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路径研究
徐芳英
福建省武平县第一中学 364300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核心素养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更强调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高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班主任作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其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传统的德育模式已难以满足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求,如何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创新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核心素养与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关系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具体体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二)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其言行举止、教育理念和管理方式都对学生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三)核心素养与德育工作的内在联系
核心素养为德育工作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向。德育工作应围绕核心素养的培养展开,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将知识传授与价值观培养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在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等方面的全面提升。
二、当前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德育目标模糊,缺乏针对性
部分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缺乏明确的目标导向,德育内容泛泛而谈,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这导致德育工作难以深入学生内心,无法有效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二)德育内容单一,缺乏时代性
传统的德育内容往往局限于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方面,缺乏与时代发展相结合的新内容。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背景下,学生接触到的信息多元且复杂,单一的德育内容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也无法有效应对网络时代的挑战。
(三)德育方法陈旧,缺乏创新性
部分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仍采用传统的说教式、灌输式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体差异。这种陈旧的方法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能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降低德育工作的效果。
(四)德育评价体系不完善,缺乏科学性
当前,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评价体系尚不完善,往往以学生的行为表现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忽视了对学生内心世界和道德认知的考察。这种片面的评价体系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道德水平和发展状况,也不利于德育工作的持续改进。
三、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创新路径
(一)更新德育理念,明确德育目标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需积极更新理念、明确目标。班主任要转变角色定位,摒弃传统教育者高高在上的姿态,成为学生的引导者与亲密伙伴。需密切关注每一位学生的个体差异,深入了解其独特的成长需求,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与选择权利,以此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要依据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紧密结合学生的现实状况和成长诉求,精心制定出具体且可操作的德育目标[1]。这些目标不能局限于单一维度,而应广泛涵盖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等多个关键领域。通过明确且全面的德育目标,为学生的成长指引清晰方向,助力学生在知识学习、能力提升和品德塑造等方面实现综合发展,为其未来适应社会、实现人生价值筑牢坚实根基。
(二)丰富德育内容,增强时代性
在德育工作不断革新的进程中,丰富内容并凸显时代性成为必然要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渗透至德育工作,是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举措。借助多样化的教育活动,如主题演讲、文化展览等,让学生深刻领会其精髓,从而树立起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与文化观,切实增强社会责任感与公民意识,自觉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网络时代的来临,给德育工作带来全新挑战。为此,需强化网络道德教育,通过开展网络法规讲座、网络安全实践等活动,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提升对不良信息的甄别与抵御能力,逐步养成良好的网络素养与信息安全意识 [2]。同时,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德育工作体系也至关重要。密切关注学生心理动态,通过心理咨询、心理课程等方式,给予针对性心理支持与辅导,助力学生塑造积极乐观的心态,培育健全人格,以更好地适应学习与生活的各种变化。
(三)创新德育方法,提高实效性
为提升德育工作实效性,创新德育方法势在必行。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有效途径,精心创设真实或模拟情境,如模拟法庭、社区服务场景等,使学生置身其中,在亲身体验、深刻感悟与深入反思的过程中,加深对道德规范的认知与认同,让道德教育入脑入心。项目式学习同样具有重要价值。组织学生在实践项目中探索、合作与解决问题,像开展校园环保项目、文化传承项目等,能切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使其在行动中领悟道德内涵。此外,定期开展主题班会也不可或缺。围绕特定德育主题,如诚信、友善等展开讨论交流,充分激发学生的思考与表达欲望,增强其参与感和归属感,进而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德育氛围。
(四)完善德育评价体系,促进持续改进
为推动德育工作不断优化升级,完善德育评价体系至关重要。首先,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综合运用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与家长评价,从多个视角全面审视学生的道德水平与发展状况。并且,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有机结合,密切关注学生成长轨迹与进步点滴,让评价更具科学性与全面性。其次,重视评价的反馈效能。评价结果出来后,第一时间反馈给学生和家长,助力学生清晰认知自身优点与不足,明确后续努力方向。班主任依据反馈,灵活调整德育工作计划与方法,实现德育工作的动态优化[3]。最后,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德育表现优异的学生予以表彰和奖励,激发其积极性与荣誉感。同时,把德育表现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作为升学、评优的关键依据,以此引导学生重视德育,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结论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通过更新德育理念、丰富德育内容、创新德育方法和完善德育评价体系等创新路径的实施,可以有效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班主任应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德育模式和方法,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学校和社会也应给予班主任更多的支持和关注,共同推动高中德育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伟 . 全人教育理念下以培养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策略 [J]. 吉林教育 , 2023, (28): 91- 93.
[2] 胡广伟. 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班主任工作开展策略探究 [J]. 知识文库 , 2023, (09): 77- 79.
[3] 钟光森 . 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班主任工作开展策略探究 [J]. 高考 , 2022, (31): 97-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