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读写结合的“教学评一体化”能力提升教学实践研究

作者

曹李懿

苏州学府实验小学校

读写结合可为小学生创设一个文本识读、信息理解、整合剖析与本文输出的体系化语言处理过程 [1]。“教学评一体化”是以 2022 版新课标提出“评价需要充分融入到教与学的过程当中”为根据。通俗而言,就是让教师、学生凭借“评价”这一环节有效交互,做到教与学的精准对接。它还具有课堂诊断功能,确保读写结合教学目标的实现。本文价值所在便是探索通过“教学评一体化”推进读写结合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建立教学目标

《司马光》这篇只有两句话30 个字的文言文教学中落实读写结合,可将文化自信、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与创造作为四个目标。当然,为了让学生理解这四个目标,并且将目标与读写结合对接起来,建议教师在智慧课堂提供的翻转课堂当中,能够进一步解释它们的内涵,这样有利于小学生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习目标。例如,教师结合《司马光》的文化自信形成以下内容:通过阅读这一短小文言文,能够感受韵律美;写出你的阅读体会,包括你阅读中想到的画面,个别字句的解释以及人物评价等。

二、构建评价任务

上文教师对文化自信的解读,实际上可以看作是一种评价任务。根据上文的逻辑思维,可以构建以下评价任务:

文化自信: ① 通过朗读感受文言文的节奏美; ② 结合注释阅读全文体会文言文的丰富内涵; ③ 阅读同时写出自己的理解,评价司马光的行为。评价标准为:能够有效断句,能够深度理解关键字、关键词,能够从古今两个角度评价司马光的行为。

语言能力: ① 有效认识生字,且能够正确书写生字; ② 用自己语言解释“戏”“庭”“登瓮”“足跌没水中”; ③ 能够运用自己的文字写出司马光救人的经过。评价标准为:自主阅读识字且保证正确书写;借助注释有效理顺短文;写作内容完整、清晰。

思维能力: ① 理解人物形象; ② 理解事情经过; ③ 能够总结出司马光的品质; ④ 综合判断司马光行为是否可取。评价标准为:能够从行为模式评价司马光这一形象;有效理解因果;人物评价词汇的丰富性。

审美与创造: ① 感受文言文韵律美; ② 欣赏文言文情境美; ③ 感悟人物心灵美; ④ 通过转成白话文写作对比古今文字差异。评价标准为:合理断句、轻重音;结合课文插图说出“登瓮”“水迸”等情境;有效评价司马光的精神世界;有效完成白话文转译,深度理解关键词的古今差异,例如“没水中”和“被水淹没”。

三、创设任务情境

为了让小学生沉浸在任务情境中,有效地呈现出自身语文核心素养水平,教师需要运用智慧课堂创设出有利于小学生理解任务、完成任务的环境。以文化自信的 ①②③ 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齐声朗读,然后再点名诵读,在学生诵读过程中,教师认真倾听做好标记,再由人工智能语音技术抓取学生朗读问题,并以“人工智能 + 语文教师”新双师模式给出相应的指导:“你刚才的断句位置不对,群 - 儿戏 - 于庭,应该是群儿- 戏于庭,这样断句你再理顺这一句话,是不是感觉能够基本理解大意了呢?这样的断句让我们朗诵有节奏感,同时也使得我们更好理解文言文句意。”至此,教师带领学生以正确断句的方式诵读整篇课文,完后让学生说一说文言文节奏控制的心得。教师再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全文,此时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文言文的节奏美和意境美。例如:“水迸”可以理解为水快速流出,过程中允许学生敞开想象力,用自己的话语解释文句,待学生理顺关键字、词、句之后,教师再让学生写出对司马光行为的评价。这样的写作教学,有效帮助学生梳理情节,更好地理解故事来龙去脉,从而有效地把握文本的核心内容 [2]。如此在环环相扣的过程中落实读写结合,促进学生深刻理解文言文,体会文言文的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更让小学生的审美与创造能力得到了培养。换言之,在文化自信这一维度的系列任务,同样可以兼顾文化自信、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与创造能力的培养。

四、落实动态评价

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上文评价任务对应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文化自信、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与创造四个核心能力进行动态评价,力求挖掘出学生的短板,然后再以生生互评的形式,引领小学生借鉴他人的学习方法,不断地提升自我短板。例如,有学生在阅读文言文之后,在评价司马光、以白话文书写事情经过的过程中感觉词穷,教师便可以认为该生的语言能力欠佳。不仅如此,教师还需要创设生生互评环节,让该生认真倾听他人分享的写作经验,吸收他人长处,从而有效地完成人物评价、白话文书写事情经过的任务。教师这般操作能够有效提升一个班级读写结合教学质量。

总结:小学语文教学当中,需要教师高度重视读写结合,并且善于通过自身观察、智慧课堂监控形式获得新学情。教师以收集的学情有效分析学生在读写有关任务中的表现和学习成果,并对其实施评价和指导。如此,教学评一体化落地,在促进学生学习的同时也促进教师教学方案的进一步调整,形成了学生能力培养的螺旋上升的态势。

参考文献

[1] 王玉萍 . 浅析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的方法 [J]. 基础教育论坛 ,2022(13):5- 6.

[2] 张卫华 . 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的实践 [J]. 学周刊 ,2024(29):122-124.