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的实践探索
张凯
重庆市渝北职业教育中心
摘要 本文基于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及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室培育建设的政策要求,以名班主任工作室为研究对象,阐述工作室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基础。围绕达标、优秀、卓越的阶段性建设目标,从学习研究、实践创新、成果推广等方面详细规划建设任务,旨在打造政治过硬、业务精湛的班主任育人团队,形成可推广的班主任培养机制与理论实践成果。
关键词 中职教育;名班主任工作室;三全育人;班主任培养;班级建设
一、引言
在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当下,班主任作为学生管理与德育工作的核心力量,其专业素养与育人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与职业教育的质量。教育部等部门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如《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室培育建设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名班主任工作室的建设,正是响应政策号召,提升学校德育工作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对推动中职学校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工作室建设背景与基础
(一)政策背景
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相关政策的出台为职业教育班主任工作室建设指明方向。政策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 “三全育人” 改革,要求中职学校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提升班主任在教育教学、组织管理等多方面的能力,以适应职业教育发展需求,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二)实践基础
学校前期成立的校级班主任工作室,已完成初期建设方案制定、“薪火” 文化构建等基础工作,并成功立项为市级班主任工作室,为中职学校班主任队伍建设提供参考,为名班主任工作室的进一步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
三、工作室建设目标
(一)整体目标
致力于打造一支政治过硬、品德高尚、业务精湛、治班有方的班主任工作室育人团队。依据班主任专业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工作室的引领、辐射与孵化功能,培养一批在建班育人中敢于创新、善于解决难题的中青年骨干班主任。系统总结具有推广价值的班级建设实践经验与理论成果,探索符合职业教育特色的班主任培养机制,形成可复制、可借鉴的班主任工作室建设模式。
(二)具体目标
1.近景目标:达标工作室
组建结构合理、分工明确的工作室建设团队,建立健全涵盖日常管理、成员考核、资源共享等方面的规章制度。通过开展针对性培训与交流活动,强化成员的班主任身份认同,提升其专业能力,推动工作室规范运行,为学校内涵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2.中景目标:优秀工作室
聚焦中青年优秀班主任培养,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进一步提升成员的专业技能与教育素养。引导成员深入研究教育政策、德育理论、班级管理方法等内容,推动班级管理向专业化、特色化、艺术化方向发展,实现工作室成员育人能力的普遍提升,打造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优秀班级。
3.远景目标:卓越工作室
显著增强工作室成员的学习获得感与育人成就感,构建研学结合、赛训一体的发展模式,以各类竞赛为契机,促进成员专业成长与工作室建设。持续推进带队伍、抓项目、做展示、出成果等工作,将工作室打造成为区域内班主任教育管理工作的标杆,发挥强大的示范引领作用。
四、工作室建设任务
(一) 开展学习研究
1.以思政教育为引领,深化工作室内涵建设
组织工作室成员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系统学习职业教育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文件,如《职业教育法》《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等 。在班级管理与育人实践中,融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强化理想、道德、纪律等系列教育,提升班主任思政育人能力,丰富工作室的文化内涵与育人价值。
2.以专项培训为抓手,提升成员专业能力
针对中职班主任的核心工作职责,即学生思想工作、活动组织工作、职业指导工作、协同育人工作等,开展专题培训。培训内容涵盖职业教育改革动态、中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班级管理创新方法等方面,帮助班主任明确教育使命,提高自我认知与职业认同,夯实理论基础,提升班级管理与育人实践能力。同时,鼓励成员反思工作实践,学习借鉴优秀班主任的经验,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3.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拓宽工作室发展路径
以课题研究为核心,聚焦中职班主任建班育人能力,构建 “5 + 1 + N” 班主任胜任力模型。通过对学生个体的微观研究,收集典型案例,深入分析班级管理中的共性问题与个性现象,总结教育教学理论,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具体的班级管理策略与制度文化。坚持研学结合、以研促教,为工作室的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动力。
(二)推进实践创新
1.聚焦建班育人能力,创构工作室建设模式
确立达标、优秀、卓越 “三阶递进” 的发展路径,推动工作室建设实现培训内容项目化、成员素质专业化、育人能力艺术化、特色成果品牌化 “四化融合”。通过 “五聚五促”,即聚焦学生思想工作提升思政能力、聚焦班级管理工作提升管理能力等,培养 “五心” 班主任,打造 “五星” 班集体,全面落实 “五育并举”,培养新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2. 聚焦建设任务内容,拓展工作室运行载体
以 “课题研究” 为重要载体,针对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的重难点问题开展深入研究,推动成员从经验型向研究实践型转变。以 “项目培训” 为平台,定期组织专题研讨,构建完善的班主任支持系统。以 “名师讲座” 为契机,加强与全国名班主任工作室的交流合作,学习先进经验,实现创新发展。
3. 聚焦业务能力提升,强化工作室组织实施
以 “薪火” 工作室文化为引领,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导向,以优秀班主任为核心,构建 “5 + 1 + N” 班主任胜任力模型。通过 “名师工作室”、师徒结对等方式,打造模块化团队,充分发挥团队成员优势,紧密结合专业建设,提升工作室的整体效能,确保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
4.聚焦共性问题减负,集聚工作室育人资源
大力推进文献、课程、文化、活动、网络、案例等多方面资源建设。购买专业书籍,汇编优秀案例,构建资源库;规划德育课程体系,建立科学评价机制;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依托数字化手段建设网络平台,加强典型案例研究,为班主任工作提供丰富的资源支持。
(三)实施 “薪火” 工程,推进协同育人
实施 “薪火” 工程,深化 “三全育人” 综合改革,遵循职业教育与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与学生成长全过程。构建 “家校社企” 协同育人机制,整合各方育人资源,实现育人主体、时间、空间的有效协同,拓展学校育人功能,形成全方位育人格局。
(四)推广研究成果
1.举办 “名师讲坛”,加速德育队伍成长
定期举办 “名师讲坛”,邀请全国中职名班主任工作室专家分享建设经验与育人智慧。通过跨工作室、跨区域的交流活动,利用 “两微一端” 等网络媒介,宣传推广工作室的优秀成果与经验,营造开放共享的氛围,提升德育队伍整体素质。
2. 举办 “圆桌会议”,促进协同育人机制完善
构建 “五入” 协同育人机制,通过举办 “圆桌会议”,加强家庭、学校、社会、企业及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实现学生信息共享,推动学校教育向家庭、社会、企业延伸,整合各方资源,形成育人合力。
3.举办 “品牌活动”,扩大建班育人成果影响
依托学校丰富的教育资源,组织开展 “双立杯” 技能文化节、劳动 + 融合教育等品牌活动。通过品牌活动的开展,展示工作室的育人成果,宣传推广先进经验,扩大建班育人成果的社会影响力,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结论
班主任工作室建设许紧密围绕政策要求与学校实际,明确了清晰的建设目标与全面的建设任务。通过开展学习研究、推进实践创新、实施协同育人工程以及推广研究成果等多方面举措,致力于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班主任育人团队,形成具有推广价值的班主任培养模式与班级建设经验。该工作室的建设与实践,将为中职学校班主任队伍建设提供有益借鉴,推动职业教育德育工作迈向新台阶,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坚实基础。在未来的发展中,工作室需持续优化建设方案,不断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新需求,提升育人质量与社会影响力。
参考文献:
[1]邱琼,曾武,杨立兵.“聚能共生”理念下中职班主任工作室建设研究[J].湖南教育(D版),2025,(05):60-61.
[2]潘晓丽.依托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助推中职班主任专业发展的策略[J].亚太教育,2025,(02):52-54.DOI:10.16550/j.cnki.issn.2095-9214.2025.02.016.
[3]霍雄英.依托名班主任工作室助力中职教育班主任成长的路径探索[J].知识文库,2024,40(23):159-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