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萨提亚模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

作者

严斐灵

厦门市集美区乐海小学,福建 厦门 361021

摘要:良好的同伴关系能够激发学生的正向能量。萨提亚(Stair)模式作为一种成长导向的积极心理学范式,注重与他人心灵的联结及沟通技能的提升。教师将萨提亚模式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实践之中,借助雕塑再现、冰山提问分析及一致性沟通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学生改善自身的同伴沟通模式,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实效性。

关键词:萨提亚;人际沟通;道德与法治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针对第三学段学生健全人格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中,清晰指出:“学生能够清楚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乐于倾听他人意见,体会他人的心情和需要。”在小学生的人际交往体系中,纵向关系主要是与家长、教师之间的关系搭建;而横向关系更多关注于同学间、伙伴情谊的培养。小学生学会妥善处理同伴间的人际互动,无疑对其人格的健全发展以及融入社会生活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沃建中教授及其团队指出,由于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发展正处于由不成熟向成熟过渡的关键期,其心理状态呈现出明显的矛盾性特征,导致同伴关系波动较大且不稳定[1]。张翔与樊富珉两位学者进一步强调,不良的人际适应常引发各种人际冲突和困扰,从而诱发一系列心理问题,例如焦虑情绪、抑郁倾向、孤独感的增加,甚至可能延伸至校园欺凌现象、网络成瘾问题,严重时还可能导致自杀风险的上升[2]。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体系中,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价值观,促进他们建立健康和谐的人际交往模式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运用了萨提亚模式的沟通技巧,立足于人际互动的角度,深入分析了萨提亚模式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独特优势,并通过实例演示其在课程中的具体应用,为萨提亚模式融合道德与法治课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

一、萨提亚模式概述

萨提亚(Stair)模式是一种取向于成长的应用心理学模式。其核心在于提升个体的自尊水平、优化人际沟通技巧,并以此为媒介,推动个人的成长与转变,最终达到“身心整合,内外一致”的个体发展目标。在具体的治疗实践中,萨提亚创造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具与方法,包括通过“沟通姿态”识别与他人的沟通模式;通过“冰山理论”解析内心的深层需求;通过“冥想”关注自己此刻的情绪与感受,并更好进行与他人的生命连接。该模式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提升课程中人际交往教育的实效性。本文以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学会沟通交流》为例,进行具体阐述。

二、萨提亚模式应用于道德与法治课的优势

(一)构建真实情境,促进自我认知

在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实践中,重在以学生的日常经验为案例资源,创建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情境。萨提亚模式为此类挑战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它重视对个体内心的探索,通过影响轮、沟通姿态模型、身体雕塑等工具,引导学生基于自身经历深入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借助工具表达自我、体验角色和观察他人反应,从而在具体真实情境中学习处理人际关系,寻找解决人际冲突的有效途径。

(二)实施活动探究,强化学习体验

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精髓在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自主思考、体验和反思,这与萨提亚模式强调的体验式学习相辅相成。通过身体雕塑、冥想、心理剧表演等多样化的实践活动,萨提亚模式赋予课堂深入且充满动力的实践任务,促使学生在课堂中通过协作交流、亲身体验,提升人际交往能力,进而将道德与法治课堂转变成生动丰富的学习体验的空间。

(三)挖掘问题实质,促进问题解决

道德与法治课程以问题为导向,关注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以提高他们的道德理解和判断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找寻到问题的根源,并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萨提亚模式的“冰山理论”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深入挖掘问题实质的系统化的提问方法,从行为表象深入到情绪内核和认知本质,引导学生理解行为背后的情感、需求和信念,注重挖掘问题实质,从而从根本上助力他们解决人际交往中困境。

(四)促进知识内化,提升学科素养

萨提亚模式强调理论与实践的融合,通过课堂活动将人际交往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实际能力,从而促进知识的内化。该模式的“表里一致型”沟通方式,结合心理剧、情景模拟等实践环节,鼓励学生真诚表达和尊重他人,有助于学生在道德与法治学习中内化交往原则。这种教学方式超越了单纯的理论传授,转变为一个学生能够主动探索和深刻理解的学习环境。在深入学习和感悟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同时,学生的人际沟通技巧得到提升,宽容友善、团结合作等品质也得到了培养,有效提升了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健全人格发展。

三、萨提亚模式在人际交往道德与法治课的应用

(一)沟通雕塑,激发真实体验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精心设计与教学内容相符且吸引人的活动,以激发学生的真实体验。教师采用萨提亚模式和沟通雕塑工具,让学生在雕塑扮演中体验不同沟通方式的情感共鸣和价值冲突。

在教学五年级上册《学会沟通与交流》第一课时,教师先向学生展示了一组描绘沟通情境的身体雕塑图片,并解析每个身体雕塑动作所蕴含的意义。例如:①点头哈腰地微笑,表示一味妥协讨好;②捂住耳朵、用食指指向他人,表示不接受和指责别人的想法;③左顾右盼、挠头或看表、表情心不在焉,表示不关心他人观点;④胸前交叉双手、表情冷漠,表示只关注对错,忽视自己和他人感受。在了解完多样化的沟通模式后,教师进一步借助“同伴模仿秀”的活动,让学生回忆并表现与同伴意见不合时的行为和表情。随后,教师询问学生对不同沟通方式的感受,并鼓励学生表达自我见解。通过沟通雕塑这一方式,不仅能让学生探究在出现分歧后的态度,还能有效激发他们的真实感受,促进直观地认识到不同沟通模式对同伴关系所产生的不同影响。

(二)冰山解析,分析问题成因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旨在通过问题链激发学生的思考、判断和分析能力,提高思维品质,培养关键能力。教师根据冰山理论精准设问,设计梯度性问题,从应对方式、感受、认知、期待等方面逐层深入,最终助力学生揭示出人际沟通矛盾的深层原因,据此探寻改善之道。

例如在《学会沟通与交流》的“下棋风波”这一教学情境中,针对这一沟通矛盾的提问为:“两位同学的沟通方式分别属于哪类型?这样的方式会给对方带来什么感觉?他们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方式去沟通?在他们的表达中可以看出对对方有什么期待呢?”通过分层设问,从感受层面到期待层面,让学生意识到指责与超理智的沟通方式让沟通双方感受委屈和被忽视,并明白这样的行为背后源于自己保护的需要,但这却导致矛盾和冲突的加剧。而双方行为背后的真正期待是:粱毅希望吴云飞能更果断做出决策,不过分追求输赢;吴云京希望对方能尊重自己下棋的思考习惯。最终,学生理解沟通双方期待后,便能更好换位思考,既遵从自己的内心,又能兼顾对方感受,尊重彼此的差异,在差异中找到和谐共处的方式。

(三)一致沟通,助推问题解决

道德与法治课堂聚焦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问题可能涉及学科观点、社会现象或生活挑战。引入萨提亚一致性沟通理论,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沟通框架,有效帮助学生在尊重和理解中解决分歧,达成共识,促进和谐交流。

例如,在《学会沟通与交流》小组讨论的“沟通重塑”活动中,小组任选其中一种不良的沟通雕塑进行重新创作,使沟通有助于事情向积极方向发展,最后共同归纳出一致性沟通的四部曲:第一,准确描述事实,为沟通奠定基础;第二,勇敢表达个人的感受和意见,让对方了解你的想法;第三,耐心倾听并尊重对方的想法,促进信任建立;第四,明确表达请求,寻求共识和合作。一致性沟通方式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让他们在尊重他人并真实表达自己,有效解决分歧,建立友善同伴关系、构建和谐班级打下基础。

(四)构建评价,践行知行合一

实践是知识的源泉,通过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学生掌握正确的人际沟通技巧,但还远远达不到教学要求,还需要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如“沟通时有哪些语言艺术能够让人更舒服”“面对不同的人、不同的情况,要如何进行沟通”等[3]。对此,教师要基于萨提亚的一致性沟通模式对学习过程与结果进行评价,促进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例如,在《学会沟通交流》小组学习结束后,学生在具体的意见分歧情境下,如解决数学难题的方法分歧、六一节表演的活动形式分歧、小组分工分歧等,运用一致型沟通四部曲设计对话,解决矛盾与分歧。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对学生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及时点评,引导学生更深入探讨“一致型沟通中的语言艺术”,并鼓励学生针对小组成员的沟通表现进行互评,包括指出对方的问题并给出合理化建议[4]。教师可根据一致性沟通的四部曲制定“沟通师”级别划分参考标准。如“能简单描述事实,并表达自己的感受”“尚不能关注他人感受”是初级水平;中级水平是在此基础上“能换位思考”“理解对方的需求和感受”;高级水平不但要做到以上几点,还要“灵活化解矛盾”,且“寻求共识与合作”。

综上所述,萨提亚模式是一种有利于个体关注自我与他人感受、灵活应对情境需要,最终促进人际和谐沟通的理论框架。将其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中,能有效激发学生表达内心真实想法,学会以积极且平和的心态妥善处理沟通中的不同意见。萨提亚模式的融入,不仅极大地丰富了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关于人际交往主题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以及评价体系,而且在实质上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为其健康成长及人格完善构筑了稳固而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蔡明越.家庭功能和初中生人际适应的关系:心理弹性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链式中介作用[D].天津师范学,2023.

[2]林东明.萨提亚模式在初中心理课中的应用与思考——以《人际交往》一课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4,25(06):68-70.

[3]王莉.换位思考,交往有道[J].江苏教育,2022,(79):70-72.

[4]肖丽婷.项目式学习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施策略——以五年级上册《学会沟通交流》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3,(09):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