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国企政工工作与企业管理的融合发展策略探究

作者

王永乐

中核四0四有限公司,甘肃省,嘉峪关市,735100

摘要:在国有企业的发展进程中,政工工作与企业管理是相辅相成的两个重要方面。政工工作通过思想引领、文化建设等,凝聚员工力量,提升员工的思想政治素质;企业管理则侧重于组织协调、资源配置,保障企业的高效运营。实现二者的融合发展,能够充分发挥国企的政治优势和管理优势,激发企业的内生动力,对于国企在新时代背景下应对市场竞争、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本文就此展开了论述,以供参阅。

关键词:国企政工;企业管理;发展策略

引言

国企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其稳定发展对于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国企传统的管理模式和政工工作方式已难以满足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因此,探索国企政工工作与企业管理的融合发展策略,对于提升国企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国企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国企政工工作与企业管理融合的必要性

1.1提升企业凝聚力

政工工作强调思想统一和价值认同,通过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弘扬企业精神,能够使员工在思想上达成共识,增强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企业管理中的组织协调功能,能将员工的个体力量汇聚成强大的团队力量。二者融合,能够从思想和行动两个层面,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使员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为企业发展努力。

1.2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政工工作注重员工的全面发展,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规划引导,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企业管理通过科学的战略规划、资源配置和流程优化,保障企业的稳定运营。二者融合,能够为企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优化企业的运营管理,从而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3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

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新时代,国有企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政工工作与企业管理的融合,能够使企业更好地贯彻国家的政策方针,把握市场发展趋势,同时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抗风险能力,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

2.国企政工工作与企业管理融合的现状分析

2.1理念差异导致融合障碍

部分国企管理人员过于注重企业的经济效益,将企业管理单纯理解为生产经营管理,忽视了政工工作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而政工人员在工作中,有时也未能充分结合企业的实际业务,导致政工工作与企业管理理念存在偏差,难以有效融合。

2.2方法脱节影响融合效果

企业管理通常采用制度化、流程化的方法,注重量化考核和结果导向。政工工作则多采用宣传教育、思想引导等方式,相对较为软性。两种方法在实际操作中缺乏有机结合,导致政工工作与企业管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相互脱节,影响了融合效果。

2.3人才队伍建设不足

一方面,部分政工人员缺乏企业管理知识,在开展工作时难以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思考问题,提出的建议和措施与企业实际需求不匹配。另一方面,一些企业管理人员对政工工作了解甚少,无法在企业管理中有效融入政工工作的理念和方法。人才队伍的这种不足,制约了二者的融合发展。

3.国企政工工作与企业管理的融合发展策略

3.1理念融合

在国企中,树立“大政工”与“大管理”理念是实现二者深度融合的基础。企业管理层应率先转变观念,深刻认识到政工工作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企业管理紧密相连,是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以战略规划制定为例,在分析市场趋势、明确业务方向时,融入社会责任、员工福祉等思想政治考量。如某国企在规划新业务拓展时,不仅关注经济效益,还将助力当地社区发展、提供更多就业岗位纳入战略目标,使企业发展与社会价值实现相统一。政工人员同样要主动作为,深入生产一线,了解业务流程、管理难点,让思想政治工作更具针对性,紧密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任务开展,真正将政工与管理从理念上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为后续融合举措的实施奠定思想基础。

3.2制度协同

制度协同是保障政工工作与企业管理融合的关键支撑。在绩效考核制度方面,将员工参与思想政治学习的积极性、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贡献度等纳入考核指标。例如,设置“思想进步奖”,对在思想政治学习中表现突出、能将理论运用到工作实践的员工给予奖励;对积极参与企业文化活动策划、组织的员工,在绩效评定时予以加分。同时,在政工工作制度中明确规定,政工人员参与企业重大决策会议的流程和职责,提前收集员工思想动态,为决策提供思想层面的参考;在企业面临重大变革时,制定专门的思想保障方案,稳定员工情绪,确保变革顺利推进,通过双向的制度协同,让融合有章可循。

3.3方法创新

在国企中,探索多元化的融合方法,是为政工与企业管理融合注入活力的关键。在企业管理领域,积极借鉴政工工作出色的沟通协调技巧,能有效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例如开展“跨部门沟通日”活动,活动当天,各部门员工围坐在一起,运用政工工作中倡导的平等交流方式,坦诚地分享各自在工作中遇到的难点。大家认真倾听彼此诉求,共同探讨解决方案,在交流中增进了解,在协作中攻克难题,极大地提升了团队协作效率,以往因沟通不畅导致的工作延误、资源浪费等问题大幅减少。而在政工工作中,引入企业管理的项目化管理方法同样效果显著。以企业文化宣传活动为例,将其精细拆解为活动策划、宣传推广、现场执行、效果评估等项目模块,为每个模块明确具体负责人和关键时间节点。在活动策划阶段,充分运用企业管理中的目标导向思维,设定如员工参与率要达到80%、文化认知提升度达到70%等量化目标。通过这样科学的管理方式,政工工作不再流于形式,效率和影响力得到显著提升。

3.4人才培养

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推动国企政工工作与企业管理深度融合的关键,为融合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对于政工人员,应定期组织系统化的企业管理培训课程,课程内容全面覆盖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生产运营等核心领域。通过这些课程,帮助政工人员深入了解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把握企业运作的整体逻辑。比如,在成本核算培训中,政工人员学习如何分析成本构成、制定成本控制策略。这样一来,在开展员工思想工作时,他们便能结合实际,从成本控制的角度出发,为员工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对于企业管理人员,思想政治教育和政工方法培训不可或缺。例如,组织管理干部参加谈心谈话技巧培训,让他们掌握有效的沟通方式,能够敏锐察觉员工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员工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通过恰当的沟通给予关心和引导。通过这种全面且系统的人才培养体系,打造出一支兼具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和企业管理专业素养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为国企政工与企业管理的深度融合筑牢人力根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国企政工工作与企业管理的融合发展是提升国企综合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尽管当前在融合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理念融合、制度协同、方法创新和人才培养等策略的实施,能够有效促进二者的有机结合。国有企业应高度重视政工工作与企业管理的融合,不断探索创新,充分发挥二者的协同效应,为国企在新时代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参考文献

[1]袁月.政工工作与企业管理融合发展探讨[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社会科学.2024(05):0159-0162

[2]马祺,黄托.推动企业政工工作与企业管理共同发展的实践策略[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社会科学.2024(11):0196-0199

[3]许世珍.企业政工工作与企业管理融合策略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社会科学.2024(11):0212-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