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双减” 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

作者

童桂芳

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新华中学

本文系武威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4年度一般课题《“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课题立项号:WW[2024]YBGH008)的重要阶段性成果。

摘要

在“双减”政策旨在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与校外培训负担的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优化成为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与实践调研,剖析当前初中数学作业设计实践现状,发现存在作业数量与质量失衡、形式单一、分层不科学、评价不全面等问题。如作业多以书面形式为主,缺乏实践与探究元素;分层标准简单,未贴合学生实际需求。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优化作业数量与质量、丰富作业形式、科学实施分层、完善评价体系等策略,旨在有效减轻学生负担,提升数学作业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

双减政策;初中数学;作业设计;实践研究

一、引言

在教育改革持续推进的进程中,“双减”政策的颁布引起教育界广泛关注。“双减”旨在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核心目标是回归教育本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教育部,2021)。初中数学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作业设计是教学环节的关键构成部分。合理的作业设计有助于学生巩固知识、提升技能,还能培养其思维能力与学习兴趣。然而,在“双减”政策实施前,初中数学作业存在数量过多、形式单一、针对性不足等问题,加重学生学业负担,对学生身心健康和学习积极性产生负面影响[1]。因此,探究“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实践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实践价值。

二、“双减”政策的背景与意义

(一)政策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教育竞争愈发激烈,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面临沉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大量作业与培训占据学生大量课余时间,压缩其休息、娱乐和发展兴趣爱好的空间,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影响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同时,过度的作业和培训加重家庭经济负担,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为扭转这一局面,切实减轻学生负担,促进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国家出台“双减”政策[2]。

(二)政策意义

“双减”政策的实施具有多方面重要意义。从学生层面来看,能有效减轻学业压力,使学生拥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发展个人兴趣、培养综合素质,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对家长而言,减少课外培训经济支出,缓解教育焦虑,促使家庭教育回归理性。在教育生态方面,“双减”政策有助于纠正教育领域功利化倾向,推动教育回归育人本质,促进教育公平,构建良好教育生态环境。此外,“双减”政策对教师教学能力和作业设计水平提出更高要求,促使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优化作业设计,进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3]。

三、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实践研究现状

近年来,在教育改革推动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研究逐渐受到重视。许多教育工作者探索优化作业设计的方法,部分学校和教师尝试采用分层作业、实践作业等形式,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求。同时,部分研究关注作业设计与信息技术融合,利用在线平台布置作业、反馈,提高作业针对性和及时性。但整体而言,初中数学作业设计实践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系统、科学的作业设计体系。

(二)存在问题

1.作业数量与质量失衡

尽管“双减”政策明确要求控制作业总量,但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仍秉持“以量取胜”观念,布置过多数学作业,使学生疲于应付。而且作业质量良莠不齐,许多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创新性,多为课本例题和练习题的简单重复,难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2.作业形式单一

当前初中数学作业形式较为单一,主要以书面作业为主,缺乏实践类、探究类、合作类等多样化作业形式。这种单一的作业形式难以契合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兴趣爱好,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

3.作业分层不科学

虽然分层作业理念已被广泛接受,但实际操作中,许多教师对学生的分层不够科学合理。部分教师分层标准过于简单,仅依据学生考试成绩分层;部分教师设置的分层作业难度梯度不合理,未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潜力,导致分层作业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4.作业评价不全面

在作业评价方面,多数教师主要以分数或等级作为评价方式,评价内容侧重于作业答案的正确性,忽视对学生作业过程、学习态度和思维方法的评价。评价方式单一,缺乏多元化评价主体和评价方法,无法全面反映学生学习情况,不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

四、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策略

(一)优化作业数量与质量

教师应树立正确作业观,严格控制作业总量,确保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量完成作业。在作业内容设计上,紧扣教学目标,精选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题目,注重知识系统性和综合性。同时,增加开放性、探究性题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后,教师可设计实际应用问题,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利润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模型并求解,提升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丰富作业形式

为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教师应丰富初中数学作业形式。除书面作业外,增加实践类作业,如让学生测量校园内建筑物高度、设计校园绿化方案等,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设计探究类作业,引导学生探究几何图形的性质和规律,培养自主探究能力;开展合作类作业,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数学项目,如制作数学手抄报、进行数学实验等,增强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三)科学实施作业分层

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个体差异,采用多种分层标准,如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知识基础等,对学生进行科学分层。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特点和需求,设计分层作业,作业难度由易到难形成梯度。为基础薄弱学生布置基础巩固类作业,帮助夯实基础知识;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拓展提高类和挑战类作业,激发学习潜力。同时,定期对学生分层情况进行动态调整,确保分层作业的有效性。

(四)完善作业评价体系

构建多元化作业评价体系,综合运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内容不仅关注作业结果,还重视学生作业过程,包括解题思路、学习态度、合作表现等方面。采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给予学生全面、客观、具体的评价反馈。例如,教师可在作业评语中指出学生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鼓励学生进步;学生自评和互评能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学习他人优点,促进共同成长。

五、结论

“双减”政策的落地,为初中数学作业设计带来全新机遇与挑战。在社会教育竞争加剧、学生负担过重的背景下,“双减”旨在回归教育本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目前,初中数学作业设计实践虽有积极探索,像尝试新作业形式、融合信息技术等,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如作业数量过多且质量参差不齐、形式以书面为主较为单一、分层依据片面且难度梯度设置欠佳、评价侧重答案而忽视过程和方法等。因此,需采取优化策略,严格把控作业数量与质量,丰富作业形式以培养学生多元能力,科学分层并动态调整,完善评价体系以全面评估学生。这些策略不仅能解决现存问题、减轻学生负担,还能提升作业效能,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教师应持续创新,助力“双减”政策在初中数学教学领域的深度落实,为学生营造优质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1]黄祥勇,王占娟,刘张阳。真实性学习理念下的初中数学作业设计与实践[J].中国数学教育,2025,(09):28-33.

[2]刘阳.“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策略探究[J].理科爱好者,2025,(03):61-63.

[3]贺梅玲。聚焦素养,高效作业——初中数学多样化作业设计分析[J].数理天地(初中版),2025,(08):13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