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非遗传承视角下云南瓦猫品牌IP打造与发展的研究

作者

和桂木 许哲 李洋洋 李志业 潘伟

淮阴工学院人文学院,江苏淮安,210095

作者简介:和桂木,男(2000.02—),纳西族,籍贯云南省丽江市,本科,研究方向:艺术学

基金项目:2024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新国潮文创产品的开发(基金号:202411049026Z)》

摘  要:在国家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背景下,非遗文创品牌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云南瓦猫作为传统民间艺术品,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地域特色,但在现代市场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仍有待提升。本研究以云南瓦猫为核心对象, 深入分析其文化内涵、艺术特色及市场潜力,旨在探索非遗文创品牌的 IP 化打造路径。重点研究如何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非遗文创品牌。本研究不仅为云南瓦猫品牌的 IP 化打造提供了实践指导,也为其他非遗文创品牌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对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非遗文创品牌;云南瓦猫;市场潜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一、引言

随着云南旅游业的持续火热,当地的文化产业也在蓬勃发展,非遗文创品牌成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载体,不仅给云南的旅游业带来附加值,而且也体现了云南文化的独特性。[1]云南瓦猫作为一种独特的传统民间艺术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然而,其在现代市场中的影响力仍待提升。本研究旨在探索云南瓦猫品牌IP化的路径,通过分析其文化内涵、艺术特色及市场潜力,提出创新发展的策略,为更多非遗文创品牌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2]

二、研究背景

云南瓦猫是一种源自明清时期的传统民间艺术品,它融合了云南多民族的民俗信仰和文化精髓,具有驱邪避凶、祈福纳祥的寓意。瓦猫的制作工艺精湛,造型多样,既有威武雄壮的镇宅神兽形象,也有憨态可掬的生活写照。[3]

近年来随着云南的旅游热,游客越来越多的来到了乡下,体验风土人情的同时也更多

了解了本土化的文化及文创产品,云南瓦猫作为本地的一个特色化文创产品,在设计师们的开发下,有了一系列的文创产品,以憨态可掬的形态,和具有一些美好的文化寓意,加上它的体形比较小,容易携带,适合作为打卡纪念的产品,以及送给亲朋好友的伴手礼,在市场上获得青睐。

但是瓦猫的发展具有局限性,它的传播和消费者群体仅仅局限于云南本地,不能够形成自己的完整的产业链,产品的材质也比较单一,产品多是手工艺人亲手打造,生产的时间较长,产量也较低,未能够实现更广泛的文化认同与市场商业更高效率的转化。

因此,可以通过对瓦猫品牌化IP的打造,赋予瓦猫这一系列文创产品更多的发展角度和新的生机与活力。在旅游业热的加持下有更多的认同和商业前景。将瓦猫这个IP更多的和其他产业实现跨届交流融合。[3]

三、研究意义

云南瓦猫品牌IP化的意义主要体现在文化、经济和社会三个层面。文化层面,IP化路径能够有效保护和传承瓦猫的传统技艺,同时注入现代设计语言和创新元素,使其焕发新生。IP化品牌效应有助于吸引投资,促进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形成以瓦猫为核心的产业集群,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品牌IP化推广能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激发公众对本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通过文化符号的传播,增强社会对非遗价值的认知与尊重,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4]

四、研究存在的问题

(一)创新程度不足

云南瓦猫品牌IP化过程中,创新不足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设计层面的单一化和同质化现象明显,文创产品多停留在对传统造型的简单复制或浅层改良,未能充分融入现代审美需求和消费趋势。

(二)市场定位不准确

瓦猫品牌在市场定位上存在模糊性,难以突破地域限制,形成更广泛的受众吸引力。产品设计多偏重艺术性和装饰性,忽视了功能性与日常应用场景的结合,导致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不足。[5]

(三)品牌维护困难

品牌维护的困难主要体现在仿冒产品的泛滥以及品牌形象易受损等方面。仿冒产品不仅削弱了品牌的市场竞争力,还对消费者信任度产生负面影响。此外,瓦猫品牌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品牌保护机制,包括法律层面的知识产权保护和品牌文化的深度传播,导致品牌形象较为脆弱,容易受到外界负面信息的冲击。[6]

五、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加强创新设计

为解决创新不足的问题,需引入现代设计理念,在原有的瓦猫的造型和材质上探索新的设计元素融入一些新的风格,打造贴合现代感的高质量的瓦猫文创产品。对瓦猫的材质和技术手段进行改良和优化提升,通过跨学科合作,邀请设计师、艺术家和文化学者共同参与,开发兼具传统韵味和现代审美的文创产品。同时,充分运用新媒体来打造瓦猫IP的动画效果,结合传播媒体开发相关的数字形象,和表情包系列,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和使用相关的瓦猫数字化产品。通过互联网讲好瓦猫的故事,结合本土的手工艺人打造文化专栏扩大瓦猫的知名度,使瓦猫的传播范围扩大,从而增强影响力。强化了文化的交流,对积极推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二)精准市场定位

针对市场定位不准确的问题,需通过深入的市场调研,明确目标消费群体的需求和偏好。结合现代消费趋势,开发兼具文化价值和实用功能的产品,提升品牌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同时,优化品牌传播策略,利用短视频平台等新兴渠道进行精准营销,扩大品牌影响力。

针对不同的客户来精准匹配和推广相关的产品,做到不同年龄段的需求都可以有相应的产品来供消费者选择。例如,针对高端市场,需要给瓦猫增加一些附加值,比如高档材料制作,大师工艺,具有精美高端的特质,具有收藏价值;针对一些游客和年轻群体,可以设计一些具有瓦猫元素的小的冰箱贴还有一些帆布包等。

(三)完善品牌保护机制

要打造瓦猫这个形象IP,来作为云南特色的文化符号,和开发系列的文创产品,离不开打造一个具有影响力的品牌,同时要把设计师们的一些创新元素和独特设计,申请相关的专利。为解决品牌维护困难的问题,需建立健全的品牌保护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通过法律手段打击一些假冒伪劣产品和盗版的产品,维护品牌合法权益。

六、结语

云南瓦猫品牌IP化的探索是一次对传统非遗文化的深度挖掘与创新实践。通过精准的市场定位、创新的设计理念、多元化的传播策略以及完善的品牌保护机制,云南瓦猫在现代消费语境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未来,云南瓦猫品牌需在数字化转型、国际化拓展和文化价值深度挖掘等方面持续发力,通过跨学科合作、政策支持和市场激励,培养更多复合型人才,为非遗文创品牌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这不仅有助于云南瓦猫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也为其他非遗文创品牌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进一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施爱芹,李妍欣.人本、物境与在地:非遗传承与创新设计的驱动主体及协同机制研究[J].民族艺术研究,2025,38(01):119-128.

[2]徐琦淇,郑然,旦增措吉.藏戏非遗馆视听新盛宴[J].文化产业,2025,(06):25-27.

[3]李蕊.云南瓦猫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研究[J].工业设计,2016,(12):106+108.

[4]罗庆亮.健康中国视域下黔东南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J].武术研究,2025,10(02):122-125+136.

[5]史晓多.文化惠民,把精神食粮送到千家万户[N].河北日报,2025-03-11(006).

[6]黄晓曦.博物馆与企业合作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5,(05):7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