更大的价值,为推动慢性病护理事业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

[1]郝志瑞,张瑛,李炎.基于知信行理论的临床药学服务应用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抗栓抗凝药物治疗中的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2025,18(08):130-133.

作者信息:

苗怡涛(2002-),男,汉族,陕西省宝鸡市,本科,研究方向:临床医学

邓永波(2002-),男,汉族,甘肃省成县,本科,研究方向:临床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